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朝全,姜学峰. 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20:3-13.
[本文引用: 1]
LIU C Q, JIANG X 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il and Gas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 of 2019[R].Beijing: CNPC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2020:3-13.
[本文引用: 1]
[2]
戴金星.能源骄子天然气[N].中国石油报,2001-3-29.
[本文引用: 1]
DAI J X. The high-quality energy: Natural gas[N].China Petroleum Daily, 2001-3-29.
[本文引用: 1]
[3]
习近平.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的致辞[EB/OL].2020-11-12.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65807.htm.
[本文引用: 1]
XI J P. Joint efforts to fight COVID-19, promote recovery and safeguard peace:Xi’s Speech at the third Paris Peace Forum[EB/OL].2020-11-12.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65807.htm.
[本文引用: 1]
[4]
习近平.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2020-12-13.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12/13/nbs.D110000renmrb_01.htm.
[本文引用: 1]
XI J P. China's further commitments inject impetus for global climate actions:Xi's speech at Climate Ambition Summit[EB/OL].2020-12-1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12/13/nbs.D110000renmrb_01.htm.
[本文引用: 1]
[5]
张光亚,田作基,王红军,等.全球油气地质与资源潜力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142-154,188-193 .
[本文引用: 3]
ZHANG G Y, TIAN Z J,WANG H J, et al. Glob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Resource Potential Assessment[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9:142-154,188-193 .
[本文引用: 3]
[6]
李建忠,郑民,郭秋麟,等.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104-106,292-293 .
[本文引用: 1]
LI J Z, ZHENG M,GUO Q L, et al. Fourth Assessment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9:104-106,292-293 .
[本文引用: 1]
[7]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20[EB/OL]. 2020-11-17.https://www.bp.com/en/global/corporate/energy-economics/ 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html.
[本文引用: 1]
[8]
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B/OL].2020-12-31.https://www.eia.gov/naturalgas/data.php#production.html.
[本文引用: 1]
[9]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tjcn.org/tjgb/00zg/36162.html.
[本文引用: 3]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istical Bulleti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2019[EB/OL].http://www.tjcn.org/tjgb/00zg/36162.html.
[本文引用: 3]
[10]
李国玉,金之钧,等.新编世界含油气盆地图集(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85,201,458-461,467-469,499-504,555,582,600-601.
[本文引用: 3]
LI G Y, JIN Z J, et al. New Atlas of Oil-bearing Basins in the World (Volume II)[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05:185,201,458-461,467-469,499-504,555,582,600-601.
[本文引用: 3]
[11]
百年石油编写组.百年石油(1878-2000)[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39-51.
[本文引用: 1]
Centennial Petroleum Compilation Group. Centennial Petroleum(1878-2000)[M].Beijing: Contemporary China Publishing House,2002:39-51.
[本文引用: 1]
[12]
傅诚德.石油科学技术发展对策与思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4-87.
[本文引用: 1]
FU C D. Strategies & Thoughts on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0:54-87.
[本文引用: 1]
[13]
戴金星,秦胜飞,胡国艺,等.新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 70 年来的重大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46(6):1037-1046.
[本文引用: 2]
DAI J X, QIN S F, HU G Y, et al. Major progress in th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seven decades in China[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9,46(6):1037-1046.
[本文引用: 2]
[14]
戴金星.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9,6(3):10-17.
[本文引用: 1]
DAI J X. The oil and gas generation during coalification[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1979,6(3):10-17.
[本文引用: 1]
[15]
王涛.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基础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9.
[本文引用: 2]
WANG T. Natural Gas Geolog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a[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7:1-9.
[本文引用: 2]
[16]
王庭斌.中国含煤-含气(油)盆地[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19-30.
[本文引用: 4]
WANG T B. Coal and Gas (Oil) Bearing Basins in China[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14:19-30.
[本文引用: 4]
[17]
洪峰,徐远震.从“一元论”到“二元论”[N].中国石油报,2019-3-29.
[本文引用: 1]
HONG F,XU Y Z. From oil type gas theory to both oil type and coal-derived gas theories[N].China Petroleum Daily,2019-3-29.
[本文引用: 1]
[18]
邹才能,陶士振,侯连华,等.非常规油气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
[本文引用: 2]
ZOU C N,TAO S Z, HOU L H,et al.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4.
[本文引用: 2]
[19]
张金川,薛会,张德明,等.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J].现代地质,2003,17(4):466-470.
ZHANG J C, XUE H, ZHANG D M, et al. Shale gas and its accumulation mechanism[J].Geoscience,2003,17(4):466-470.
[20]
董大忠,邹才能,李建忠,等.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前景[J].地质通报,2011,30(2-3):324-336.
DONG D Z,ZOU C N,LI J Z,et al.Resource potenti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hale gas in the whole world[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11,30(2-3):324-336.
[21]
孙赞东,贾承造,李相方,等.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865-871,1067-1087 .
SUN Z D, JIA C Z, LI X F, et al.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ume Ⅱ)[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1:865-871,1067-1087 .
[22]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认识与实践[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5(4):561-574.
MA Y S, CAI X Y, ZHAO P R. China’s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8,45(4):561-574.
[23]
郭旭升,胡东风,魏志红,等.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与勘探认识[J].中国石油勘探,2016,21(3):24-37.
GUO X S,HU D F,WEI Z H, et al. Discovery and exploration of Fuling shale gas field[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2016,21(3):24-37.
[24]
金之钧,白振瑞,高波,等.中国迎来页岩油气革命了吗?[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40(3):451-458.
[本文引用: 2]
JIN Z J, BAI Z R, GAO B, et al. Has China ushered in the shale oil and gas revolution?[J].Oil & Gas Geology,2019,40(3): 451-458.
[本文引用: 2]
[25]
孙龙德,邹才能,朱如凯,等.中国深层油气形成、分布与潜力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6):641-650.
[本文引用: 1]
SUN L D, ZOU C N, ZHU R K, et al.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of deep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China[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3,40(6):641-650.
[本文引用: 1]
[26]
王招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盐下深层大气田形成机制与富集规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2):153-166.
WANG Z M.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ies of Kelasu sub salt deep large gas field in Kuqa Depression[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4,25(2):153-166.
[27]
杨文学.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实践与创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34-292.
YANG W X. Practice Innovation of Ultra-deep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arim Basin[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9:34-292.
[28]
戴金星,倪云燕,秦胜飞,等.四川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5(4):588-597.
DAI J X, NI Y Y, QIN S F, et 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deep natural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 SW China[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8,45(4):588-597.
[29]
李剑,佘源琦,高阳,等.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及潜力[J].中国石油勘探,2019,24(4):403-417.
LI J, SHE Y Q, GAO Y, et al. Onshore deep and ultra-deep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fields and potentials in China[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2019,24(4):403-417.
[30]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综述[J].地学前缘,2011,18(4):181-192.
[本文引用: 1]
MA Y S, CAI X Y, ZHAO P R.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advances in porosity evolution and diagenesis of deep carbonate reservoir[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1,18(4):181-192.
[本文引用: 1]
[31]
潘继平.突破发展瓶颈不断推进天然气增储上产[N].石油商报, 2019-11-19.
[本文引用: 2]
PAN J P. Break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natural gas reserves and production[N]. Petroleum Business News, 2019-11-19.
[本文引用: 2]
[32]
王玉青. 从“油+气”向“气+油”时代转变 天然气引导中国能源转型未来[N].石油商报, 2019-10-30.
[本文引用: 1]
WANG Y Q, Transition from “oil+gas” to “gas+oil” era. Natural gas guides China's energy transition in the future[N]. Petroleum Business News, 2019-10-30.
[本文引用: 1]
[33]
赵文智. 页岩气将成为我国天然气倍增发展的生力军[N].石油商报,2019-9-11.
[本文引用: 1]
ZHAO W Z. Shale gas will become a new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in China[N]. Petroleum Business News, 2019-9-11.
[本文引用: 1]
[34]
陆家亮,赵素平,孙玉平,等.中国天然气产量峰值研究及建议[J].天然气工业,2018,38(1):1-9.
[本文引用: 1]
LU J L, ZHAO S P, SUN Y P,et al. Natural gas production peaks in China: Research and strategic proposals[J]. Natural Gas Industry,2018,38(1):1-9.
[本文引用: 1]
[35]
陆家亮,唐红君,孙玉平.抑制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过快增长的对策与建议[J].天然气工业,2019,39(8):1-9.
[本文引用: 1]
LU J L, TANG H J,SUN Y P.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restraining China's excessive growth of natural gas external dependence[J]. Natural Gas Industry,2019,39(8):1-9.
[本文引用: 1]
[36]
贾承造.中国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J].石油学报,2020,41(12):1445-1464.
[本文引用: 1]
JIA C Z.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es in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 upstream[J]. Acta Petrolei Sinica,2020,41(12):1445-1464.
[本文引用: 1]
[37]
郭焦锋.“十四五”天然气发展路径[J].中国石油石化,2019(24):34-37.
[本文引用: 1]
GUO J F. The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path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J]. China Petrochem,2019(24):34-37.
[本文引用: 1]
[38]
戴金星.为国争“气”壮山河(科技名家笔谈)[N].人民日报海外版09版,2020-7-13.
[本文引用: 1]
DAI J X. Explore gas to make the country strong(written talk by a famous scientist) [N]. Edition 09 of Overseas Edition of People's Daily, 2020-8-13.
[本文引用: 1]
[39]
孟莹.我国能源需求中心正向生活消费侧转移[N].石油商报,2019-8-28.
[本文引用: 1]
MENG Y. Our country's energy demand center is shifting to the consumer side[N].Petroleum Business News,2019-8-28.
[本文引用: 1]
[40]
阿列克谢洛桑. 俄舆论担忧中国放弃进口俄天然气[N].环球时报B3版, 2020-11-7.
[本文引用: 1]
ALEXEY L. Russian public opinion is worried that China will give up importing Russian natural gas[N].Edition B3 Of Global Times,2020-11-7.
[本文引用: 1]
[41]
刘贵洲,窦立荣.LNG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J].国际石油经济,2019,27(8):43-48.
[本文引用: 2]
LIU G Z, DOU L R. Core issues of L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y,2019,27(8):43-48.
[本文引用: 2]
[42]
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公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0)[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20.
[本文引用: 1]
Oil and Gas Resource Strategy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Department of Oil and Gas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China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20.
[本文引用: 1]
[43]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20版)[R].北京: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20.
[本文引用: 1]
CNPC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orld and China's Energy Outlook in 2050(2020)[R].Beijing: CNPC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2020.
[本文引用: 1]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0)[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0.
[本文引用: 3]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PRC. China Mineral Resources Report(2020)[R].Beijing: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2020.
[本文引用: 3]
[45]
DAI J X, ZOU C N, LIAO S M, et al. Geochemistry of the extremely high thermal maturity Longmaxi shale gas, southern Sichuan Basin[J]. Organic Geochemistry,2014,74:3-12.
