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地球科学 ›› 2008, Vol. 19 ›› Issue (1): 1317.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8.01.13
李广之1,2,胡斌1,2,邓天龙1,袁子艳2
LI Guang-zhi1,2, HU Bin1,2, DENG Tian-long1 ,YUAN Zi-yan2
摘要:
V和Ni是石油中的主要微量金属元素,因油藏中存在着向上运移的物质、能量及动力基础,其中的V和Ni也要向油藏上方进行垂向运移并分布在其上方的介质中。用不同方法提取分析土壤、岩屑及地层水中的V和Ni,并根据介质中V和Ni的分布特征可以了解对应地层或下伏地层的含油气性、沉积环境和油源岩质量等地球化学信息。通过在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进行分析土壤总量V和Ni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指示油气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1] 文百红,林蓓,刘吉敏.油气微渗漏的垂向结构与地面地电化学油气检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5):33 -35. |
[1] | 王强, 张大勇, 王杰, 陶成, 腾格尔, 刘文汇. 烃类与非烃综合判识干酪根与原油裂解气[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9): 1231-1239. |
[2] | 黄旭楠,董大忠,王玉满,张黎,高世葵,管全中,张晨晨,朱艳芳. 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性评价方法与案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9): 1651-1658. |
[3] | 宋佳宇,刘玉龙,刘思敏. 油气资源环境评价方法、实践及案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9): 1761-1766. |
[4] | 李广之,毕文涛,胡斌,张宗元, 周琼,高伟,俞蓉新. 多环芳烃菲指标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6): 1067-1073. |
[5] | 张广权,胡向阳,陈舒薇. 致密低渗砂岩储层定量评价方法[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12): 2147-2153. |
[6] | 肖贤明,王茂林,魏强,田辉,潘磊,李腾飞. 中国南方下古生界页岩气远景区评价[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8): 1433-1445. |
[7] | 王鹏,刘四兵,沈忠民,黄飞,张文凯,邹黎明. 地球化学指标示踪天然气运移机理及有效性分析——以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6): 1147-1155. |
[8] | 涂乙,谢传礼,刘超,李佳佳.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青东凹陷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2): 381-386. |
[9] | 张琴, 唐玄, 杨镱婷, 葛明娜. 塔中地区泥盆系东河砂岩石油运聚方向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96-1000. |
[10] | 田冷, 代金友, 何顺利. 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2): 275-279. |
[11] | 何文祥,彭倩,郭玮,刘军锋.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演武地区长3段含油性分析及有利区预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6): 916-922. |
[12] | 蒋涛, 刘新华, 汤玉平, 程同锦, 陈银节, 陈浙春. 土壤吸附丝不同采样方式的应用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3): 429-435. |
[13] | 穆亚蓬,;王万春;宋振响, . 生物气源岩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及展望[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06): 775-779. |
[14] | 蒋涛, 荣发准, 陈浙春, 孙长青, 黄欣. 民和盆地和松辽盆地化探工区顶空气指标数据特征对比和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5): 760-763. |
[15] | 吴向华,程同锦,邓天龙 . 油气化探分析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16(1): 78-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