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测渤海湾盆地歧北次凹深层高温、高压背景下,低孔、低渗致密砂岩中有利储层的分布,首先应用储层实测数据研究了储层异常高孔带在纵向上的分布及其成因,然后应用成岩作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了Es下1储层的成岩阶段,结合前人沉积相和超压的研究成果,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结果表明,歧北凹陷在2300~2 740m、3 000~3 400m、3 600~4 200m及4 400~4 950m的深度范围内,发育4个异常高孔带,其成因为大气水淋滤、有机酸溶蚀以及超压对成岩作用的抑制;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且有砂体发育的区域,或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2亚期但有超压发育,超压可使地史时期形成的次生孔隙保存下来的砂体发育区,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这些地区位于港东断裂的东部和马棚口地区。
深水沉积是世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外学者针对深水沉积的构型模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浊积水道,而对于浊积朵叶的关注则甚少。为此,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区块地下储层和中国甘南西秦岭地区某深水露头作为原型,采用地震相分析、地震沿层切片、露头观察描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分级次开展了浊积朵叶的构型模式研究。研究表明,浊积朵叶的构型单元可划分为7级,其中3~5构型单元分别为:单一朵叶、复合朵叶和朵叶体系。朵叶体系由多个复合朵叶叠置而成。复合朵叶内部发育树枝状的下切水道,底部发育块体搬运沉积,其常常对下伏地层有明显侵蚀。单一朵叶由受平行、亚平行界面约束的多期板状砂岩垂向加积而成,依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分为近朵叶端、中朵叶端和远朵叶端3部分。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浊积朵叶的地质理论,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风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组物源进行研究。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为杂砂岩和岩屑砂岩。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平坦和弱Eu异常特征。沉积物源岩的原始物质应来自上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常量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结合前人碎屑锆石研究成果,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早期沉积再循环,其初始沉积物质来自华北北缘,秦岭没有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组沉积期提供物源。
层速度是判别地层岩性的一项重要参数,直接利用Dix公式计算地层层速度来判别岩性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双临界DIVA方法不需要直接计算地层层速度来进行岩性判别,利用钻井和测井资料得到纯砂岩和纯泥岩的层速度作为背景层速度,再根据地层顶界面实测的均方根速度由逆Dix公式来预测底界面的均方根速度,根据底界面实测均方根速度与预测均方根速度的差值来判别岩性。讨论了Dix公式的应用条件和逆Dix公式进行差异层间速度分析的优点,并且直接利用叠加速度进行双临界差异层间速度分析,应用在浊积砂岩的储层预测中,预测效果非常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地震勘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