[本文引用: 2]
[46]
DAI J X, ZOU C N, DONG D Z, et 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and terrestrial shale gas in China[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16,76:444-463.
[47]
戴金星,董大忠,倪云燕,等.中国页岩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天然气地球科学,2020,31(6):745-760.
DAI J X, DONG D Z, NI Y Y, et al. Some essential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issues about shale gas research in China[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20,31(6):745-760.
[48]
RODRIGUEZ N D, PAUL P R P.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gases from the 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 Fort Worth Basin, Texas[J] AAPG Bulletin,2010,94(11):1641-1656.
[49]
ZAGORSKI W A, WRIGHTSTONE G R, BOWMAN D G. The Appalachian Basin Marcellus gas play: Its history of development,geologic controls on production,and future potential as a world-class reservoir[C]//BREYER J A. Shale Reservoirs-Giant Resour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AAPG Memoir 97.Tulsa: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2012: 172-200.
[本文引用: 1]
[50]
戴金星,倪云燕,黄士鹏.四川盆地黄龙组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成因的探讨[J].石油学报,2010,31(5):710-717.
[本文引用: 3]
DAI J X, NI Y Y, HUANG S P. Discussion on the carbon isotopic reversal of alkane gases from the Huanglong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China[J].Acta Petrolei Sinica,2010,31(5):710-717.
[本文引用: 3]
[51]
戴金星,邹才能,李伟,等.中国煤成气大气田及其气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8-114.
[本文引用: 1]
DAI J X,ZOU C N,LI W, et al. Giant Coal Derived Gas Fields and Their Gas Sources in China[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4: 18-114.
[本文引用: 1]
[52]
李剑,罗霞,单秀琴,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54-59.
LI J, LUO X, SHAN X Q, et 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Ordos Basin, China[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5,32(4):54-59.
[53]
杨华,付金华,刘新社,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开发[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3):295-303.
[本文引用: 2]
YANG H, FU J H, LIU X S, et al.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ght ga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the Ordos Basin[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2,39(3):295-303.
[本文引用: 2]
[54]
戴金星,倪云燕,廖凤蓉,等.煤成气在产气大国中的重大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46(3):417-432.
[本文引用: 3]
DAI J X, NI Y Y, LIAO F R, 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 coal-derived gas in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9,46(3):417-432.
[本文引用: 3]
[55]
白国平,殷进垠.中亚卡拉库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模式[J].古地理学报,2007,9(3):209-301.
[本文引用: 1]
BAI G P, YIN J 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for oil and gas in Kalakum Basin, central Asia[J].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07,9(3):209-301.
[本文引用: 1]
[56]
戴金星,戚厚发,郝石生.天然气地质学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185-196.
[本文引用: 1]
DAI J X, QI H F, HAO S S. An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Gas Geology[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89:185-196.
[本文引用: 1]
[57]
戴金星.我国煤成气藏的类型和有利的煤成气远景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15-31.
[本文引用: 1]
DAI J X. Types of Coal-derived Gas Reservoirs and Favorable Coal-derived Gas Prospects in China[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86:15-31.
[本文引用: 1]
[58]
宋鹏,袁波,张睿.呼探一井喜获高产油气流[N]. 中国石油报, 2020-12-22.
[本文引用: 1]
SONG P, YUAN B, ZHANG R. High-yield oil flow has been obtained in Well Hutan 1[N]. China Petroleum News, 2020-12-22.
[本文引用: 1]
[59]
张永庶,周飞,王波,等.柴西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规律[J].中国石油勘探,2019,24(4):498-508.
[本文引用: 3]
ZHANG Y S,ZHOU F,WANG B,et al. Genesis, type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law of natural gas in western Qaidam Basin [J].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2019,24(4):498-508.
[本文引用: 3]
[60]
戴金星,倪云燕,黄士鹏,等.煤成气研究对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1):1-22.
[本文引用: 3]
DAI J X, NI Y Y, HUANG S P, et al. Significant function of coal-derived gas study for natural ga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4,25(1):1-22.
[本文引用: 3]
[61]
赵隆业.世界第三纪煤田[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25-34.
[本文引用: 1]
ZHAO L Y. Tertiary Coal Fields in the World[M].Beijing:Geology Publishing House,1982:25-34.
[本文引用: 1]
[62]
戴金星,宋岩,张厚福,等.中国天然气的聚集区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44-160.
[本文引用: 1]
DAI J X, SONG Y, ZHANG H F, et 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Belts and Zones in China[M].Beijing: Science Press,1997:144-160.
[本文引用: 1]
[63]
邓运华,张功成,刘春成,等.中国近海两个油气带地质理论与勘探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1-4,143-162 .
[本文引用: 1]
DENG Y H, ZHANG G C, LIU C C, et al. Geological Theory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Two Oil and Gas Zones in China Offshore[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3:1-4,143-162 .
[本文引用: 1]
[64]
姜亮.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煤系烃源岩油气生成与聚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20:9-30.
[本文引用: 1]
JIANG L.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ertiary Coal Measures Source Rocks in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20:9-30.
[本文引用: 1]
[65]
朱伟林,王志欣,宫少波,等.俄罗斯含油气盆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21-202.
[本文引用: 1]
ZHU W L, WANG Z X, GONG S B, et al. Oil and Gas Basin of Russia[M].Beijing: Science Press,2012:121-202.
[本文引用: 1]
[66]
马永生.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推动中国海相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新突破[N].中国科学报,2020-5-27.
[本文引用: 1]
MA Y S. Strengthen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o promote new breakthroughs in marine deep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N]. China Science Daily,2020-5-27.
[本文引用: 1]
1
...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资.但伴随着能源的不断使用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如全球气温增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多(2019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量达364×108 t)、环境污染严峻等,这就要求能源绿色化.2019年世界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为84.8%,非化石能源消费仅占15.2%[1 ] ,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状态估计还要延续许多年.因此,化石能源仍是相当年份的主体能源.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中,仅天然气为绿色能源,因为获得同样热值,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仅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14%和0.25%;产生的灰分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68%和7.14%;产生的一氧化碳分别是煤和石油的3.45%和6.25%[2 ] .因此,天然气是环境污染的克星,是化石能源的骄子,必须加速对其勘探开发. ...
1
...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资.但伴随着能源的不断使用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如全球气温增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多(2019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量达364×108 t)、环境污染严峻等,这就要求能源绿色化.2019年世界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为84.8%,非化石能源消费仅占15.2%[1 ] ,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状态估计还要延续许多年.因此,化石能源仍是相当年份的主体能源.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中,仅天然气为绿色能源,因为获得同样热值,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仅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14%和0.25%;产生的灰分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68%和7.14%;产生的一氧化碳分别是煤和石油的3.45%和6.25%[2 ] .因此,天然气是环境污染的克星,是化石能源的骄子,必须加速对其勘探开发. ...
1
...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资.但伴随着能源的不断使用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如全球气温增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多(2019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量达364×108 t)、环境污染严峻等,这就要求能源绿色化.2019年世界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为84.8%,非化石能源消费仅占15.2%[1 ] ,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状态估计还要延续许多年.因此,化石能源仍是相当年份的主体能源.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中,仅天然气为绿色能源,因为获得同样热值,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仅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14%和0.25%;产生的灰分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68%和7.14%;产生的一氧化碳分别是煤和石油的3.45%和6.25%[2 ] .因此,天然气是环境污染的克星,是化石能源的骄子,必须加速对其勘探开发. ...
1
...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资.但伴随着能源的不断使用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如全球气温增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多(2019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量达364×108 t)、环境污染严峻等,这就要求能源绿色化.2019年世界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为84.8%,非化石能源消费仅占15.2%[1 ] ,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状态估计还要延续许多年.因此,化石能源仍是相当年份的主体能源.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中,仅天然气为绿色能源,因为获得同样热值,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仅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14%和0.25%;产生的灰分分别是煤和石油的0.68%和7.14%;产生的一氧化碳分别是煤和石油的3.45%和6.25%[2 ] .因此,天然气是环境污染的克星,是化石能源的骄子,必须加速对其勘探开发. ...
1
... 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实施《巴黎协定》重大措施:“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 [3 -4 ] .这些重要指示,为更迅速地发展中国天然气工业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动力.中石油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实现中国“天然气强国”的目标,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上述指示的重大决策. ...
1
... 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实施《巴黎协定》重大措施:“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 [3 -4 ] .这些重要指示,为更迅速地发展中国天然气工业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动力.中石油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实现中国“天然气强国”的目标,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上述指示的重大决策. ...
1
... 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实施《巴黎协定》重大措施:“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 [3 -4 ] .这些重要指示,为更迅速地发展中国天然气工业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动力.中石油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实现中国“天然气强国”的目标,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上述指示的重大决策. ...
1
... 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实施《巴黎协定》重大措施:“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 [3 -4 ] .这些重要指示,为更迅速地发展中国天然气工业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动力.中石油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实现中国“天然气强国”的目标,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上述指示的重大决策. ...
3
... 中国天然气的资源丰富度如何?探明率多大?生产潜能高低?针对这些问题,只有与世界上产气大国相比较,才能获得科学的和有根据的认识.为此,笔者编制了世界年产气量1 000×108 m3 级以上的10个产气大国图表(图1 ,表1 )[5 -10 ] .图1 中1 000×108 m3 级单元选定以年产气量接近或超过1 000×108 m3 ,差数最小年产量为该级别.如在统计时段中国没有一年的年产气量正好为1 000×108 m3 ,2010年产气量967.6×108 m3 ,2011年产气量1 030.6×108 m3 ,由于2011年产气量与1 000×108 m3 的差数比2010年的小,故2011年是标志中国年产气量为1 000×108 m3 级的年份.2 000×108 m3 级与更大级数以此类推选定其年产气年份.由表1 可见:世界10个产气大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均丰富,最多为俄罗斯达153.8×1012 m3 ,最少为英国6.6×1012 m3 .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85.4×1012 m3 ,世界排名第二.在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于50×1012 m3 的5个国家(俄罗斯、中国、伊朗、美国和卡塔尔)中,除中国外,其他四国年产气量均超2 000×108 m3 .从可采资源量分析,中国已具备年产量超2 000×108 m3 的条件.表1 中卡塔尔2019年产气量虽然为1 781.3×108 m3 ,但其2017年产气量已达2 236.6×108 m3 ,不是资源问题而是由于销售原因导致产量下降了. ...
...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ameters of the world's top ten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over 1 000×10
8 m
3 Table 1 国家 总可采资源量[5 ] /(1012 m3 ) 2019年底 探明累计 可采储量 /(1012 m3 ) 2019年 年产1 000×108 m3 级 沉积岩 面积[10 ] /(104 km2 ) 总可采 资源丰度 /(104 m3 /km2 ) 探明累计可采 储量丰度 /(104 m3 /km2 ) 探明 ...
