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天然气地质学
    操应长,杜亮慧,王艳忠,葸克来,王孝明,张江华
    摘要 (3550) PDF全文 (26390)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测井分析及录井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的沉积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划分出7种岩相类型和7种成岩相类型。将岩相类型与成岩相类型进行合理组合,共在研究区划分出12种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密度、补偿中子及深感应电阻率测井曲线的组合特征,采用Fisher典型判别建立各沉积成岩综合相的定量判别函数、建立了测井参数交会图版、标定了单井沉积成岩综合相,并对识别结果进行了检验。将薄片鉴定与测井识别结果相结合,对单井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进行精细划分,对研究区储层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

  • 非常规天然气
    周庆华,宋宁,王成章,李博,王先德,彭传圣,任玉秀
    摘要 (1636) PDF全文 (4779)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以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储层和含气性等研究为重点,对湖南花垣区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区块构造简单,深水陆棚、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控制牛蹄塘组页岩发育与分布,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2.5%,有机质成熟度RO值大于2.0%,达到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的矿物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硅质含量较高、碳酸盐含量低、黏土矿物中主要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和吸附气的大量富集;储层具有致密非渗特征,但含气性较好;目的层顶\,底板具有封盖性,保存条件较好。通过地质评价和资源量计算,花垣区块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量较为丰富,勘探有利区面积大,具备较好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是较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域。

  • 天然气地质学
    刘兴旺,郑建京,杨鑫,孙国强,苏龙,王亚东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1): 119-12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2.01.119
    摘要 (2333) PDF全文 (2888)   可视化   收藏

    将阿尔金走滑大断裂及与其相邻发育的几条展布方向一致、运动方式接近的断裂带统称为阿尔金走滑断裂系。通过对各断裂带组成、延伸规模、活动时期和活动方式,阿尔金走滑断裂系中、新生代沉积层系的岩相古地理,盆地上部沉积层系地震数据解释和柴西坳陷古近系沉积岩裂变径迹等方面的研究,结合遥感地质学等手段,探讨阿尔金走滑断裂系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学过程。研究认为,印支期阿尔金走滑断裂系总体构造格局处于相对隆起状态,区域上基本未接受三叠纪沉积,表现为剥蚀阶段。受燕山运动影响,在区域微弱拉张作用下,阿尔金走滑断裂系在侏罗纪相对整体沉降并开始接受侏罗纪沉积,形成大阿尔金湖。至燕山运动中晚期,受新特提斯构造域关闭的影响,形成区域范围的构造抬升,大阿尔金湖消亡。燕山运动末期发育区域范围的左旋走滑运动,阿尔金走滑大断裂带形成。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塔东南坳陷和柴达木盆地整体进入相对拗陷期,古近纪地层厚度展布特征揭示出,沉积区的古地理特征表现为阿尔金断隆开始抬升,阿尔金走滑大断裂带构造运动强度逐渐加强,尤其在古近纪晚期以来这一特征十分明显。受此构造事件影响,新生代民丰坳陷主要受阿尔金走滑大断裂和北民丰凸起的控制形成挤压挠曲型走滑拉分盆地,若羌坳陷主要受控于车尔臣河断裂、且末—若羌断裂和阿尔金北缘断裂形成雁列型拉分盆地。

  • 天然气开发
    王振升, 刘子藏, 杜艳蕾, 谭振华, 胡俊刚, 杨树合, 王冠群, 郭子承
    录用日期: 2019-09-10
    摘要 (3668) PDF全文 (2752)   可视化   收藏
    层状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往往由于产量接替紧张,造成油气井生产过程中频繁的补层换层以保证油气产量的稳定,这些措施给油气藏后期潜力挖掘及方案调整带来不利影响。油气井产量劈分的方法很多,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储层砂体产出油气量,寻找剩余资源潜力,指导挖潜措施是现场人员关心的主要问题。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测井解释资料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分类进行产量劈分的方法,经过现场实践证实方法简便实用,可以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 天然气地质学
    李新虎, 王婷茹, 郭媛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2): 254-25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2.254
    摘要 (2656) PDF全文 (2658)   可视化   收藏

    在充分利用和分析岩心、录井、分析化验、测井等多种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等特征,建立了其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描述,从单井分析、剖面对比、平面展布3个层次对H1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HSS油田含油层系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测井曲线形态多为箱形、钟形,河口坝的测井曲线形态多为倒雪松形,前缘席状砂的测井曲线多为齿状,滨浅湖测井曲线多为齿状或指状。

