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1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1999-01-30
  

  • 全选
    |
    论著
  • 刘文汇;黄第藩;熊传武;徐永昌;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1-2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未熟―低熟油气是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外未熟油气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总结了未熟油气的形成机制,讨论了未熟油气的有机地球化学判识标志和地质标志,对我国未熟油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丁安娜;孟仟祥;崔明中;丁万仁;李玉兰;惠荣耀;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23-2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部分淡水和咸水环境中非海相沉积物及未―低熟烃源岩进行了微生物类发酵实验。发酵后生烃潜力增强,烃类含量增加,烷烃奇偶优势降低。发酵样品中,生物构型的藿烷消失,地质构型藿烷大量出现,各项异构化参数接近、达到终点值。说明温度不是影响藿烷成熟度指标的唯一因素。在低演化阶段,微生物参与和改造有机质,可以使有机质直接转化为石油烃类。

  • 夏燕青;周凤英;彭德华;孟仟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30-3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未成熟―低成熟石油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分Y、Z两个系列。Y系列用全样模拟,全面反映有机质演化过程,比较接近自然状态。Z系列用除去可溶有机质的样品模拟,主要反映干酪根生烃过程,能够帮助认识干酪根和可溶有机质生烃的特点及其区别。结果表明可溶有机质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的热演化产物具备了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未成熟―低成熟石油的主要特征――烷烃与芳烃之比较大、异构烷烃和环烷烃含量高、植烷优势十分明显并且其绝对含量也很高、胡萝卜烷和γ―蜡烷含量较高、成熟度参数值小等;而相同温度条件下干酪根降解产物中却有与之完全相反的特点――烷烃与芳烃之比比较小、异构烷烃和环烷烃含量很低、植烷优势不明显且绝对含量也比较低、胡萝卜烷和γ―蜡烷含量很低、成熟度参数值较大等。所以,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未成熟―低成熟石油很可能是在干酪根大量降解之前主要由可溶有机质直接转化形成的。

  • О.К.Баженова(俄罗斯);史斗(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37-4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指示石油成熟度的两种生物标记物――甾烷和萜烷,揭示了未熟油的早期生成及其条件。早期演化阶段可以生成未熟油,这种生油过程发生在有机质本身富含类脂沥青的那些地层。在新生代硅质层,这种类脂沥青是一种含沥青质的细菌―植物成固有机质,而沥青质是由浮游植物的类脂质和细菌脂质形成的,后两者中则含有大量的杂元素(硫和氧)。树脂―沥青质可溶络合物是液态烃的主要生源。

  • Y.Tang;P.D.Jenden;A.Nigrini(美国);高波(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42-5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各种不同煤化阶段煤的平均元素组成或煤的高温裂解实验结果可以间接地求得热成因甲烷的产量。为了更好地确定低级煤中甲烷生成的经济潜力,对北达科塔州古新世褐煤进行了无水、密封管高温热裂解实验。应用一系列平行的、活化能介于41~54kcal/mol的一级反应和9.88×10-11S-1的单一频率因子,通过热裂解甲烷产量的方法模拟早期甲烷的生成。将镜质体反射率模型外推到地质升温速率条件下,可看出,要超过300cf/t的甲烷经济门限值需要温度T>120℃且镜质体反射率Ro≥0.9%的条件。在高挥发份B烟煤级或更低级的煤中发现甲烷的富集度超过300cf/t时,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由于气体的迁移或近地表(≤3000ft)的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 О.К.Баженова(俄罗斯);史斗(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52-5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北太平洋带盆地新生界泥质硅岩为例探讨了早期深成作用的成油条件和规模。

  • I.Koncz;O.Etler;(匈牙利)秦承志(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56-6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潘诺尼亚盆地具有良好储层特征的上新世沉积中发现了大量油气。上新世沉积属于三角洲相,在0.5~2km深处有大量的未熟源岩。由于生烃和二次运移的条件悬殊,上新世储层中所聚集的油气来源也极不相同。本文的目的是确定上新世储层所圈闭油气的来源,从而描述运移及聚集系统。对不同地区油气地化特征检验的结果表明,上新世储层中不但有经细菌和早期热解过程在原地生成的干气,还有垂向运移来的富烃的石油伴生湿气,以及从地壳高温区或火山体中生成的富CO2天然气。

  • J.W.Smith;R.J.Pallasser(澳大利亚);李晶莹(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64-6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澳大利亚Sydney和Bowen盆地二叠系烟煤中的煤层气具有如下特征:①甲烷/乙烷≥1000;②甲烷的δ13C值(PDB,下同)和δD值(SMOW,下同)分别为-(60±10)‰和-(217±17)‰;③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5%;④二氧化碳和甲烷的δ13C差值为(55±10)‰。以上特征表明气体的组成主要受微生物的CO2还原作用影响,而不受传统认为的热反应所控制。侵入到深部的外源成因的CO2可通过其同位素组成δ13CCO2=-(7±2)‰加以判识。

  • J.A.Bojesen-koefoed;F.G.Christiansen;H.I.Petersen等(丹麦);姜峰(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69-7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格陵兰东北霍克斯特郎半岛地区的富树脂、高硫煤是优质的油源岩。I_H可能超过了700,其总生烃潜力估计为27×106bbl/km2。这种低阶煤还没有完成生烃潜力,其整体上以壳质组显微组分为主,其中树脂为最主要的组份,占煤的70%。抽提饱和烃组分的生标分布显示出一系列特征,包括高含量的倍半萜和二萜、高Pr/Ph比值、低CPI、烷基和甲基烷基环己烷优势、低含量的三环三萜和藿烷及明显的C29比C27甾烷优势。泥炭沉积于静水近海岸环境,以少量的碎屑物注入和偶尔的海侵为特征,母质植物以未知的裸子植物为主。

  • M.P.Koopmans;C.Schaeffer-Reiss;J.W.de Leeuw(荷兰)等;郑军卫(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76-8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韦纳?德尔?杰索盆地(意大利北部)Gessos-solfifera地层(墨西拿阶)中包含未成熟富硫有机物的沉积岩进行加水热解模拟,在160~330℃的不同温度下加热72h,以研究prymnesinphyte水藻生物合成的n-C37和n-C38二元、三元不饱和甲乙基酮(链烯酮)在成岩过程中的演化结局。原始干酪根样化学降解实验表明,在咸岩作用早期,链烯酮被硫和氧交联键合进干酪根中。实验结果还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具有n-C37和n-C38结构的饱和酮可视与烷烃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