... 率 /%
常规 非常规 总量 产量[7 ] /(108 m3 ) 排名 产量 /(108 m3 ) 年份 美国 31.9 39.0 70.9 52.454 9 11 579.4[8 ] 1 995 1943 803 882.9 653.2 74.0 俄罗斯 123.8 30.0 153.8 76.247 0 6 790.4 2 1 086 1964 1 060 1 450.9 719.3 49.6 伊朗 65.2 11.9 77.1 36.492 6 2 441.6 3 994.8 2008 67.7 11 388.5 5 390.3 47.3 卡塔尔 53.0 0 53.0 25.938 8 1 781.3 4 1 098 2010 4.3 123 255.8 60 322.8 48.7 中国 48.4 37.0 85.4[5 ] 7.365 7 1 761.7[9 ] 5 1 027.1 2011 574.8 1 485.7 128.1 8.6 加拿大 14.7 15.8 30.5 9.046 7 1 731.0 6 987 1987 647.5 471.0 139.7 29.7 澳大利亚 11.4 14.5 25.9 4.672 9 1 534.6 7 1 104.2 2017 630 411.1 74.2 18.0 挪威 7.0 0 7.0 3.712 4 1 143.9 8 991.6 2008 13.1 5 343.5 2 833.9 53.0 沙特 20.4 8.9 29.3 10.658 3 1 136.4 9 992.3 2015 149 1 966.4 715.3 36.4 英国 6.6 0 6.6 1.974 4 396.3 19 958.7 1998 37.4 1 764.7 527.9 29.9
注: 探明率=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总可采资源量;总可采资源丰度=总可采资源量/沉积岩面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丰度=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沉积岩面积 ...
3
... 中国天然气的资源丰富度如何?探明率多大?生产潜能高低?针对这些问题,只有与世界上产气大国相比较,才能获得科学的和有根据的认识.为此,笔者编制了世界年产气量1 000×108 m3 级以上的10个产气大国图表(图1 ,表1 )[5 -10 ] .图1 中1 000×108 m3 级单元选定以年产气量接近或超过1 000×108 m3 ,差数最小年产量为该级别.如在统计时段中国没有一年的年产气量正好为1 000×108 m3 ,2010年产气量967.6×108 m3 ,2011年产气量1 030.6×108 m3 ,由于2011年产气量与1 000×108 m3 的差数比2010年的小,故2011年是标志中国年产气量为1 000×108 m3 级的年份.2 000×108 m3 级与更大级数以此类推选定其年产气年份.由表1 可见:世界10个产气大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均丰富,最多为俄罗斯达153.8×1012 m3 ,最少为英国6.6×1012 m3 .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85.4×1012 m3 ,世界排名第二.在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于50×1012 m3 的5个国家(俄罗斯、中国、伊朗、美国和卡塔尔)中,除中国外,其他四国年产气量均超2 000×108 m3 .从可采资源量分析,中国已具备年产量超2 000×108 m3 的条件.表1 中卡塔尔2019年产气量虽然为1 781.3×108 m3 ,但其2017年产气量已达2 236.6×108 m3 ,不是资源问题而是由于销售原因导致产量下降了. ...
...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ameters of the world's top ten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over 1 000×10
8 m
3 Table 1 国家 总可采资源量[5 ] /(1012 m3 ) 2019年底 探明累计 可采储量 /(1012 m3 ) 2019年 年产1 000×108 m3 级 沉积岩 面积[10 ] /(104 km2 ) 总可采 资源丰度 /(104 m3 /km2 ) 探明累计可采 储量丰度 /(104 m3 /km2 ) 探明 ...
... 率 /%
常规 非常规 总量 产量[7 ] /(108 m3 ) 排名 产量 /(108 m3 ) 年份 美国 31.9 39.0 70.9 52.454 9 11 579.4[8 ] 1 995 1943 803 882.9 653.2 74.0 俄罗斯 123.8 30.0 153.8 76.247 0 6 790.4 2 1 086 1964 1 060 1 450.9 719.3 49.6 伊朗 65.2 11.9 77.1 36.492 6 2 441.6 3 994.8 2008 67.7 11 388.5 5 390.3 47.3 卡塔尔 53.0 0 53.0 25.938 8 1 781.3 4 1 098 2010 4.3 123 255.8 60 322.8 48.7 中国 48.4 37.0 85.4[5 ] 7.365 7 1 761.7[9 ] 5 1 027.1 2011 574.8 1 485.7 128.1 8.6 加拿大 14.7 15.8 30.5 9.046 7 1 731.0 6 987 1987 647.5 471.0 139.7 29.7 澳大利亚 11.4 14.5 25.9 4.672 9 1 534.6 7 1 104.2 2017 630 411.1 74.2 18.0 挪威 7.0 0 7.0 3.712 4 1 143.9 8 991.6 2008 13.1 5 343.5 2 833.9 53.0 沙特 20.4 8.9 29.3 10.658 3 1 136.4 9 992.3 2015 149 1 966.4 715.3 36.4 英国 6.6 0 6.6 1.974 4 396.3 19 958.7 1998 37.4 1 764.7 527.9 29.9
注: 探明率=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总可采资源量;总可采资源丰度=总可采资源量/沉积岩面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丰度=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沉积岩面积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率 /%
常规 非常规 总量 产量[7 ] /(108 m3 ) 排名 产量 /(108 m3 ) 年份 美国 31.9 39.0 70.9 52.454 9 11 579.4[8 ] 1 995 1943 803 882.9 653.2 74.0 俄罗斯 123.8 30.0 153.8 76.247 0 6 790.4 2 1 086 1964 1 060 1 450.9 719.3 49.6 伊朗 65.2 11.9 77.1 36.492 6 2 441.6 3 994.8 2008 67.7 11 388.5 5 390.3 47.3 卡塔尔 53.0 0 53.0 25.938 8 1 781.3 4 1 098 2010 4.3 123 255.8 60 322.8 48.7 中国 48.4 37.0 85.4[5 ] 7.365 7 1 761.7[9 ] 5 1 027.1 2011 574.8 1 485.7 128.1 8.6 加拿大 14.7 15.8 30.5 9.046 7 1 731.0 6 987 1987 647.5 471.0 139.7 29.7 澳大利亚 11.4 14.5 25.9 4.672 9 1 534.6 7 1 104.2 2017 630 411.1 74.2 18.0 挪威 7.0 0 7.0 3.712 4 1 143.9 8 991.6 2008 13.1 5 343.5 2 833.9 53.0 沙特 20.4 8.9 29.3 10.658 3 1 136.4 9 992.3 2015 149 1 966.4 715.3 36.4 英国 6.6 0 6.6 1.974 4 396.3 19 958.7 1998 37.4 1 764.7 527.9 29.9 注: 探明率=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总可采资源量;总可采资源丰度=总可采资源量/沉积岩面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丰度=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沉积岩面积 ...
1
... 率 /%
常规 非常规 总量 产量[7 ] /(108 m3 ) 排名 产量 /(108 m3 ) 年份 美国 31.9 39.0 70.9 52.454 9 11 579.4[8 ] 1 995 1943 803 882.9 653.2 74.0 俄罗斯 123.8 30.0 153.8 76.247 0 6 790.4 2 1 086 1964 1 060 1 450.9 719.3 49.6 伊朗 65.2 11.9 77.1 36.492 6 2 441.6 3 994.8 2008 67.7 11 388.5 5 390.3 47.3 卡塔尔 53.0 0 53.0 25.938 8 1 781.3 4 1 098 2010 4.3 123 255.8 60 322.8 48.7 中国 48.4 37.0 85.4[5 ] 7.365 7 1 761.7[9 ] 5 1 027.1 2011 574.8 1 485.7 128.1 8.6 加拿大 14.7 15.8 30.5 9.046 7 1 731.0 6 987 1987 647.5 471.0 139.7 29.7 澳大利亚 11.4 14.5 25.9 4.672 9 1 534.6 7 1 104.2 2017 630 411.1 74.2 18.0 挪威 7.0 0 7.0 3.712 4 1 143.9 8 991.6 2008 13.1 5 343.5 2 833.9 53.0 沙特 20.4 8.9 29.3 10.658 3 1 136.4 9 992.3 2015 149 1 966.4 715.3 36.4 英国 6.6 0 6.6 1.974 4 396.3 19 958.7 1998 37.4 1 764.7 527.9 29.9 注: 探明率=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总可采资源量;总可采资源丰度=总可采资源量/沉积岩面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丰度=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沉积岩面积 ...
3
... 率 /%
常规 非常规 总量 产量[7 ] /(108 m3 ) 排名 产量 /(108 m3 ) 年份 美国 31.9 39.0 70.9 52.454 9 11 579.4[8 ] 1 995 1943 803 882.9 653.2 74.0 俄罗斯 123.8 30.0 153.8 76.247 0 6 790.4 2 1 086 1964 1 060 1 450.9 719.3 49.6 伊朗 65.2 11.9 77.1 36.492 6 2 441.6 3 994.8 2008 67.7 11 388.5 5 390.3 47.3 卡塔尔 53.0 0 53.0 25.938 8 1 781.3 4 1 098 2010 4.3 123 255.8 60 322.8 48.7 中国 48.4 37.0 85.4[5 ] 7.365 7 1 761.7[9 ] 5 1 027.1 2011 574.8 1 485.7 128.1 8.6 加拿大 14.7 15.8 30.5 9.046 7 1 731.0 6 987 1987 647.5 471.0 139.7 29.7 澳大利亚 11.4 14.5 25.9 4.672 9 1 534.6 7 1 104.2 2017 630 411.1 74.2 18.0 挪威 7.0 0 7.0 3.712 4 1 143.9 8 991.6 2008 13.1 5 343.5 2 833.9 53.0 沙特 20.4 8.9 29.3 10.658 3 1 136.4 9 992.3 2015 149 1 966.4 715.3 36.4 英国 6.6 0 6.6 1.974 4 396.3 19 958.7 1998 37.4 1 764.7 527.9 29.9 注: 探明率=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总可采资源量;总可采资源丰度=总可采资源量/沉积岩面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丰度=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沉积岩面积 ...
...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 预测“2030年前中国原油产量有望维持2×108 t,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43 ] .从图6 可见:近10年中国的石油在2010—2015年间年产油量2×108 t以上,2015年最高达2.145×108 t,在2016—2019年年产油量下降为2×108 t以下[44 ] ,2018年仅产1.891×108 t[9 ] .若2025年石油产量维持在2×108 t,相同热值比情况下1 111 m3 天然气相当1 t石油,则2025年中国产气量2 500×108 m3 就相当于2.250×108 t石油.因此,“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即气油比为1∶0.88.目前世界上的领土大国也是第一和第二产气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2019年气油热值比分别为1∶0.90和1∶0.93,均属气超油的产气大国[45 ] . ...
