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第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1-08-10
  

  • 全选
    |
    论著
  • 李忠;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2(4): 151-153,19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1.04.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储层地质研究可分为勘探储层和开发储层地质研究两部分,是个涉及多学科、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储层成宕作用的研究深化和勘探(区域)储层地质在定量化和系统化方面的发展,促进了油气地质研究的综合,并为揭示复杂油气地质过程开辟了新的领域。

  • 黄福堂;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2(4): 154-16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1.04.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松辽盆地北部大量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了盆地北部不同地区、不同油层和不同成因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及特征,并对盆地北部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气源以及分布进行了探讨。

  • З.М.Присолов; Е.С.Субботин; В.В.Тифомиров; 孙永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2(4): 162-16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1.04.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联关于天然气中分子氮(N2)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总计约100个地区的气藏、油藏和温泉气中氮的样品进行的。其深部成因的氮同位素组成范围较宽,一般为-16~+18‰。来自“超深”部的N2,δ15Nw值为-2‰~-0‰之间。油、气田中的氮,根据δ15N值约为-10‰和+14‰分为两组,前者源于碎屑岩,而后者是由破酸盐岩一蒸发盐宕形成的。初步认为,轻氮是在经过胺化阶段的同时,由有机质形成,还可能由铵盐形成;而重氮则由硝酸盐和其它化合物生成,但不经过胺化阶段。

  • Н.В.Безносов; 张欣利;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2(4): 168-17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1.04.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比统计认为,苏联对碳酸盐岩储层勘探不足。指出,在A.P.Lisitsyn的分类中,大部分油气藏中的破酸盐是深海成因的,而不是浮游生物成因的。以表格形式列出了苏联含油气省中已发现的和预测的油气田数目以及碳酸盐岩的体积和成因类型。

  • B.Tissot; 陈荣书;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2(4): 173-17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1.04.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前言储层和圈闭中的石油只有用油井才能将它采出,而石油从烃源岩向储集层和圈闭运移是石油地质中长时期不明朗的问题。实际上,在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驱出(称初次运移),与多孔介质中流体运移向上到达圈闭(称二次运移)被认为是难以解决的难题。后者虽然主要受控于浮力,但多少有点与采油工程中流体的流动相类似.50年代受有机质沉积和保存条件认识的影响,认为有机碎屑沉积在正常厌氧环境中仅保存在某些细粒粘土或碳酸盐泥中。

  • Colin Barker; 宋庆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2(4): 179-18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1.04.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理深加大和温度升高,储层中的石油将热解成天然气.在此过程中,一般每桶石油约产生85m~3的天然气(标准温度和大气压下),和少量碳残渣。如果将油、气和破残渣体积之间的关系同孔隙水气溶解性和非理想气体的Z系数结合考虑,那么热解各个阶段的储层压变化均可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封闭系统的储层来说,压力很可能会超过岩石的承载力。因此,在石油热解成天然气过程中,储层肯定破裂,释放应力和天然气。岩石破裂的静水压力样度为22.4kPa/m,一般储层只有约1.0%的石油裂解后可发生破裂。如果储层处于开启状态(静水压条件),且最初充填的石油不断地裂解成天然气,则这样形成的75%的天然气被散失掉,否则储层体积必须明显增大,如气-水界面下移等。

  • 傅妮莉; 韩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2(4): 186-19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1.04.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近年来地震信息在海上油气田储量计算中的应用和对地震资料解释时主要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几种地震方法及其应用。

  • 陈荣书; 徐思煌; 燕廷泽;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2(4): 193-193,19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1.04.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近几年,作者在研究中国东部油气盆地的油气运聚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地下流体运动主要受控于流体势;而流体势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体压力和压力展布系统;流体压力是生压机制和限压机制的函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压实状况占有重要地位,两者之间业已建立定量关系(孔隙度法),已成为地球物理勘探和测井资料地质解释的基础。压实、流体压力和流体势三者之间,以及与其有关的诸因素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因果网链,我们称之为“压实、流体压力和势分析系统”(简称为C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