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地球科学 ›› 2000, Vol. 11 ›› Issue (4-5): 4956.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0.04.49
Andvusevich V E;Engel M E;Zumberge J E等(美国);张殿伟(译)
摘要:
为研究原油中稳定碳同位素在长期地史中的周期性变化,对已知源岩的514个原油中的C15+饱和烃和芳香烃的稳定碳同位素组分做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地质年龄的减小每种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相对富集13C,在前寒武系―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和早第三系―晚第三系的交界处发生了三次重要的13C富集。利用同位素较小的变化划分出四组明显不同的原油,查明原油与有机相和二次作用过程关系不大。对显生宙生物圈的演化与稳定碳同位素组分的阶段性变化作了对比,表明原油同位素的变化与保存的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有相关。
[1] | 李梦茹,唐友军,刘岩,胡辉,贺其川. 江陵凹陷不同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9): 1240-1251. |
[2] | 王强, 张大勇, 王杰, 陶成, 腾格尔, 刘文汇. 烃类与非烃综合判识干酪根与原油裂解气[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9): 1231-1239. |
[3] | 邱 振,邹才能,李熙喆,王红岩,董大忠,卢斌,周尚文,施振生,冯子齐,张梦琪. 论笔石对页岩气源储的贡献——以华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笔石页岩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5): 606-615. |
[4] | 王涛利,郝爱胜,陈清,李,王庆涛,卢鸿,刘大永. 中扬子宜昌地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发育主控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5): 616-631. |
[5] | 曹涛涛,邓模,宋之光,刘光祥,黄俨然,Andrew Stefan Hursthouse. 黄铁矿对页岩油气富集成藏影响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3): 404-414. |
[6] | 刘佳宜,刘全有,朱东亚,孟庆强,刘文汇,邱登峰,黄振凯. 深部流体在富有机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2): 168-177. |
[7] | 朱华, 杨光, 苑保国, 应丹琳, 戴鑫, 周红飞, 徐世琦, 谈健康. 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10): 1475-1485. |
[8] | 沈安江,付小东,张友,郑兴平,刘伟,邵冠铭,曹彦清.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生储条件与勘探领域[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1): 1-16. |
[9] | 陈燕燕,胡素云,李建忠,王铜山, 陶小晚. 原油裂解过程中组分演化模型及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1): 114-121. |
[10] | 陈双,黄海平,张博原,谢增业. 原油及源内残余沥青裂解成气差异及地质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9): 1375-1384. |
[11] | 王钊,周新平,李树同,李士祥,邱军利,张文选,王琪.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9段和长10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9): 1385-1395. |
[12] | 王玫珠,王勃,孙粉锦,赵洋,丛连铸,杨焦生,于荣泽,罗金洋,周红梅. 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定量评价[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7): 1108-1114. |
[13] | 纪红,黄光辉,成定树,许姗姗.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宛齐—大北地区原油轻烃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6): 965-974. |
[14] | 何治亮,胡宗全,聂海宽,李双建,许锦.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特征与“建造—改造”评价思路[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5): 724-733. |
[15] | 包建平,何丹,朱翠山,刘玉瑞,王文军,刘宏宇.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徐闻X3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5): 665-6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