3
... 率 /%
常规 非常规 总量 产量[7 ] /(108 m3 ) 排名 产量 /(108 m3 ) 年份 美国 31.9 39.0 70.9 52.454 9 11 579.4[8 ] 1 995 1943 803 882.9 653.2 74.0 俄罗斯 123.8 30.0 153.8 76.247 0 6 790.4 2 1 086 1964 1 060 1 450.9 719.3 49.6 伊朗 65.2 11.9 77.1 36.492 6 2 441.6 3 994.8 2008 67.7 11 388.5 5 390.3 47.3 卡塔尔 53.0 0 53.0 25.938 8 1 781.3 4 1 098 2010 4.3 123 255.8 60 322.8 48.7 中国 48.4 37.0 85.4[5 ] 7.365 7 1 761.7[9 ] 5 1 027.1 2011 574.8 1 485.7 128.1 8.6 加拿大 14.7 15.8 30.5 9.046 7 1 731.0 6 987 1987 647.5 471.0 139.7 29.7 澳大利亚 11.4 14.5 25.9 4.672 9 1 534.6 7 1 104.2 2017 630 411.1 74.2 18.0 挪威 7.0 0 7.0 3.712 4 1 143.9 8 991.6 2008 13.1 5 343.5 2 833.9 53.0 沙特 20.4 8.9 29.3 10.658 3 1 136.4 9 992.3 2015 149 1 966.4 715.3 36.4 英国 6.6 0 6.6 1.974 4 396.3 19 958.7 1998 37.4 1 764.7 527.9 29.9 注: 探明率=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总可采资源量;总可采资源丰度=总可采资源量/沉积岩面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丰度=探明累计可采储量/沉积岩面积 ...
...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 预测“2030年前中国原油产量有望维持2×108 t,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43 ] .从图6 可见:近10年中国的石油在2010—2015年间年产油量2×108 t以上,2015年最高达2.145×108 t,在2016—2019年年产油量下降为2×108 t以下[44 ] ,2018年仅产1.891×108 t[9 ] .若2025年石油产量维持在2×108 t,相同热值比情况下1 111 m3 天然气相当1 t石油,则2025年中国产气量2 500×108 m3 就相当于2.250×108 t石油.因此,“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即气油比为1∶0.88.目前世界上的领土大国也是第一和第二产气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2019年气油热值比分别为1∶0.90和1∶0.93,均属气超油的产气大国[45 ] . ...
3
... 中国天然气的资源丰富度如何?探明率多大?生产潜能高低?针对这些问题,只有与世界上产气大国相比较,才能获得科学的和有根据的认识.为此,笔者编制了世界年产气量1 000×108 m3 级以上的10个产气大国图表(图1 ,表1 )[5 -10 ] .图1 中1 000×108 m3 级单元选定以年产气量接近或超过1 000×108 m3 ,差数最小年产量为该级别.如在统计时段中国没有一年的年产气量正好为1 000×108 m3 ,2010年产气量967.6×108 m3 ,2011年产气量1 030.6×108 m3 ,由于2011年产气量与1 000×108 m3 的差数比2010年的小,故2011年是标志中国年产气量为1 000×108 m3 级的年份.2 000×108 m3 级与更大级数以此类推选定其年产气年份.由表1 可见:世界10个产气大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均丰富,最多为俄罗斯达153.8×1012 m3 ,最少为英国6.6×1012 m3 .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85.4×1012 m3 ,世界排名第二.在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于50×1012 m3 的5个国家(俄罗斯、中国、伊朗、美国和卡塔尔)中,除中国外,其他四国年产气量均超2 000×108 m3 .从可采资源量分析,中国已具备年产量超2 000×108 m3 的条件.表1 中卡塔尔2019年产气量虽然为1 781.3×108 m3 ,但其2017年产气量已达2 236.6×108 m3 ,不是资源问题而是由于销售原因导致产量下降了. ...
...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ameters of the world's top ten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over 1 000×10
8 m
3 Table 1 国家 总可采资源量[5 ] /(1012 m3 ) 2019年底 探明累计 可采储量 /(1012 m3 ) 2019年 年产1 000×108 m3 级 沉积岩 面积[10 ] /(104 km2 ) 总可采 资源丰度 /(104 m3 /km2 ) 探明累计可采 储量丰度 /(104 m3 /km2 ) 探明 ...
... 少井高产的产气大国有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等,其特点是以产出常规气为主,均拥有超1×1012 m3 的超大型气田.俄罗斯有11个超大型气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为世界第三大气田.1991年俄罗斯生产气井64 000口,产气6 430×108 m3[10 ] ,平均单井年产气量1 004.7×104 m3 ,单井日产气量27 526 m3 .其中乌连戈伊气田1989年产气3 300×108 m3[65 ] ,只有1 000口气井,平均单井年产气量为3.3×108 m3 ,单井日均产气904 109 m3 ,成为世界单井平均日产气量最高的大气田. ...
3
... 中国天然气的资源丰富度如何?探明率多大?生产潜能高低?针对这些问题,只有与世界上产气大国相比较,才能获得科学的和有根据的认识.为此,笔者编制了世界年产气量1 000×108 m3 级以上的10个产气大国图表(图1 ,表1 )[5 -10 ] .图1 中1 000×108 m3 级单元选定以年产气量接近或超过1 000×108 m3 ,差数最小年产量为该级别.如在统计时段中国没有一年的年产气量正好为1 000×108 m3 ,2010年产气量967.6×108 m3 ,2011年产气量1 030.6×108 m3 ,由于2011年产气量与1 000×108 m3 的差数比2010年的小,故2011年是标志中国年产气量为1 000×108 m3 级的年份.2 000×108 m3 级与更大级数以此类推选定其年产气年份.由表1 可见:世界10个产气大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均丰富,最多为俄罗斯达153.8×1012 m3 ,最少为英国6.6×1012 m3 .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85.4×1012 m3 ,世界排名第二.在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于50×1012 m3 的5个国家(俄罗斯、中国、伊朗、美国和卡塔尔)中,除中国外,其他四国年产气量均超2 000×108 m3 .从可采资源量分析,中国已具备年产量超2 000×108 m3 的条件.表1 中卡塔尔2019年产气量虽然为1 781.3×108 m3 ,但其2017年产气量已达2 236.6×108 m3 ,不是资源问题而是由于销售原因导致产量下降了. ...
...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ameters of the world's top ten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over 1 000×10
8 m
3 Table 1 国家 总可采资源量[5 ] /(1012 m3 ) 2019年底 探明累计 可采储量 /(1012 m3 ) 2019年 年产1 000×108 m3 级 沉积岩 面积[10 ] /(104 km2 ) 总可采 资源丰度 /(104 m3 /km2 ) 探明累计可采 储量丰度 /(104 m3 /km2 ) 探明 ...
... 少井高产的产气大国有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等,其特点是以产出常规气为主,均拥有超1×1012 m3 的超大型气田.俄罗斯有11个超大型气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为世界第三大气田.1991年俄罗斯生产气井64 000口,产气6 430×108 m3[10 ] ,平均单井年产气量1 004.7×104 m3 ,单井日产气量27 526 m3 .其中乌连戈伊气田1989年产气3 300×108 m3[65 ] ,只有1 000口气井,平均单井年产气量为3.3×108 m3 ,单井日均产气904 109 m3 ,成为世界单井平均日产气量最高的大气田.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2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 中国自1985年之后,即从国家第一个天然气科技攻关“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结束的1985年开始直至2019年的35年中,年产气量一直逐年上升.以中国2005年年产气量近500×108 m3 (499.5×108 m3 ),成为当年世界第11位产气大国[13 ] 为界,其前20年为年增长平缓期,之后为年增长迅速期(图2 ).中国天然气年产量35年来逐年上升,就连当今世界排名第1至第4位的产气大国美国、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也有所不及.由表2 可见:这4个产气大国近10年中均有2至4个年次的产气量是负增长.在表2 的世界年产气量曾达1 000×108 m3 级的10个大国中,除中国外,其他9个国家近十年中年产量都有负增长,挪威和英国负增长各达5年次.这说明中国天然气产量正处于高峰发展期,“十四五”将持续在高峰期. ...
2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 中国自1985年之后,即从国家第一个天然气科技攻关“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结束的1985年开始直至2019年的35年中,年产气量一直逐年上升.以中国2005年年产气量近500×108 m3 (499.5×108 m3 ),成为当年世界第11位产气大国[13 ] 为界,其前20年为年增长平缓期,之后为年增长迅速期(图2 ).中国天然气年产量35年来逐年上升,就连当今世界排名第1至第4位的产气大国美国、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也有所不及.由表2 可见:这4个产气大国近10年中均有2至4个年次的产气量是负增长.在表2 的世界年产气量曾达1 000×108 m3 级的10个大国中,除中国外,其他9个国家近十年中年产量都有负增长,挪威和英国负增长各达5年次.这说明中国天然气产量正处于高峰发展期,“十四五”将持续在高峰期.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2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 北天山山前坳陷(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面积约2.3×104 km2 ,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在中心区域累计厚度达600~800 m,厚度>100 m的面积约为46 000 km2 ,在生气中心最大生气强度为100×108 m3 /km2[51 ] ,具有形成大气区的潜力,中国全国第四次资源评价显示天然气资源量达0.98×1012 m3 .早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实施时,就评价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在地腹连片埋藏,具有面积大、保存好的特点,故推测煤成气资源远景最佳[57 ]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15 ] 在1997年也指出该区“煤成气前景极佳”.但由于该处构造复杂,目的层很深,故至今仅发现呼图壁和玛河2个中型气田和少量出气点,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346×108 m3 ,探明率仅有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山南麓,与该区一山之隔的库车坳陷,其天然气主力气源同样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2019年已探明地质储量13 318.51×108 m3 ,产气量达260.27×108 m3 ,是我国大产气区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将成为产气大区的前景光明.2020年12月16日,呼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7 367~7 382 m井段获高产气流和油流:气61.9×104 m3 /d、轻质油106.5 m3 /d[58 ] .天然气δ13 C1 值为-31.5‰,δ13 C2 值为-24.4‰,表明其气源明显是来自煤系的煤成气.这是在该区首次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和发现,只要今后加强超深井(深度>6 000 m)和构造等研究,成为大气区指日可望. ...