  • 天然气地质学
    彭才, 刘克难, 张延充, 朱鹏宇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3): 460-464.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3.460
    摘要 (2408) PDF全文 (2547)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沉积学是用地震方法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新兴边缘学科。利用分频解释、相位调整和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对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频技术能够建立研究区精细等时地层构架;经过相位调整后的地震数据使地震道近似于波阻抗剖面,可提高剖面的可解释性;地层切片技术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相结合比常规振幅和相位切片在描述生物礁的横向变化和展现不同的沉积特征方面更加有效。实例分析表明,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相分析和生物礁预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非常规天然气
    王淑芳,董大忠,王玉满,李新景,黄金亮,管全中
    摘要 (4069) PDF全文 (2302)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中国海相页岩气详细研究和美国典型页岩气区带解剖,对比研究了中美页岩气地质特征的异同,这些研究对指导我国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①美国Barnett页岩、Marcellus页岩和Haynesville页岩气区带的盆地类型为前陆盆地,中国四川早古生代盆地为克拉通。沉积环境均为深水陆棚,岩石类型以硅质和硅质钙质页岩为主,脆性矿物含量高。②Barnett页岩TOC值为3%~13%,平均为4.5%,Marcellus页岩TOC值为3%~12%,平均为4.0%,Haynesville页岩TOC值为0.5%~4%。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页岩TOC值分别为1.5%~3%和2.5%~4.5%。③美国三大页岩成熟度适中,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处于过成熟阶段。Barnett页岩、Marcellus页岩和Haynesville页岩RO值分别为0.5%~2.1%、1.2%~3.5%和1.2%~3%。四川盆地筇竹寺组页岩RO值一般为2.5%~4.5%,平均为3.5%,龙马溪组页岩RO值为1.5%~3%。 ④Barnett页岩核心区厚度为30~180m,总孔隙度为4%~5%,基质渗透率小于1×10-3μm2,Marcellus页岩厚度为 15~60m,孔隙度平均为10%,渗透率小于1×10-3μm2, Haynesville页岩厚度为70~100m,孔隙度为8%~9%,渗透率小于5×10-3μm2,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厚度为25~120m,孔隙度为3%~10%,渗透率为(0.01~)×10-3μm2,筇竹寺组页岩厚度为40~100m,孔隙度为0.1%~3%,渗透率为(0.01~42)×10-3μm2。⑤Barnett页岩、Marcellus页岩和Haynesville页岩含气量分别为4.2~9.9m3/t、1.70~2.83m3/t和2.5~9m3/t。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页岩含气量分别为1.7~4.5m3/t和0.55~1.2m3/t。中国海相页岩吸附气含量大于美国。⑥美国海相页岩埋深为1 220~3 990m,中国海相页岩埋深可高达5 000m,一般为1 500~4 000m;Barnett页岩和筇竹寺组页岩为正常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分别为0.99~1.01和1,Marcellus页岩,Haynesville页岩和五峰组—龙马溪组为异常高压,地层压力系数分别为0.9~1.4、1.61~2.07和1~2.3。⑦除四川盆地筇竹寺组页岩外,其他4套页岩均具有良好封盖层,有利于天然气保存。⑧美国地表条件更有利,多以平原为主,而四川多为丘陵。 ⑨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7.5×1012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77×1012m3,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8.86×1012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0.886×1012m3

  • 天然气地质学
    程明,罗晓容,雷裕红,王香增,俞雨溪,张丽霞,姜呈馥,孙兵华,张立宽
    摘要 (4032) PDF全文 (2280)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下部的张家滩页岩是重要的页岩油气勘探层位,其中广泛发育的粉砂质夹层/纹层在页岩油气的储集、输导、压裂和开发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确定粉砂质夹层/纹层的厚度及其分布特征对页岩储层评价、页岩油气资源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露头、岩心及薄片观测结果表明,粉砂质夹层/纹层碎屑颗粒粒度较大,其累计厚度可占页岩段总厚度的7%~26%,单层厚度多为0.5~8mm,平均发育频率为8~40层/m,纵向分布具有强非均质性。粉砂质夹层/纹层的厚度及分布在分米级、厘米级和毫米级3个尺度范围内具有统一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在3个厚度尺度内具有标度不变性。采用Number—Size计算模型可利用厚层粉砂质夹层数据预测薄层粉砂质纹层的厚度及层数,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Number—Size计算模型是估算粉砂质纹层层数、累计厚度、砂地比等参数的有效方法。

