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地质学
杨一茗, 石学文, 刘文平, 吴伟, 何一凡, 李彦佑, 张亦弛, 杨雨然, 朱逸青, 刘佳, 吴喆
兴凯地裂运动造成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一带形成拉张型海槽,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沉积明显受控于海槽格局,其内部发育多套黑色炭质页岩和灰黑色粉砂质页岩,经勘探证实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目前关于筇竹寺组沉积相、沉积模式及有利相带的认识还不清楚,制约了勘探开发的长远部署。为此,借助大量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等宏微观观测技术,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关键地质参数分析,总结出德阳—安岳裂陷槽中段筇竹寺组沉积学相标志、地球物理相标志及定量化相标志,精细解剖筇竹寺组的沉积相带分布,建立德阳—安岳裂陷槽中段筇竹寺组页岩的沉积演化模式,并通过对比矿物组分、TOC、U/Th、Y/Ho及页岩厚度等指标,优选出有利相带。研究结果表明:①筇竹寺组可划分为陆隆、陆坡和陆棚3类亚相,其中陆棚以海槽为界,进一步划分为槽内深水陆棚相和槽外浅水陆棚相,依据沉积特征及环境差异性进一步划分出硅质泥棚相、(含)粉砂质泥棚相、泥质粉砂棚相和粉砂棚相等微相;②筇竹寺组自下而上水体持续变浅,处于完整的海退序列,沉积早期具有资阳、威远—自贡及长宁区块3个沉积中心,随着地层阶段性填平海槽,深水区域逐渐向北迁移;③槽内深水陆棚亚相中的(含)粉砂质泥棚相和硅质泥棚相矿物组分相对稳定且长石含量高,TOC含量高且保存条件好,是筇竹寺组页岩的有利相带,主要发育于资阳、威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