2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 北天山山前坳陷(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面积约2.3×104 km2 ,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在中心区域累计厚度达600~800 m,厚度>100 m的面积约为46 000 km2 ,在生气中心最大生气强度为100×108 m3 /km2[51 ] ,具有形成大气区的潜力,中国全国第四次资源评价显示天然气资源量达0.98×1012 m3 .早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实施时,就评价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在地腹连片埋藏,具有面积大、保存好的特点,故推测煤成气资源远景最佳[57 ]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15 ] 在1997年也指出该区“煤成气前景极佳”.但由于该处构造复杂,目的层很深,故至今仅发现呼图壁和玛河2个中型气田和少量出气点,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346×108 m3 ,探明率仅有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山南麓,与该区一山之隔的库车坳陷,其天然气主力气源同样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2019年已探明地质储量13 318.51×108 m3 ,产气量达260.27×108 m3 ,是我国大产气区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将成为产气大区的前景光明.2020年12月16日,呼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7 367~7 382 m井段获高产气流和油流:气61.9×104 m3 /d、轻质油106.5 m3 /d[58 ] .天然气δ13 C1 值为-31.5‰,δ13 C2 值为-24.4‰,表明其气源明显是来自煤系的煤成气.这是在该区首次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和发现,只要今后加强超深井(深度>6 000 m)和构造等研究,成为大气区指日可望. ...
4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 2[16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 3[16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4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 2[16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 3[16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2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 至今世界上已发现和开发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页岩气,都是由Ⅰ型和Ⅱ1 型干酪根形成的自源型页岩气[18 -24 ,45 -49 ] ,尚未发现由Ⅲ型干酪根生成的煤系泥页岩气藏.开辟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不仅理论上意义重大,同时开辟了新的页岩气类型,中国已有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的端倪. ...
2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 至今世界上已发现和开发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页岩气,都是由Ⅰ型和Ⅱ1 型干酪根形成的自源型页岩气[18 -24 ,45 -49 ] ,尚未发现由Ⅲ型干酪根生成的煤系泥页岩气藏.开辟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不仅理论上意义重大,同时开辟了新的页岩气类型,中国已有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的端倪. ...
2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 至今世界上已发现和开发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页岩气,都是由Ⅰ型和Ⅱ1 型干酪根形成的自源型页岩气[18 -24 ,45 -49 ] ,尚未发现由Ⅲ型干酪根生成的煤系泥页岩气藏.开辟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不仅理论上意义重大,同时开辟了新的页岩气类型,中国已有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的端倪. ...
2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 至今世界上已发现和开发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页岩气,都是由Ⅰ型和Ⅱ1 型干酪根形成的自源型页岩气[18 -24 ,45 -49 ] ,尚未发现由Ⅲ型干酪根生成的煤系泥页岩气藏.开辟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不仅理论上意义重大,同时开辟了新的页岩气类型,中国已有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的端倪.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1
... m3[11 -12 ] ,人年均享气0.020 6 m3 ,是个贫气国[13 ] .1979年煤成气理论出现,使指导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由油型气的“一元论”转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二元论”,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14 -17 ] ;页岩气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18 -24 ] 以及深层天然气开始勘探与开发[25 -30 ] ,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开启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2019年产气量为1 761.7×108 m3 ,人年均享用国产气125.83 m3 .1970年以来中国人均使用国产气量提高了6 108倍,从贫气国跃为世界第5产气大国(表1 ). ...
2
... 近两年不同学者或单位对中国“十四五”至“十六五”的产气量作了预测:2025年产气量在(2 050~2 600)×108 m3 [31 -41 ] (表3 ).以2020年产气量为1 890×108 m3[42 ] 计算,“十三五”中国年均新增产气量为108.8×108 m3 ,比“十二五”年均新增产气量75.1×108 m3 高33.7×108 m3 .若以“十三五”年均增量推算,2025年中国年产气量(2 050~2 300)×108 m3 的方案显然不妥.根据前述指出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很低,仅有8.6%,可知天然气可探明潜力大;近35年来全国产气量连年上升;近15年来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也逐年上扬的有利条件,以及世界10个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108 m3 、1 500×108 m3 、2 000×108 m3 和2 500×108 m3 级在相对年次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对比(图4 ,图5 )可知,中国2025年年产气量达2 500×108 m3 级具有以下充分条件. ...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2
... 近两年不同学者或单位对中国“十四五”至“十六五”的产气量作了预测:2025年产气量在(2 050~2 600)×108 m3 [31 -41 ] (表3 ).以2020年产气量为1 890×108 m3[42 ] 计算,“十三五”中国年均新增产气量为108.8×108 m3 ,比“十二五”年均新增产气量75.1×108 m3 高33.7×108 m3 .若以“十三五”年均增量推算,2025年中国年产气量(2 050~2 300)×108 m3 的方案显然不妥.根据前述指出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很低,仅有8.6%,可知天然气可探明潜力大;近35年来全国产气量连年上升;近15年来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也逐年上扬的有利条件,以及世界10个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108 m3 、1 500×108 m3 、2 000×108 m3 和2 500×108 m3 级在相对年次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对比(图4 ,图5 )可知,中国2025年年产气量达2 500×108 m3 级具有以下充分条件. ...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2
... 近两年不同学者或单位对中国“十四五”至“十六五”的产气量作了预测:2025年产气量在(2 050~2 600)×108 m3 [31 -41 ] (表3 ).以2020年产气量为1 890×108 m3[42 ] 计算,“十三五”中国年均新增产气量为108.8×108 m3 ,比“十二五”年均新增产气量75.1×108 m3 高33.7×108 m3 .若以“十三五”年均增量推算,2025年中国年产气量(2 050~2 300)×108 m3 的方案显然不妥.根据前述指出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很低,仅有8.6%,可知天然气可探明潜力大;近35年来全国产气量连年上升;近15年来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也逐年上扬的有利条件,以及世界10个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108 m3 、1 500×108 m3 、2 000×108 m3 和2 500×108 m3 级在相对年次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对比(图4 ,图5 )可知,中国2025年年产气量达2 500×108 m3 级具有以下充分条件. ...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2
... 近两年不同学者或单位对中国“十四五”至“十六五”的产气量作了预测:2025年产气量在(2 050~2 600)×108 m3 [31 -41 ] (表3 ).以2020年产气量为1 890×108 m3[42 ] 计算,“十三五”中国年均新增产气量为108.8×108 m3 ,比“十二五”年均新增产气量75.1×108 m3 高33.7×108 m3 .若以“十三五”年均增量推算,2025年中国年产气量(2 050~2 300)×108 m3 的方案显然不妥.根据前述指出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很低,仅有8.6%,可知天然气可探明潜力大;近35年来全国产气量连年上升;近15年来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也逐年上扬的有利条件,以及世界10个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108 m3 、1 500×108 m3 、2 000×108 m3 和2 500×108 m3 级在相对年次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对比(图4 ,图5 )可知,中国2025年年产气量达2 500×108 m3 级具有以下充分条件. ...
... Different scholars forecast the future annual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Table 3 预测者 预测年产量/(108 m3 )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潘继平[31 ] 2 300~2 500 王玉青[32 ] 2 800 赵文智[33 ] 2 800 陆家亮等[34 -35 ] 2 100~2 450 2 550~3 000 2 800~3 300 贾承造[36 ] 2 050 2 400 2 600~3 000 郭焦锋[37 ] 2 600 戴金星[38 ] 2 400 3 400 孟莹[39 ] 3 000 阿列克谢洛桑[40 ] 3 000 刘贵洲等[41 ] 2 400 2 700
图5 世界主要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2 500)×108 m3 级与储采比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of the world’s major gas producing countries with annual gas production(1 000-2 500)×108 m3 Fig.5 ![]()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 m3 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9 ] ,中国“十二五”年均增产气量75.1×108 m3 ,“十三五”年均增产气量108.8×108 m3 .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且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图2 ),“十二五”只有一年,即2014年增产气量131.1×108 m3 ,而“十三五”则有4年年增产气量大于100×108 m3 ,增加最多的为2019年159×108 m3 ,故“十四五”期间的新增产气量要大于“十三五”期间的544×108 m3 ,达610×108 m3 ,即年均新增产气量122×108 m3 (热值相当年增产1 100×104 t油),2025年年产气量可达2 500×108 m3 级,这是经努力而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
1
... 近两年不同学者或单位对中国“十四五”至“十六五”的产气量作了预测:2025年产气量在(2 050~2 600)×108 m3 [31 -41 ] (表3 ).以2020年产气量为1 890×108 m3[42 ] 计算,“十三五”中国年均新增产气量为108.8×108 m3 ,比“十二五”年均新增产气量75.1×108 m3 高33.7×108 m3 .若以“十三五”年均增量推算,2025年中国年产气量(2 050~2 300)×108 m3 的方案显然不妥.根据前述指出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很低,仅有8.6%,可知天然气可探明潜力大;近35年来全国产气量连年上升;近15年来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也逐年上扬的有利条件,以及世界10个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108 m3 、1 500×108 m3 、2 000×108 m3 和2 500×108 m3 级在相对年次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对比(图4 ,图5 )可知,中国2025年年产气量达2 500×108 m3 级具有以下充分条件. ...
1
... 近两年不同学者或单位对中国“十四五”至“十六五”的产气量作了预测:2025年产气量在(2 050~2 600)×108 m3 [31 -41 ] (表3 ).以2020年产气量为1 890×108 m3[42 ] 计算,“十三五”中国年均新增产气量为108.8×108 m3 ,比“十二五”年均新增产气量75.1×108 m3 高33.7×108 m3 .若以“十三五”年均增量推算,2025年中国年产气量(2 050~2 300)×108 m3 的方案显然不妥.根据前述指出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很低,仅有8.6%,可知天然气可探明潜力大;近35年来全国产气量连年上升;近15年来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也逐年上扬的有利条件,以及世界10个产气大国年产气量1 000×108 m3 、1 500×108 m3 、2 000×108 m3 和2 500×108 m3 级在相对年次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对比(图4 ,图5 )可知,中国2025年年产气量达2 500×108 m3 级具有以下充分条件. ...
1
... 预测“2030年前中国原油产量有望维持2×108 t,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43 ] .从图6 可见:近10年中国的石油在2010—2015年间年产油量2×108 t以上,2015年最高达2.145×108 t,在2016—2019年年产油量下降为2×108 t以下[44 ] ,2018年仅产1.891×108 t[9 ] .若2025年石油产量维持在2×108 t,相同热值比情况下1 111 m3 天然气相当1 t石油,则2025年中国产气量2 500×108 m3 就相当于2.250×108 t石油.因此,“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即气油比为1∶0.88.目前世界上的领土大国也是第一和第二产气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2019年气油热值比分别为1∶0.90和1∶0.93,均属气超油的产气大国[45 ] . ...
1
... 预测“2030年前中国原油产量有望维持2×108 t,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43 ] .从图6 可见:近10年中国的石油在2010—2015年间年产油量2×108 t以上,2015年最高达2.145×108 t,在2016—2019年年产油量下降为2×108 t以下[44 ] ,2018年仅产1.891×108 t[9 ] .若2025年石油产量维持在2×108 t,相同热值比情况下1 111 m3 天然气相当1 t石油,则2025年中国产气量2 500×108 m3 就相当于2.250×108 t石油.因此,“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即气油比为1∶0.88.目前世界上的领土大国也是第一和第二产气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2019年气油热值比分别为1∶0.90和1∶0.93,均属气超油的产气大国[45 ] . ...