  • 综述与评述
    戴金星,秦胜飞,陶士振,朱光有,米敬奎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16(2): 127-14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5.02.127
    摘要 (2838) PDF全文 (2242)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天然气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中国从贫气国正迈向产气大国,2 0 0 5年产气量将达近5 0 0×1 0 8m3 ;二是中国天然气勘探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多元论;三是天然气产量的提高要求强化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近2 0多年来,中国天然气地学理论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揭示了煤系成烃以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的规律;二是建立了可信度和准确性高的各类成因天然气的鉴别指标;三是确定了半定量和定量的大气田形成主控因素;四是认识到了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在0 .2 %左右及其以下时难以作为烃源岩和在0 .5 %及其以上时可作为有效烃源岩;五是查明了无机成因气不仅存在并可成藏,在中国东部盆地发现了一批CO2 气田(藏) ,还发现了世界上首个有地球化学依据的无机成因烷烃气藏。

  • 天然气地质学
    张洪,柳少波,张水昌,公言杰,郝加庆,田华
    摘要 (782) PDF全文 (2206)   可视化   收藏

    准确确定致密砂岩油充注孔喉下限有助于正确认识致密油成藏。对四川公山庙油田致密砂岩油充注孔喉下限进行理论推导和实验测试。源储界面致密油充注受生烃增压作用明显,基于流体力学作用间平衡关系和油藏实际参数,理论推导源储界面充注孔喉直径下限为29.06nm;储层内部充注力学机制与源储界面不同,生烃增压对流体充注的直接作用较弱,界面的力学推导过程不适用,而通过对实际砂岩样品进行环境扫描与能谱联测的方法确定储层内部的孔喉直径下限为59.66nm。结合致密砂岩储层压汞分析,应用充注孔喉下限确定源储界面附近的含油饱和度为69.5%;储层内部的含油饱和度为60.4%。含油饱和度预测值与公山庙油田致密砂岩实测含油饱和度相一致,对不同部位的孔喉下限的研究结果可为致密砂岩油分布规律和目标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预测方法。

  • 天然气地质学
    耳闯,赵靖舟,王芮,魏之焜
    摘要 (3502) PDF全文 (2066)   可视化   收藏

    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和分布范围是页岩油气形成条件评价的重要内容,而页岩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利用露头和岩心揭示了延长组长7油层组暗色页岩的沉积环境,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确定了暗色页岩纵向结构特征,结合岩心和薄片资料阐述了暗色页岩的沉积构造和显微层理特征;综合实测数据和测井解释资料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下暗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质类型差异。长7油层组暗色页岩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和半深湖—深湖环境下:三角洲前缘环境下的页岩连续厚度小,呈页岩、砂岩等厚互层或薄页岩和厚砂岩互层;半深湖—深湖环境下,页岩连续厚度大,砂岩厚度小,暗色页岩多发育页理、水平纹层或砂质纹层。三角洲前缘环境下,多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页理不发育,暗色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居多;半深湖—深湖环境下,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三角洲前缘环境,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居多。根据页岩纵向和平面分布、页岩沉积构造类型、有机质类型和有机碳含量综合评价认为,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的暗色页岩是延长组页岩油气最有利的勘探对象。

  • 天然气地质学
    赖锦,王贵文,信 毅,周 磊,肖承文,韩 闯,郑新年,吴庆宽
    摘要 (1133) PDF全文 (1938)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岩心观察并综合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和压汞等资料,对克深气田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成岩矿物、所处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经历压实、胶结、溶蚀和破裂等成岩作用,现今正处于中成岩A期。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碳酸盐胶结、伊/蒙混层充填、不稳定组分溶蚀和成岩微裂缝5种成岩相。选取声波时差、电阻率、自然伽马、密度和中子等测井曲线,通过岩心薄片资料刻度测井归纳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由此建立了各成岩相的测井识别准则。并对克深区块各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了各单井成岩相剖面展布特征,结合试气资料表明,成岩微裂缝相常与构造裂缝伴生因而含气性最好,而在无裂缝的叠加作用时,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含气性最好,压实致密、碳酸盐胶结和伊/蒙混层充填相则对应干层。通过成岩相的深入分析是进行致密砂岩气储层综合评价和有利发育区带预测的重要方法。

  • 天然气地质学
    陈永权,关宝珠,熊益学,亢茜
    摘要 (3658) PDF全文 (1912)   可视化   收藏

    位于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的古城6井在下奥陶统白云岩中获得工业气流|该井气藏发育在致密灰岩之下,代表非常规储盖组合与油气成藏类型,其储层与天然气运聚机理研究对于勘探有利区带优选非常重要。通过对古城6井下奥陶统气藏储盖组合与油气运聚分析,提出古城6井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形成于同生期白云岩化作用叠加埋藏期热液改造作用、气源通道为走滑断裂的认识,并建立了复式盖层与走滑断裂控储控藏模式:储层形成期热液流体沿走滑断裂侵入,遇复式盖层遮挡横向运移改造储层,成藏期天然气沿走滑断裂充注,受复式盖层遮挡成藏。通过对上奥陶统泥岩厚度统计、中奥陶统致密灰岩分布与走滑断裂带分布研究,认为满西低凸起与古城低凸起是中上奥陶统复式盖层与深大走滑断裂发育的有利区域|依据目的层埋深,提出满西低凸起北部与古城低凸起南部是下奥陶统白云岩勘探的有利区带。

