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储盖组合及其特征
2.1 泥下储盖组合及其特征
2.2 盐下储盖组合及其特征
2.3 盐间储盖组合及其特征
3 源、储、盖控制模式
3.1 古裂谷控源
3.2 古隆起控滩
图9 不同类型储层薄片特征(a)城探3井,下丘里塔格组,7 368.90 m,藻凝块细—中晶云岩,溶蚀孔洞发育;(b)城探2井,下丘里塔格组,6 662.63 m,表附菌格架岩;(c)城探1井,下丘里塔格组,6 888.38 m,残余砂屑、鲕粒细晶云岩;(d)轮探1井,吾松格尔组,8 220 m,残余颗粒细晶云岩;(e)新和1井,肖尔布拉克组,7 648 m,致密灰岩;(f)新和1井,7 435 m,泥粉晶灰岩;(g)舒探1井,肖尔布拉克组,1 918.8 m,溶蚀孔洞发育;(h)舒探1井,肖尔布拉克组,1 885.6 m,藻架溶孔;(i)舒探1井,肖尔布拉克组,1 886 m,藻砂屑白云岩,粒间溶孔发育;(j)中寒1井,肖尔布拉克组,7 385 m,溶蚀孔洞发育;(k)中深5井,肖尔布拉克组,6 554 m,裂缝发育;(l)楚探1井,肖尔布拉克组,鲕粒白云岩,粒间溶孔发育,溶孔内充填沥青 Fig.9 Thin s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servoirs |
3.3 古坳陷控盖
4 寒武系盐下“裂—隆—坳”格架控藏模式
4.1 稳定型“裂—隆—坳”控藏模式
4.2 活动型“裂—隆—坳”控藏模式
4.3 过渡型“裂—隆—坳”控藏模式
5 寒武系盐下突破方向
6 结论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有古裂谷控源、古隆起控滩、古坳陷控盖特征,“三古”决定了源、储、盖三大基本成藏要素的空间配置与成藏组合。南华纪古裂谷对震旦纪、寒武纪古地貌及沉积建造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寒武纪早期裂谷上方为相对深水还原环境,发育玉尔吐斯组细粒沉积,为优质烃源岩分布区;古隆起提供古地貌和强水动力条件,利于滩相沉积、白云岩化、暴露溶蚀建储;中晚寒武世内台地古坳陷形成半封闭—封闭蒸发环境,控制膏盐岩盖层形成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