3
... 预测“2030年前中国原油产量有望维持2×108 t,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43 ] .从图6 可见:近10年中国的石油在2010—2015年间年产油量2×108 t以上,2015年最高达2.145×108 t,在2016—2019年年产油量下降为2×108 t以下[44 ] ,2018年仅产1.891×108 t[9 ] .若2025年石油产量维持在2×108 t,相同热值比情况下1 111 m3 天然气相当1 t石油,则2025年中国产气量2 500×108 m3 就相当于2.250×108 t石油.因此,“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即气油比为1∶0.88.目前世界上的领土大国也是第一和第二产气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2019年气油热值比分别为1∶0.90和1∶0.93,均属气超油的产气大国[45 ] . ...
... [
44 ]
China's crude oil production in the past decade (according to China Mineral Resources Report, 2020)[44 ] Fig.6 ![]()
2 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议 对现有大气田和主力产气层扩边扩层增储是重要的,但为了在“十四五”至“十六五”期间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和上新台阶,就必须要开辟新的大气区和新的产气层. ...
... [
44 ]
Fig.6 ![]()
2 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议 对现有大气田和主力产气层扩边扩层增储是重要的,但为了在“十四五”至“十六五”期间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和上新台阶,就必须要开辟新的大气区和新的产气层. ...
3
... 预测“2030年前中国原油产量有望维持2×108 t,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43 ] .从图6 可见:近10年中国的石油在2010—2015年间年产油量2×108 t以上,2015年最高达2.145×108 t,在2016—2019年年产油量下降为2×108 t以下[44 ] ,2018年仅产1.891×108 t[9 ] .若2025年石油产量维持在2×108 t,相同热值比情况下1 111 m3 天然气相当1 t石油,则2025年中国产气量2 500×108 m3 就相当于2.250×108 t石油.因此,“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即气油比为1∶0.88.目前世界上的领土大国也是第一和第二产气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2019年气油热值比分别为1∶0.90和1∶0.93,均属气超油的产气大国[45 ] . ...
... [
44 ]
China's crude oil production in the past decade (according to China Mineral Resources Report, 2020)[44 ] Fig.6 ![]()
2 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议 对现有大气田和主力产气层扩边扩层增储是重要的,但为了在“十四五”至“十六五”期间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和上新台阶,就必须要开辟新的大气区和新的产气层. ...
... [
44 ]
Fig.6 ![]()
2 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议 对现有大气田和主力产气层扩边扩层增储是重要的,但为了在“十四五”至“十六五”期间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和上新台阶,就必须要开辟新的大气区和新的产气层. ...
2
... 预测“2030年前中国原油产量有望维持2×108 t,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43 ] .从图6 可见:近10年中国的石油在2010—2015年间年产油量2×108 t以上,2015年最高达2.145×108 t,在2016—2019年年产油量下降为2×108 t以下[44 ] ,2018年仅产1.891×108 t[9 ] .若2025年石油产量维持在2×108 t,相同热值比情况下1 111 m3 天然气相当1 t石油,则2025年中国产气量2 500×108 m3 就相当于2.250×108 t石油.因此,“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即气油比为1∶0.88.目前世界上的领土大国也是第一和第二产气大国的美国和俄罗斯,2019年气油热值比分别为1∶0.90和1∶0.93,均属气超油的产气大国[45 ] . ...
... 至今世界上已发现和开发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页岩气,都是由Ⅰ型和Ⅱ1 型干酪根形成的自源型页岩气[18 -24 ,45 -49 ] ,尚未发现由Ⅲ型干酪根生成的煤系泥页岩气藏.开辟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不仅理论上意义重大,同时开辟了新的页岩气类型,中国已有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的端倪. ...
1
... 至今世界上已发现和开发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页岩气,都是由Ⅰ型和Ⅱ1 型干酪根形成的自源型页岩气[18 -24 ,45 -49 ] ,尚未发现由Ⅲ型干酪根生成的煤系泥页岩气藏.开辟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不仅理论上意义重大,同时开辟了新的页岩气类型,中国已有发现煤系泥页岩气藏的端倪. ...
3
...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一产气盆地,近5年来年产气量均在400×108 m3 以上(表4 ).2019年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年产气量超500×108 m3 的大气区,目前主产气层是大面积广泛展布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层,其气源岩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50 -53 ]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开发是来自煤系气源岩的它源气——非常规致密气,而至今自源的腐殖型泥页岩气则几乎仍未予大量勘探并获得储量.鄂尔多斯盆地至2019年底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9 833.7×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26 147×108 m3 ),主要在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中.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大宁—吉县在以山西组为主的27口井泥页岩层段测试,其中17口直井获泥页岩气流2 000~10 000 m3 /d,13口水平井获泥页岩气流5 000~60 000 m3 /d,展现出煤系泥页岩气的良好前景和很好潜力.估算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泥页岩气资源量为7×1012 m3 .关于同源的自源气和它源气的储量规模关系,可以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四川盆地主力产气层石炭系黄龙组它源气和自源气、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54 ] 关系来说明.至2019年底黄龙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 603×108 m3 ;龙马溪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8 099.9×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4 333.8×108 m3 ),即自源页岩气的探明地质储量是黄龙组它源气的11倍多. ...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3
...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一产气盆地,近5年来年产气量均在400×108 m3 以上(表4 ).2019年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年产气量超500×108 m3 的大气区,目前主产气层是大面积广泛展布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层,其气源岩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50 -53 ]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开发是来自煤系气源岩的它源气——非常规致密气,而至今自源的腐殖型泥页岩气则几乎仍未予大量勘探并获得储量.鄂尔多斯盆地至2019年底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9 833.7×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26 147×108 m3 ),主要在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中.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大宁—吉县在以山西组为主的27口井泥页岩层段测试,其中17口直井获泥页岩气流2 000~10 000 m3 /d,13口水平井获泥页岩气流5 000~60 000 m3 /d,展现出煤系泥页岩气的良好前景和很好潜力.估算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泥页岩气资源量为7×1012 m3 .关于同源的自源气和它源气的储量规模关系,可以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四川盆地主力产气层石炭系黄龙组它源气和自源气、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54 ] 关系来说明.至2019年底黄龙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 603×108 m3 ;龙马溪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8 099.9×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4 333.8×108 m3 ),即自源页岩气的探明地质储量是黄龙组它源气的11倍多. ...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北天山山前坳陷(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面积约2.3×104 km2 ,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在中心区域累计厚度达600~800 m,厚度>100 m的面积约为46 000 km2 ,在生气中心最大生气强度为100×108 m3 /km2[51 ] ,具有形成大气区的潜力,中国全国第四次资源评价显示天然气资源量达0.98×1012 m3 .早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实施时,就评价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在地腹连片埋藏,具有面积大、保存好的特点,故推测煤成气资源远景最佳[57 ]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15 ] 在1997年也指出该区“煤成气前景极佳”.但由于该处构造复杂,目的层很深,故至今仅发现呼图壁和玛河2个中型气田和少量出气点,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346×108 m3 ,探明率仅有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山南麓,与该区一山之隔的库车坳陷,其天然气主力气源同样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2019年已探明地质储量13 318.51×108 m3 ,产气量达260.27×108 m3 ,是我国大产气区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将成为产气大区的前景光明.2020年12月16日,呼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7 367~7 382 m井段获高产气流和油流:气61.9×104 m3 /d、轻质油106.5 m3 /d[58 ] .天然气δ13 C1 值为-31.5‰,δ13 C2 值为-24.4‰,表明其气源明显是来自煤系的煤成气.这是在该区首次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和发现,只要今后加强超深井(深度>6 000 m)和构造等研究,成为大气区指日可望. ...
1
... 北天山山前坳陷(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面积约2.3×104 km2 ,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在中心区域累计厚度达600~800 m,厚度>100 m的面积约为46 000 km2 ,在生气中心最大生气强度为100×108 m3 /km2[51 ] ,具有形成大气区的潜力,中国全国第四次资源评价显示天然气资源量达0.98×1012 m3 .早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实施时,就评价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在地腹连片埋藏,具有面积大、保存好的特点,故推测煤成气资源远景最佳[57 ]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15 ] 在1997年也指出该区“煤成气前景极佳”.但由于该处构造复杂,目的层很深,故至今仅发现呼图壁和玛河2个中型气田和少量出气点,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346×108 m3 ,探明率仅有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山南麓,与该区一山之隔的库车坳陷,其天然气主力气源同样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2019年已探明地质储量13 318.51×108 m3 ,产气量达260.27×108 m3 ,是我国大产气区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将成为产气大区的前景光明.2020年12月16日,呼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7 367~7 382 m井段获高产气流和油流:气61.9×104 m3 /d、轻质油106.5 m3 /d[58 ] .天然气δ13 C1 值为-31.5‰,δ13 C2 值为-24.4‰,表明其气源明显是来自煤系的煤成气.这是在该区首次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和发现,只要今后加强超深井(深度>6 000 m)和构造等研究,成为大气区指日可望. ...