  • 天然气地质学
    李伟, 何生, 谭开俊, 张帆, 赵应成, 尹路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6): 909-91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0.06.909
    摘要 (2775) PDF全文 (1879)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划分以及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认为火山岩以基性、中—酸性为主,储集空间多样:6种原生孔、3种原生缝以及7种次生孔和3种次生缝,孔隙结构普遍具有分选较差、孔喉半径较小的特征,物性较差。火山岩储层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且发育早期的熔结作用、冷凝收缩作用和晚期的构造作用、风化淋滤作用、溶蚀作用、沸石化作用以及绿泥石化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在不同成岩演化阶段,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差异性:在同生成岩阶段,形成了原生孔和冷凝收缩缝;在表生成岩阶段,形成了部分次生孔隙和风化缝,次生孔隙被充填;在埋藏成岩阶段,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构造缝和溶蚀缝。

  • 天然气地质学
    崔莎莎, 何家雄, 陈胜红, 邹和平, 崔洁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3): 384-39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3.384
    摘要 (3022) PDF全文 (1861)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整体、动态及综合分析方法,重点对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指出该区在晚白垩纪—早渐新世多幕断陷裂谷阶段,主要沉积充填了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和下渐新统河湖沼泽相煤系及湖相2套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中中新世裂后断拗转换及热沉降阶段,则主要形成了上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中新统珠江组分布较广的海相砂岩储集层及其储盖组合;而晚中新世后新构造运动及热沉降拗陷阶段,由于构造及断裂活动较强烈,发育了大量NWW向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及展布,亦为深部油气向上覆海相地层和各类局部构造及圈闭中运聚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而当其与油气生、运聚条件良好配置时,即可构成颇具特色的下生上储、陆生海储的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总之,该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形成及展布均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其油气运聚成藏及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 论著
    戴金星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2、3): 1-4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2.1
    摘要 (1985) PDF全文 (1847)   可视化   收藏

    一、天然气同位素组成所谓同位素系指质子(Z)数相等的同一元素中中子(N)数不同的各种原子,即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各种原子。同一元素的诸同位素,它们彼此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在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该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或在右上角)注明中子数,需要时同时在左下角(或右下角)注明原子序数。

  • 天然气地质学
    邓毅林, 王天琦, 曹正林, 裴明利, 赵伟, 杨桂茹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5): 786-79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0.05.786
    摘要 (2785) PDF全文 (1808)   可视化   收藏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下白垩统发育一套典型的湖底扇沉积,其由补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4个部分组成,主要发育有补给水道,内扇主沟道和沟堤,中扇辫状沟道、沟道间和外扇席状浊积砂等微相类型。湖底扇单个扇体规模不大,但往往多期次发育、成群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横向上叠加连片,规模可观。足够的可容纳空间和持续的物源补给是形成厚层湖底扇的2个重要条件,同沉积断裂的下降盘和坡折带是湖底扇发育的有利部位。湖底扇砂砾岩体具有毗临生油洼槽、易于形成岩性圈闭、易于油气聚集等优越条件,对岩性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非常规天然气
    郭彤楼, 李宇平, 魏志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1): 1-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1.1
    摘要 (3065) PDF全文 (1778)   可视化   收藏

    按照页岩气勘探思路和成藏特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一批探井针对自流井组泥页岩录取了资料,其中3口井测试获得了工业气流。研究表明,元坝地区自流井组形成于浅湖—半深湖环境,暗色泥页岩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热成熟度适中,处于生气高峰期。泥页岩矿物成分中石英含量普遍在60%以上,粘土含量在30%以下,泥页岩含气量高,具备页岩气形成和勘探的基本条件,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系。

  • 天然气地质学
    马文宏,何家雄,姚永坚,刘海龄,万志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1): 41-4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8.01.41
    摘要 (2994) PDF全文 (1750)   可视化   收藏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第三系沉积及烃源岩发育,既有巨厚海相坳陷沉积的中新统烃源岩,也有分布广泛的古近系中深湖相烃源岩,油气资源较丰富。根据南海北部边缘新生代沉积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可将其划分为走滑伸展型和断陷裂谷两大类型,前者以新近系巨厚海相坳陷沉积及海相中新统烃源岩发育为突出特点,后者则以古近系陆相断陷裂谷沉积和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近海(河湖)沼泽相煤系烃源岩发育为主要特征,这些烃源岩的发育展布规律、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母质类型、成熟演化特点以及生烃潜力等均差异较大。

  • 综述与评述
    徐春春,邹伟宏,杨跃明,段勇,沈扬,罗冰,倪超,付小东,张建勇
    摘要 (1211) PDF全文 (1747)   可视化   收藏

    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尚无系统的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概括了深层油气资源5点基本特征:①气多油少,相态类型复杂;②高温高压普遍,不同盆地或层系差异大;③多元供烃,多源复合;④储层相对致密,但发育规模中高效储层; ⑤成藏过程复杂,多期成藏改造。梳理了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认为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目前处于“规模发现阶段”,在深层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三大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面临4方面挑战,主要表现为:①生烃、成储、成藏过程复杂,制约了勘探方向与目标选择;②钻完井周期长成本高,制约油气发现进程与效益开发;③高温压小井眼测井技术不成熟,制约了油气层识别精度;④开发方式及采油采气技术装备不适应,制约了有效开发和规模动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集中于三大领域六大盆地,勘探潜力巨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建议集中相关油气公司、石油院校及科研单位研究力量,攻克制约深层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难题,集成涉及深层领域相关成果,构建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体系,支撑深层领域快速发展。

  • 天然气地质学
    耿晓洁,林畅松,韩剑发,尹宏,李浩,杨兆栓,王清龙
    摘要 (3509) PDF全文 (1741)   可视化   收藏

    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具有分辨率高、直观和可定量化的优势,在沉积储层研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大量的岩心、薄片和常规测井曲线的分析,将研究区鹰山组岩溶体系划分为11种成像测井相,包括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相与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相构成的储层相类型、沉积作用形成的高阻隔层相类型,以及多种储集空间叠合的复合相类型等。在精细刻画岩溶体系的成像测井特征之后,认为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古岩溶体系中,形成有效储集层段的并非伽马高值的溶洞相,而是溶洞相之下、高阻隔层相之上的裂缝与溶孔的复合相,溶孔构成了油气的储集空间,而裂缝成为沟通储集空间的通道。多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受不整合面发育和构造古地貌等多重因素控制,古岩溶作用发育的鹰一段和鹰二段,显示出不同的岩溶特征。其中,鹰一段发育2套可识别的大型溶洞体系,而鹰二段则以小型溶洞、溶孔等均匀溶蚀作用为主。

  • 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
    吴超;李青;徐振平;玛丽克;冯磊;张国伟;罗彩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06): 857-86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8.06.857
    摘要 (3276) PDF全文 (1715)   可视化   收藏

    DN气田群位于库车坳陷东秋构造带东部,截止目前,该气田群已有DN1气田、DN2气田和DN3气藏,三级储量超过了2000亿m,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增储潜力。DN2气田西部的成功评价和DN3气藏的发现,是变速成图技术在DN气田成功应用的结果。围绕DN2气田评价及DN3号构造落实过程中使用的变速成图方法进行了论述,指出DN气田群构造落实的关键是速度,在三维覆盖区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落实圈闭最有效的方法,在二维区,层速度充填法最有效。

  • 天然气地质学
    王宇, 苏劲, 王凯, 张保涛, 赵杰, 刘星旺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3): 526-534.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2.03.526
    摘要 (2354) PDF全文 (1669)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世界深层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分布及典型油气田的统计和解剖表明,前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山间盆地为主要的深层含油气盆地类型;烃源岩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泥岩,低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有利于深部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有利的沉积相带、低地温梯度、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成岩作用中胶结物溶解和白云岩化作用、异常高压、早期油气充注、裂缝发育等都是形成和保存深部良好储集性能的有利因素,多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碳酸盐岩或碎屑岩组成。前陆盆地或被动陆缘盆地的背景、良好储盖配置尤其是膏岩层的发育、异常压力的存在是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深层勘探应围绕具备这些条件的盆地展开。

  • 天然气开发
    李松, 康毅力, 李大奇, 游利军, 练章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2): 340-34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2.340
    摘要 (2444) PDF全文 (1663)   可视化   收藏