2
...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一产气盆地,近5年来年产气量均在400×108 m3 以上(表4 ).2019年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年产气量超500×108 m3 的大气区,目前主产气层是大面积广泛展布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层,其气源岩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50 -53 ]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开发是来自煤系气源岩的它源气——非常规致密气,而至今自源的腐殖型泥页岩气则几乎仍未予大量勘探并获得储量.鄂尔多斯盆地至2019年底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9 833.7×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26 147×108 m3 ),主要在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中.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大宁—吉县在以山西组为主的27口井泥页岩层段测试,其中17口直井获泥页岩气流2 000~10 000 m3 /d,13口水平井获泥页岩气流5 000~60 000 m3 /d,展现出煤系泥页岩气的良好前景和很好潜力.估算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泥页岩气资源量为7×1012 m3 .关于同源的自源气和它源气的储量规模关系,可以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四川盆地主力产气层石炭系黄龙组它源气和自源气、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54 ] 关系来说明.至2019年底黄龙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 603×108 m3 ;龙马溪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8 099.9×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4 333.8×108 m3 ),即自源页岩气的探明地质储量是黄龙组它源气的11倍多. ...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2
...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一产气盆地,近5年来年产气量均在400×108 m3 以上(表4 ).2019年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年产气量超500×108 m3 的大气区,目前主产气层是大面积广泛展布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层,其气源岩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50 -53 ]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开发是来自煤系气源岩的它源气——非常规致密气,而至今自源的腐殖型泥页岩气则几乎仍未予大量勘探并获得储量.鄂尔多斯盆地至2019年底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9 833.7×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26 147×108 m3 ),主要在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中.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大宁—吉县在以山西组为主的27口井泥页岩层段测试,其中17口直井获泥页岩气流2 000~10 000 m3 /d,13口水平井获泥页岩气流5 000~60 000 m3 /d,展现出煤系泥页岩气的良好前景和很好潜力.估算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泥页岩气资源量为7×1012 m3 .关于同源的自源气和它源气的储量规模关系,可以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四川盆地主力产气层石炭系黄龙组它源气和自源气、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54 ] 关系来说明.至2019年底黄龙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 603×108 m3 ;龙马溪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8 099.9×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4 333.8×108 m3 ),即自源页岩气的探明地质储量是黄龙组它源气的11倍多. ...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3
...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一产气盆地,近5年来年产气量均在400×108 m3 以上(表4 ).2019年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年产气量超500×108 m3 的大气区,目前主产气层是大面积广泛展布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层,其气源岩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50 -53 ]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开发是来自煤系气源岩的它源气——非常规致密气,而至今自源的腐殖型泥页岩气则几乎仍未予大量勘探并获得储量.鄂尔多斯盆地至2019年底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9 833.7×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26 147×108 m3 ),主要在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中.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大宁—吉县在以山西组为主的27口井泥页岩层段测试,其中17口直井获泥页岩气流2 000~10 000 m3 /d,13口水平井获泥页岩气流5 000~60 000 m3 /d,展现出煤系泥页岩气的良好前景和很好潜力.估算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泥页岩气资源量为7×1012 m3 .关于同源的自源气和它源气的储量规模关系,可以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四川盆地主力产气层石炭系黄龙组它源气和自源气、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54 ] 关系来说明.至2019年底黄龙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 603×108 m3 ;龙马溪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8 099.9×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4 333.8×108 m3 ),即自源页岩气的探明地质储量是黄龙组它源气的11倍多. ...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 [54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3
...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一产气盆地,近5年来年产气量均在400×108 m3 以上(表4 ).2019年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年产气量超500×108 m3 的大气区,目前主产气层是大面积广泛展布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层,其气源岩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50 -53 ]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开发是来自煤系气源岩的它源气——非常规致密气,而至今自源的腐殖型泥页岩气则几乎仍未予大量勘探并获得储量.鄂尔多斯盆地至2019年底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9 833.7×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26 147×108 m3 ),主要在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中.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大宁—吉县在以山西组为主的27口井泥页岩层段测试,其中17口直井获泥页岩气流2 000~10 000 m3 /d,13口水平井获泥页岩气流5 000~60 000 m3 /d,展现出煤系泥页岩气的良好前景和很好潜力.估算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泥页岩气资源量为7×1012 m3 .关于同源的自源气和它源气的储量规模关系,可以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四川盆地主力产气层石炭系黄龙组它源气和自源气、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54 ] 关系来说明.至2019年底黄龙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 603×108 m3 ;龙马溪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8 099.9×108 m3 (技术可采储量4 333.8×108 m3 ),即自源页岩气的探明地质储量是黄龙组它源气的11倍多. ...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 [54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1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1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1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1
... 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证明:凡是有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或地区,许多都成为盛产煤成气的大气区,发现大量大气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莺琼盆地[15 -16 ,50 -53 ] .国外在隐伏煤系广布的盆地也发现了许多大气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广布波库尔组含煤地层,以赛诺曼阶砂岩为主力产层,其在近40年来成为世界主要产气区,发现了世界第三大气田——乌连戈伊气田等7个探明储量1×1012 m3 以上超大型气田,至2017年总原始可采储量达28.383 8×1012 m3 ,而其中乌连戈伊等5个超大型气田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量14.597 8×1012 m3[54 ] ;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该盆地被称为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世界第三大含气盆地[55 ] ,在此发现了世界第二大气田——尤勒坦大气田等3个储量大于1×1012 m3 的大气田[54 ] ,是中国西部进口天然气的来源;中欧盆地地腹广泛埋藏石炭系维士法阶含煤地层.因此在德国西部、荷兰和英国北海南部发现大量煤成气田,其中包括储量2.5×1012 m3 的格罗宁根大气田[56 ] . ...
1
... 北天山山前坳陷(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面积约2.3×104 km2 ,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在中心区域累计厚度达600~800 m,厚度>100 m的面积约为46 000 km2 ,在生气中心最大生气强度为100×108 m3 /km2[51 ] ,具有形成大气区的潜力,中国全国第四次资源评价显示天然气资源量达0.98×1012 m3 .早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实施时,就评价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在地腹连片埋藏,具有面积大、保存好的特点,故推测煤成气资源远景最佳[57 ]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15 ] 在1997年也指出该区“煤成气前景极佳”.但由于该处构造复杂,目的层很深,故至今仅发现呼图壁和玛河2个中型气田和少量出气点,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346×108 m3 ,探明率仅有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山南麓,与该区一山之隔的库车坳陷,其天然气主力气源同样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2019年已探明地质储量13 318.51×108 m3 ,产气量达260.27×108 m3 ,是我国大产气区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将成为产气大区的前景光明.2020年12月16日,呼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7 367~7 382 m井段获高产气流和油流:气61.9×104 m3 /d、轻质油106.5 m3 /d[58 ] .天然气δ13 C1 值为-31.5‰,δ13 C2 值为-24.4‰,表明其气源明显是来自煤系的煤成气.这是在该区首次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和发现,只要今后加强超深井(深度>6 000 m)和构造等研究,成为大气区指日可望. ...
1
... 北天山山前坳陷(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面积约2.3×104 km2 ,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在中心区域累计厚度达600~800 m,厚度>100 m的面积约为46 000 km2 ,在生气中心最大生气强度为100×108 m3 /km2[51 ] ,具有形成大气区的潜力,中国全国第四次资源评价显示天然气资源量达0.98×1012 m3 .早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实施时,就评价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在地腹连片埋藏,具有面积大、保存好的特点,故推测煤成气资源远景最佳[57 ]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15 ] 在1997年也指出该区“煤成气前景极佳”.但由于该处构造复杂,目的层很深,故至今仅发现呼图壁和玛河2个中型气田和少量出气点,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346×108 m3 ,探明率仅有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山南麓,与该区一山之隔的库车坳陷,其天然气主力气源同样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2019年已探明地质储量13 318.51×108 m3 ,产气量达260.27×108 m3 ,是我国大产气区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将成为产气大区的前景光明.2020年12月16日,呼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7 367~7 382 m井段获高产气流和油流:气61.9×104 m3 /d、轻质油106.5 m3 /d[58 ] .天然气δ13 C1 值为-31.5‰,δ13 C2 值为-24.4‰,表明其气源明显是来自煤系的煤成气.这是在该区首次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和发现,只要今后加强超深井(深度>6 000 m)和构造等研究,成为大气区指日可望. ...
1
... 北天山山前坳陷(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面积约2.3×104 km2 ,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在中心区域累计厚度达600~800 m,厚度>100 m的面积约为46 000 km2 ,在生气中心最大生气强度为100×108 m3 /km2[51 ] ,具有形成大气区的潜力,中国全国第四次资源评价显示天然气资源量达0.98×1012 m3 .早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实施时,就评价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在地腹连片埋藏,具有面积大、保存好的特点,故推测煤成气资源远景最佳[57 ]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15 ] 在1997年也指出该区“煤成气前景极佳”.但由于该处构造复杂,目的层很深,故至今仅发现呼图壁和玛河2个中型气田和少量出气点,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346×108 m3 ,探明率仅有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山南麓,与该区一山之隔的库车坳陷,其天然气主力气源同样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2019年已探明地质储量13 318.51×108 m3 ,产气量达260.27×108 m3 ,是我国大产气区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将成为产气大区的前景光明.2020年12月16日,呼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7 367~7 382 m井段获高产气流和油流:气61.9×104 m3 /d、轻质油106.5 m3 /d[58 ] .天然气δ13 C1 值为-31.5‰,δ13 C2 值为-24.4‰,表明其气源明显是来自煤系的煤成气.这是在该区首次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和发现,只要今后加强超深井(深度>6 000 m)和构造等研究,成为大气区指日可望. ...
1
... 北天山山前坳陷(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面积约2.3×104 km2 ,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在中心区域累计厚度达600~800 m,厚度>100 m的面积约为46 000 km2 ,在生气中心最大生气强度为100×108 m3 /km2[51 ] ,具有形成大气区的潜力,中国全国第四次资源评价显示天然气资源量达0.98×1012 m3 .早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实施时,就评价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在地腹连片埋藏,具有面积大、保存好的特点,故推测煤成气资源远景最佳[57 ]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15 ] 在1997年也指出该区“煤成气前景极佳”.但由于该处构造复杂,目的层很深,故至今仅发现呼图壁和玛河2个中型气田和少量出气点,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仅为346×108 m3 ,探明率仅有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天山南麓,与该区一山之隔的库车坳陷,其天然气主力气源同样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2019年已探明地质储量13 318.51×108 m3 ,产气量达260.27×108 m3 ,是我国大产气区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将成为产气大区的前景光明.2020年12月16日,呼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7 367~7 382 m井段获高产气流和油流:气61.9×104 m3 /d、轻质油106.5 m3 /d[58 ] .天然气δ13 C1 值为-31.5‰,δ13 C2 值为-24.4‰,表明其气源明显是来自煤系的煤成气.这是在该区首次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和发现,只要今后加强超深井(深度>6 000 m)和构造等研究,成为大气区指日可望. ...
3
... 柴北坳陷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稍偏北,包括西部赛昆凹陷、东部鸭湖—哑叭尔构造带和马海凸起,面积21 241.3 km2 ,其中赛昆凹陷面积最大,为10 386.7 km21 ,约占坳陷的一半,而且中—下侏罗统煤系比东部2个构造单元埋藏深,含气潜力更好.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柴北坳陷西部,面积达2.05×104 km2 .下侏罗统为沼泽相,烃源岩为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页岩,一般厚度为500~700 m,最大厚度可达2 000 m,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干酪根以Ⅱ—Ⅲ型为主,是生气好的烃源岩.中侏罗统为一套淡水湖相烃源岩,后受燕山运动影响尚未深埋,分布面积(1.2×104 km2 )和厚度整体弱于下侏罗统烃源岩,干酪根以Ⅱ1 —Ⅱ2 型为主,局部有Ⅰ型,以生油为主.下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3 053.9×108 m3 (可采资源量达6 892.5×108 m3 ),而中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则很少,分别为251×108 m3 和132.5×108 m3 ,因此下侏罗统是主要气源岩.在该坳陷内及其边缘已发现以下侏罗统煤系为气源(图7 )的东坪大气田及南八仙、马北、马海、盐湖及尖北等中小型气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传统上一直认为属于柴西南坳陷众多油田的伴生气中[59 ] ,也出现具有δ13 C2 值大于-28‰的煤成气[60 ] ,说明下侏罗统煤系气源岩在柴达木盆地具大区域生气过程,故显示了该煤系连续潜伏区具备勘探大气区的良好前景. ...