    以往研究单一或成组裂缝的数值模拟,多未考虑孔洞存在对裂缝宽度变化的影响。用断裂力学基本理论及有限元法建立了不同缝洞组合裂缝宽度变化的有限元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研究了缝洞型储层中不同缝洞组合:缝—洞、缝—洞—缝、缝—洞—缝—洞3种模型。探讨了不同模型中裂缝宽度变化、裂缝长度、井筒正压差及溶洞发育情况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井筒正压差越大,裂缝宽度增量越大;相同井筒正压差下,裂缝长度越大,其缝宽增量越大;溶洞越发育,缝宽增量也越大;随着溶洞直径的逐渐增大,缝宽增量也越大。计算机模拟裂缝宽度变化规律为选取合理粒径的堵漏材料、优化漏失控制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页岩气
    徐士林, 包书景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3): 460-46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3.460
    摘要 (3290) PDF全文 (1661)   可视化   收藏

    页岩气勘探开发始于美国,并且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其成藏受泥页岩厚度、分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条件、裂缝发育程度、盖层条件等的综合控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泥页岩分布广泛,并且泥页岩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适中、气测显示活跃、页岩中裂缝发育,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初步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是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气发育的有利区域,其中定边—华池—富县的“L”型区域是最有利发育区,向外围泥页岩气的潜力逐渐变小。

  • 综述与评述
    江文荣, 周雯雯, 贾怀存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6): 989-99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0.06.989
    摘要 (3061) PDF全文 (1647)   可视化   收藏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陆上油气勘探的日趋成熟,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已逐步成为全球油气利用的热点。通过对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IHS公司等石油机构的数据库资料分析,认为目前世界海洋油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3 215亿桶(约1 802.53×108t)油当量,占全球含油气盆地总储量的35.8%;主要分布在全球近海的12个区域。海洋待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通过对全球海洋重点盆地待发现油气规模与勘探状况分析,认为具有一类勘探潜力级别和二类勘探潜力级别的盆地或区带共16个;处于中等勘探程度的10个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占全球海域油气资源总量的42%,展现出很好的勘探前景。

  • 天然气地球化学
    黄士鹏, 廖凤蓉, 吴小奇, 陶小晚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5): 705-714.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0.05.705
    摘要 (3296) PDF全文 (1633)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四川盆地是我国发现含硫化氢气藏数目最多、储量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该盆地产硫化氢的层位众多,从老到新分别有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等。平面上,川东气区硫化氢含量最高,其次为川西气区和川中油气区,川南气区硫化氢含量最低。纵向上,不同层位的含硫化氢气藏内硫化氢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叠系飞仙关组硫化氢含量最高,其次为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雷口坡组,二叠系茅口组气藏中硫化氢的含量最低。震旦系灯影组和石炭系黄龙组硫化氢含量比较稳定。嘉陵江组气藏中不同层段的硫化氢含量差别较大,其中嘉五段和嘉四段硫化氢含量最高。通过沉积相、埋藏史、热史、包裹体均一温度、硫同位素以及天然气组分等的分析,认为川东气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高硫化氢型气藏、川东气区和川南气区的嘉陵江组气藏(除了嘉一段)、川南气区威远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川西气区中坝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以及川中油气区磨溪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中的硫化氢为硫酸盐热还原反应(TSR)成因;川东气区石炭系黄龙组气藏和川南气区二叠系茅口组气藏硫化氢为含硫有机质热解成因。

  • 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
    王振升;丁一萍;王照华;董萍;赵仕民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06): 844-84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8.06.844
    摘要 (3088) PDF全文 (1624)   可视化   收藏

    港中地区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二级构造带东部,是一个在港西凸起东北斜坡古地形背景上被断层复杂化了的大型鼻状构造。
    利用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对港中地区的断裂系统进行了解释。介绍了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在构造复杂区的地震层位标定、地层追踪、构造解释、相干体断层解释等方面的应用,并在对研究区构造精细解释中,很好地解决了该区常规地震解释中难以解决的复杂构造断裂系统解释和构造描述问题。

  • 天然气地质学
    赵靖舟, 王力, 孙兵华, 白玉彬, 吴伟涛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6): 875-88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0.06.875
    摘要 (3807) PDF全文 (1621)   可视化   收藏

    构造演化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大体经历了中三叠世平缓构造发育、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古隆起发育和现今斜坡形成3个阶段。其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上古生界古隆起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加强于侏罗纪燕山早期运动,弱化于早白垩世末的燕山晚期运动,改造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该古隆起由于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生气、排气高峰期匹配很好,因而成为当时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最有利区,已发现的榆林大气田和大牛地大气田即位于该古隆起部位,说明成藏关键时期古隆起背景的存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气田的形成具有一定控制作用,但现今构造面貌对气藏分布基本上不起控制作用。气藏类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为致密砂岩连续型非常规气藏,具有广覆式生烃、“蒸发式”排烃、近距离运移、大面积成藏的特点,古隆起区是这种连续型气藏的一个重要“甜点”区。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确认,预示着鄂尔多斯盆地拥有更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更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 天然气地质学
    何家雄, 颜文, 马文宏, 祝有海, 陈胜红, 龚晓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6): 897-908,99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0.06.897
    摘要 (2391) PDF全文 (1617)   可视化   收藏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新生代处于准被动大陆边缘的复杂地球动力学环境,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基本构造地质属性及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地质条件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油气富集区基本类似,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此,通过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深水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属性、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类比,系统剖析了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特殊的油气地质特征与运聚成藏控制因素以及勘探上的关键地质地球物理问题,同时通过类比亦获得了一些有关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启迪与借鉴。

  • 天然气开发
    郑斌,李菊花
    摘要 (6474) PDF全文 (1610)   可视化   收藏

    Kozeny—Carman(KC)方程是渗流领域广泛应用于多孔介质渗透率预测的半经验公式,自该方程首次提出就不断地被修正并加以改进。应用分形理论,通过建立具有分形特征的毛管束模型,基于Posenille定律和达西公式分别确定了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孔隙度、比面的分形表达式,以经典的KC方程为基础,将三者的分形表达式相结合得出了全新的考虑比面影响的渗透率分形模型,同时得到了具有分形特征的KC常数。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是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迂曲度、宏观物性参数(孔隙度和比面)的函数,KC常数并不为固定值,而与毛细管的迂曲度、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等微观孔隙参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计算验证表明,相比于目前使用的KC方程,应用分形方法预测出的渗透率值与实际数值更加接近。

  • 煤层气
    姜文利, 赵素平, 张金川, 叶欣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6): 1057-106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0.06.1057
    摘要 (2935) PDF全文 (1592)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已进入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页岩气开发迅速起步阶段。国内外一些典型盆地均出现煤层气与页岩气混合共生的现象,研究两者共性及差异性对指导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煤层气与页岩气在形成背景、气源、储集等诸多方面存在共性(两者富集成藏均受厚度、热成熟度、有机质含量和储层孔隙、微裂隙发育等因素控制)和差异性(煤层气还受构造和水文地质等条件影响明显)。在沉积环境方面,煤层主要形成于滨海或滨湖平原、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及冲积扇前缘等沉积环境,而页岩则形成于快速沉积且封闭性较好的还原环境。

  • 综述与评述
    赵靖舟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3): 393-40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2.03.393
    摘要 (3383) PDF全文 (1580)   可视化   收藏

    尽管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已引起广泛重视,但对其概念的理解目前还存在一定差异,对其分类也未见有系统讨论。根据对非常规油气地质及开采特征的分析,将非常规油气定义为在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机理方面有别于常规油气藏、采用传统开采技术通常不能获得经济产量的油气矿藏。非常规油气的内涵比连续油气聚集的含义广,后者是非常规油气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系统的分类研究表明,非常规油气可按其赋存相态分为气、液、固3类;按储层类型分为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按油气分布特点或圈闭特征分为连续型、准连续型和不连续型;按源—储关系分为源内型和源外型;按成因分为原生型和次生型。初步分析认为,我国非常规石油原地资源量估计在720×108t左右,可采资源量约为210×108t(不包括致密油和页岩油),与常规石油资源量大体相当;非常规天然气原地资源量可能在320×1012m3左右,其中仅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3种主要非常规天然气的原地资源量可能高达175×1012m3左右,可采资源量估计在70×1012m3左右,相当于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3~4倍。另外,根据油气资源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提出了新的资源三角图的概念,将油气资源分为不连续的常规油气、准连续的致密油气和连续型聚集的源内油气3级,据此预测在致密储层发育的含油气盆地,致密油气的资源量虽可能小于页岩油气和煤层气等烃源岩层内聚集的油气资源数量,但可能大于常规油气的资源量。由于致密油气资源潜力大,储层条件相对好于其他非常规油气,因此建议我国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首先应以致密油气为主攻目标,其次应加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同时积极开展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先导试验研究。

  • 天然气地质学
    汪彦;彭军;游李伟;张庆堂;孙连昌;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16(3): 352-35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5.03.352
    摘要 (2808) PDF全文 (1576)   可视化   收藏

    由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ross教授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岩芯、三维露头、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将钻井的一维信息变为三维地层关系,建立区域、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格架,对储层、隔层及烃源岩分布进行评价及预测的一种新理论。其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与旋回等时对比法则。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由邓宏文引入国内,大大地推动了国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中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理论上的创新、油气勘探开发应用领域的拓宽和其他方面上的应用等。虽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中,与经典层序地层学相比,它摆脱了海平面变化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这一思想的束缚,从而可以实现对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构建,因此它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新理论。