... [
59 -
60 ]①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aibei Depression, Qaidam Basin[59 -60 ]① Fig.7 ![]()
2.2.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 [
59 -
60 ]①
Fig.7 ![]()
2.2.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3
... 柴北坳陷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稍偏北,包括西部赛昆凹陷、东部鸭湖—哑叭尔构造带和马海凸起,面积21 241.3 km2 ,其中赛昆凹陷面积最大,为10 386.7 km21 ,约占坳陷的一半,而且中—下侏罗统煤系比东部2个构造单元埋藏深,含气潜力更好.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柴北坳陷西部,面积达2.05×104 km2 .下侏罗统为沼泽相,烃源岩为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页岩,一般厚度为500~700 m,最大厚度可达2 000 m,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干酪根以Ⅱ—Ⅲ型为主,是生气好的烃源岩.中侏罗统为一套淡水湖相烃源岩,后受燕山运动影响尚未深埋,分布面积(1.2×104 km2 )和厚度整体弱于下侏罗统烃源岩,干酪根以Ⅱ1 —Ⅱ2 型为主,局部有Ⅰ型,以生油为主.下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3 053.9×108 m3 (可采资源量达6 892.5×108 m3 ),而中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则很少,分别为251×108 m3 和132.5×108 m3 ,因此下侏罗统是主要气源岩.在该坳陷内及其边缘已发现以下侏罗统煤系为气源(图7 )的东坪大气田及南八仙、马北、马海、盐湖及尖北等中小型气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传统上一直认为属于柴西南坳陷众多油田的伴生气中[59 ] ,也出现具有δ13 C2 值大于-28‰的煤成气[60 ] ,说明下侏罗统煤系气源岩在柴达木盆地具大区域生气过程,故显示了该煤系连续潜伏区具备勘探大气区的良好前景. ...
... [
59 -
60 ]①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aibei Depression, Qaidam Basin[59 -60 ]① Fig.7 ![]()
2.2.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 [
59 -
60 ]①
Fig.7 ![]()
2.2.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3
... 柴北坳陷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稍偏北,包括西部赛昆凹陷、东部鸭湖—哑叭尔构造带和马海凸起,面积21 241.3 km2 ,其中赛昆凹陷面积最大,为10 386.7 km21 ,约占坳陷的一半,而且中—下侏罗统煤系比东部2个构造单元埋藏深,含气潜力更好.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柴北坳陷西部,面积达2.05×104 km2 .下侏罗统为沼泽相,烃源岩为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页岩,一般厚度为500~700 m,最大厚度可达2 000 m,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干酪根以Ⅱ—Ⅲ型为主,是生气好的烃源岩.中侏罗统为一套淡水湖相烃源岩,后受燕山运动影响尚未深埋,分布面积(1.2×104 km2 )和厚度整体弱于下侏罗统烃源岩,干酪根以Ⅱ1 —Ⅱ2 型为主,局部有Ⅰ型,以生油为主.下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3 053.9×108 m3 (可采资源量达6 892.5×108 m3 ),而中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则很少,分别为251×108 m3 和132.5×108 m3 ,因此下侏罗统是主要气源岩.在该坳陷内及其边缘已发现以下侏罗统煤系为气源(图7 )的东坪大气田及南八仙、马北、马海、盐湖及尖北等中小型气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传统上一直认为属于柴西南坳陷众多油田的伴生气中[59 ] ,也出现具有δ13 C2 值大于-28‰的煤成气[60 ] ,说明下侏罗统煤系气源岩在柴达木盆地具大区域生气过程,故显示了该煤系连续潜伏区具备勘探大气区的良好前景. ...
... -
60 ]①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aibei Depression, Qaidam Basin[59 -60 ]① Fig.7 ![]()
2.2.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 -
60 ]①
Fig.7 ![]()
2.2.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3
... 柴北坳陷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稍偏北,包括西部赛昆凹陷、东部鸭湖—哑叭尔构造带和马海凸起,面积21 241.3 km2 ,其中赛昆凹陷面积最大,为10 386.7 km21 ,约占坳陷的一半,而且中—下侏罗统煤系比东部2个构造单元埋藏深,含气潜力更好.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柴北坳陷西部,面积达2.05×104 km2 .下侏罗统为沼泽相,烃源岩为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页岩,一般厚度为500~700 m,最大厚度可达2 000 m,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干酪根以Ⅱ—Ⅲ型为主,是生气好的烃源岩.中侏罗统为一套淡水湖相烃源岩,后受燕山运动影响尚未深埋,分布面积(1.2×104 km2 )和厚度整体弱于下侏罗统烃源岩,干酪根以Ⅱ1 —Ⅱ2 型为主,局部有Ⅰ型,以生油为主.下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3 053.9×108 m3 (可采资源量达6 892.5×108 m3 ),而中侏罗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则很少,分别为251×108 m3 和132.5×108 m3 ,因此下侏罗统是主要气源岩.在该坳陷内及其边缘已发现以下侏罗统煤系为气源(图7 )的东坪大气田及南八仙、马北、马海、盐湖及尖北等中小型气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传统上一直认为属于柴西南坳陷众多油田的伴生气中[59 ] ,也出现具有δ13 C2 值大于-28‰的煤成气[60 ] ,说明下侏罗统煤系气源岩在柴达木盆地具大区域生气过程,故显示了该煤系连续潜伏区具备勘探大气区的良好前景. ...
... -
60 ]①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aibei Depression, Qaidam Basin[59 -60 ]① Fig.7 ![]()
2.2.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 -
60 ]①
Fig.7 ![]()
2.2.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的浙东坳陷中.东海盆地是全球古近系—新近系聚煤区的一部分[61 ] ,由于含煤地层是全天候气源,所以该盆地是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一个重要的煤成气盆地[62 ] .邓运华等[63 ] 认为浙东坳陷位于中国近海2个油气带里的外含气带.浙东坳陷烃源岩主要是古近系—新近系含煤地层,目前研究、勘探和发现的气田主要是在西湖凹陷.西湖凹陷面积约5.9×104 km2[16 ] ,是东海盆地新生代含煤层系发育最全的,也是生气岩最发育的地区,气源岩主要有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上新统柳浪组,这些烃源岩层系有机质均为Ⅲ型干酪根.工业煤成气(油)田烃源岩主要是平湖组,次为花港组.平湖组为近海含煤层系,据钻井统计,暗色泥岩最厚达864.5 m,占地层总厚度的58.7%~87.7%,据地质资料推测,暗色泥岩厚度为250~1 800 m,其中厚度1 000 m区分布面积超过2×104 km2[16 ] .西湖凹陷煤层体积为0.4×104 km3[16 ] ,煤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1/4~1/3[64 ] .东海盆地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 753×108 m3[6 ] ,其中主要在西湖凹陷,总资源量为23 770×108 m3[50 ] ,至2019年底共发现17个煤成气田和凝析油气田,其中宁波17-1和宁波22-1为2个储量在1 000×108 m3 以上的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448.6×108 m3 ,探明率低,仅为12.4%,同时勘探程度很低,探井密度还不到0.001口/km2 ,但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地层气源岩却多达5套,故加强勘探,今后可成为大气区. ...
1
... 少井高产的产气大国有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等,其特点是以产出常规气为主,均拥有超1×1012 m3 的超大型气田.俄罗斯有11个超大型气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为世界第三大气田.1991年俄罗斯生产气井64 000口,产气6 430×108 m3[10 ] ,平均单井年产气量1 004.7×104 m3 ,单井日产气量27 526 m3 .其中乌连戈伊气田1989年产气3 300×108 m3[65 ] ,只有1 000口气井,平均单井年产气量为3.3×108 m3 ,单井日均产气904 109 m3 ,成为世界单井平均日产气量最高的大气田. ...
1
... 少井高产的产气大国有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等,其特点是以产出常规气为主,均拥有超1×1012 m3 的超大型气田.俄罗斯有11个超大型气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为世界第三大气田.1991年俄罗斯生产气井64 000口,产气6 430×108 m3[10 ] ,平均单井年产气量1 004.7×104 m3 ,单井日产气量27 526 m3 .其中乌连戈伊气田1989年产气3 300×108 m3[65 ] ,只有1 000口气井,平均单井年产气量为3.3×108 m3 ,单井日均产气904 109 m3 ,成为世界单井平均日产气量最高的大气田. ...
1
... 一般把埋深大于6 000 m、4 500~6 000 m和浅于4 500 m地层分别称为超深层、深层和中浅层.由于中浅层钻井成本低、技术要求相对不高,油气勘探程度很高,未来发现油气田的概率低.反之,深层和超深层今后发现油气田的概率则高;再加上一般在深层至超深层由腐泥型源岩生成的油会裂解为气,故也会导致深层特别是超深层发现气田的概率大,使其成为今后勘探天然气的主要层系.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量为763×108 t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5%,而探明程度不到15%,存在巨大的勘探潜力[66 ] .近年来中国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如已在塔里木盆地发现克深、大北、博孜等大气田,使其在2020年成为年产气超300×108 m3 的大气区.角探1井(四川盆地)在寒武系沧浪铺组发现新的高产含气层,蓬探1井(四川盆地)、呼探1井(准噶尔盆地)均在超深层获高产气流,为新的气区和大气田揭开了序幕.所以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大,前景好,应加强.这不仅为中国“十四五”天然气大发展助力,还对“十五五”天然气继续发展有重大意义.2015—2019年中国钻6 000 m以上超深层气探井和气井305口,“十四五”要增至400口,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会有更多超深气井发现更多超深层气田,北天山山前坳陷和柴北坳陷也有足量超深气井能开辟出更多超深层新气区. ...
1
... 一般把埋深大于6 000 m、4 500~6 000 m和浅于4 500 m地层分别称为超深层、深层和中浅层.由于中浅层钻井成本低、技术要求相对不高,油气勘探程度很高,未来发现油气田的概率低.反之,深层和超深层今后发现油气田的概率则高;再加上一般在深层至超深层由腐泥型源岩生成的油会裂解为气,故也会导致深层特别是超深层发现气田的概率大,使其成为今后勘探天然气的主要层系.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量为763×108 t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5%,而探明程度不到15%,存在巨大的勘探潜力[66 ] .近年来中国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如已在塔里木盆地发现克深、大北、博孜等大气田,使其在2020年成为年产气超300×108 m3 的大气区.角探1井(四川盆地)在寒武系沧浪铺组发现新的高产含气层,蓬探1井(四川盆地)、呼探1井(准噶尔盆地)均在超深层获高产气流,为新的气区和大气田揭开了序幕.所以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大,前景好,应加强.这不仅为中国“十四五”天然气大发展助力,还对“十五五”天然气继续发展有重大意义.2015—2019年中国钻6 000 m以上超深层气探井和气井305口,“十四五”要增至400口,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会有更多超深气井发现更多超深层气田,北天山山前坳陷和柴北坳陷也有足量超深气井能开辟出更多超深层新气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