  • 非常规天然气
    王伟锋,刘鹏,陈晨,王会丽,姜帅,张志超
    摘要 (2218) PDF全文 (1533)   可视化   收藏

    在调研了国内外页岩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页岩气藏基本特征,分析了页岩气藏的成藏机理及成藏控制因素,并针对页岩气藏特殊的成藏特征,探讨了相应的识别方法和资源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页岩气藏通常具有自生自储、储层粒度细、低孔低渗、裂缝发育、储层面积大、连续分布、形成温度及埋深范围广,赋存方式主要为吸附态、压力异常、产能低、采收率低和生产周期长等特征;页岩气成藏具有过渡特点,兼具了根缘气及常规天然气的成藏机理;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成熟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矿物组成、厚度、湿度、埋深、温度与压力对页岩气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利用岩心分析法、地球物理法及ECS测井、成像测井等测井新技术可定性或定量识别页岩气;按照页岩气资源评价主要方法的原理归类,目前页岩气资源评价主要方法有类比法、成因法、统计法和综合法4类,每种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 天然气地质学
    杨智;何生;王锦喜;刘琼;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16(3): 347-35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5.03.347
    摘要 (2831) PDF全文 (1510)   可视化   收藏

    断层封闭性的评价是研究控制油气运聚的断裂输导体系的核心问题。从1966年Smith建立断层封闭性理论模型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评价预测断层封闭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近10年取得很大进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粘土涂抹作用造成的断层侧向封闭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应用Yielding等(1997)提出的断层泥比率(SGR)法及其与断层侧向封闭性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江汉盆地西南缘主干断层为例,计算了该区主干断层的断层泥比率,研究了对这些断层在主要目的层形成的侧向封闭性及其对油气运聚所形成的控制作用。认为断层泥比率是研究断层侧向封闭性的一个有效指标。

  • 综述与评述
    陈启林, 杨占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2): 186-19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0.02.186
    摘要 (2376) PDF全文 (1504)   可视化   收藏

    泛河西走廊地区盆地群预测油气资源量为47.21×108 t,具备优越的战略选区与深入评价的资源基础,但总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程度差别大,资源探明率低。盆地群具有叠合盆地多层系勘探的地质基础,自下而上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烃源岩系,发育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等多类型、多套成藏组合,勘探目的层系在平面上呈规律性变化。泛河西走廓盆地群勘探研究中应:立足整体,类比评价优选重大接替领域,突出战略性;立足超前资源和技术储备,分析特殊性,突出前瞻性;着眼地质理论和关键技术,重视基础性;以风险目标优选与重大发现为主,兼顾风险性。

  • 非常规天然气
    杨峰,宁正福,孔德涛,刘慧卿
    摘要 (2459) PDF全文 (1494)   可视化   收藏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页岩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并结合微观孔隙结构图片分析了页岩孔隙结构对气体吸附和渗流的意义。研究表明,页岩孔隙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微孔和过渡孔提供了大部分孔体积。有机质中的微孔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构成了页岩气体的主要吸附空间。页岩的孔隙类型复杂,孔隙形态多样,存在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开放性的透气性孔和墨水瓶孔等多种孔隙,且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较高的微孔和过渡孔保证了页岩储层具有很高的吸附聚气能力,但中孔和大孔发育较差,不利于气体渗流和页岩气藏的开发。

  • 天然气地质学
    龚承林,王英民,雷怀彦,官宝聪,田世存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5): 749-75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5.749
    摘要 (2274) PDF全文 (1493)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常规油气藏勘探难度和勘探风险日益增大以及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火山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已引起了石油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喷发岩的地震信息识别及其与油气的关系,研究侵入岩的地震信息识别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典型地震剖面的研究,识别出了岩株、岩盖、岩床和岩墙4种产状的侵入岩岩体,阐明了它们的地震信息识别特征,同时分析了不同产状的侵入岩与油气的关系,论述了8种与侵入岩有关的油气圈闭类型。

  • 天然气地球化学
    王明艳, 郭建华, 旷理雄, 朱锐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5): 721-72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0.05.721
    摘要 (2261) PDF全文 (1472)   可视化   收藏

    湘中坳陷涟源凹陷烃源岩类型复杂,包括碳酸盐岩、泥岩和煤层。根据涟源凹陷大量露头样品的残余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分析了泥盆系—二叠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结果表明涟源凹陷的烃源岩总体演化程度均已达到过成熟阶段,油气资源以干气为主。针对烃源岩样品的热演化程度高、丰度低的特征,在了解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构造运动匹配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涟源凹陷二次生烃的可能性,最终认为涟源凹陷泥盆系—二叠系烃源岩具有中等级别的生烃能力,并在二叠系的龙潭组煤层有二次生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