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RTHUR M A, SAGEMAN B B. Marine black shales: Depositional mechanisms and environments of ancient deposits[J].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1994,22(1):499⁃551.
[本文引用: 1]
[2]
INGALL E D, JAHNKE R A. Influence of water-column anoxia on the elemental fractionation of carbon and phosphorus during sediment diagenesis[J]. Marine Geology,1997,139(1-4):219-229.
[3]
SAGEMAN B B,MURPHY A E,WERNE J P,et al.A tale of shales: The relative roles of production, decomposition, and dilution in th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rich strata,Middle-Upper Devonian,Appalachian Basin[J].Chemical Geology,2003,195:229-273.
[本文引用: 1]
[4]
孙中良,王芙蓉,侯宇光,等.盐湖页岩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及模式[J].地球科学,2020,45(4):1375-1387.
[本文引用: 2]
SUN Z L, WANG F R, HOU Y G, et al.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odes of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in salt lake shale[J]. Earth Science,2020,45(4):1375-1387.
[本文引用: 2]
[5]
张慧芳,吴欣松,王斌,等.陆相湖盆沉积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16,34(3):463-477.
[本文引用: 1]
ZHANG H F, WU X S, WANG B,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sedimentary organics in lacustrine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16,34(3):463-477.
[本文引用: 1]
[6]
潘仁芳,陈美玲,张超谟,等.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J].地学前缘,2016,23(4):277-283.
[本文引用: 2]
PAN R F, CHEN M L, ZHANG C M,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organic matter thermal evolution in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Jiyang Depression[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6,23(4):277-283.
[本文引用: 2]
[7]
王居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5,7(1):45-58.
[本文引用: 3]
WANG J F.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f Paleogene in Dongying Sag, Jiyang Depression[J].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05,7(1):45-58.
[本文引用: 3]
[8]
刘庆,曾翔,王学军,等.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岩相与沉积环境的响应关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37(3):147-156.
[本文引用: 6]
LIU Q, ZENG X, WANG X J, et al. Lithofacies of mudstone and shale deposits of the Es3 z -Es4 s Formation in Dongying Sag and thei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J].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2017,37(3):147-156.
[本文引用: 6]
[9]
逄淑伊,操应长,梁超.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岩相特征及沉积环境——以樊页1井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40(4):799-809.
[本文引用: 1]
PANG S Y, CAO Y C, LIANG C. Lithofacies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Es4 u and Es3 l : A case study of Well FY1 in Dongying Sag, Bohai Bay Basin[J]. Oil & Gas Geology,2019,40(4):799-809.
[本文引用: 1]
[10]
巢前,蔡进功,周祺盛,等.东营凹陷沙河街组Es3 /Es4 烃源岩热解特征及生烃差异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 2017,23(4):688-696.
[本文引用: 2]
CHAO Q, CAI J G, ZHOU Q S,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eval pyrolysi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or source rocks of Eocene Shahejie third and fourth members, Dongying Depression[J].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17,23(4):688-696.
[本文引用: 2]
[11]
朱光有,金强.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研究——以东营凹陷牛38井为例[J].石油学报,2002,23(5):34-39,5.
[本文引用: 1]
ZHU G Y, JIN Q. Study on source rock heterogeneity: A case of Niu-38 Well in Dongying Depression[J]. Acta Petrolei Sinica,2002,23(5):34-39,5.
[本文引用: 1]
[12]
朱光有,金强.东营凹陷两套优质烃源岩层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沉积学报,2003,21(3):506-512.
[本文引用: 3]
ZHU G Y, JIN Q.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ets of excellent source rocks in Dongying Depression[J]. Acta Sedimentologyca Sinica,2003,21(3):506-512.
[本文引用: 3]
[13]
施兴华.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非均质性特征及古生产力恢复[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5.
[本文引用: 2]
SHI X H. Study on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and Recovering the Palaeo⁃Productivity of Paleogene Source Rocks in Dongying Sag[D]. Jiaozuo: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15.
[本文引用: 2]
[14]
吴靖,姜在兴,童金环,等.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细粒沉积岩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16,37(4):464-473.
[本文引用: 1]
WU J, JIANG Z X, TONG J H, et 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control factor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upper fourth Member of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Dongying Sag[J]. Acta Petrolei Sinica,2016, 37(4):464-473.
[本文引用: 1]
[15]
张海峰,刘庆,张林晔,等.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盆演化及烃源岩赋存相带[J].古地理学报,2005,7(3):383-397.
[本文引用: 2]
ZHANG H F, LIU Q, ZHANG L H, et al. Lacustrine basin evolution and favorable sedimentary facies belt for source rocks abounding in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f Paleogene in Dongying Sag, Shandong Province[J].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05,7(3):383-397.
[本文引用: 2]
[16]
BEHAR F, BEAUMONT V, PENTEADO H L D B. Rock-Eval 6 technology: Performances and developments[J]. Oil &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56(2):111-134.
[本文引用: 1]
[17]
陈鹏宇.标准化值与评价值的评价功能研究——从相对评价的视角[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2):90-97.
[本文引用: 1]
CHEN P Y.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function of normalization value and evaluation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ve evaluation[J].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2020,35(12):90-97.
[本文引用: 1]
[18]
TAYLOR S R, MCLENNAN S M. The Continental Crust: Its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M]. 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1985.
[本文引用: 2]
[19]
曾翔,蔡进功,董哲,等.泥页岩沉积特征与生烃能力——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J].石油学报,2017,38(1):31-43.
[本文引用: 1]
ZENG X, CAI J G, DONG Z, et al.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mudstone and shale: A case study of middle submember of Member 3 and upper submember of Member 4 in Shahejie Formation in Dongying Sag[J]. Acta Petrolei Sinica,2017,38(1):31-43.
[本文引用: 1]
[20]
张美珍,李志明,秦建中,等.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成熟度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 12-16.
[本文引用: 1]
ZHANG M Z, LI Z M, QIN J Z,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thermal maturity of the effectiv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Dongying Depression[J]. 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23(3):12-16.
[本文引用: 1]
[21]
胡俊杰,马寅生,王宗秀,等.地球化学记录揭示的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晚侏罗世古环境与古气候[J].古地理学报,2017,19(3):480-490.
[本文引用: 2]
HU J J, MA Y S, WANG Z X, et al. Palaeoenvironment and palaeoclimate of the Middle to Late Jurassic revealed by geochemical records in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J].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17,19(3):480-490.
[本文引用: 2]
[22]
张健,张海华,陈树旺,等.松辽盆地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0,50(2):518-530.
[本文引用: 1]
ZHANG J, ZHANG H H, CHEN S W, et 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Upper Permian Linxi Formation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20,50(2):518-530.
[本文引用: 1]
[23]
付金华,李士祥,徐黎明,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古沉积环境恢复及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5(6):936-946.
FU J H, LI S X, XU L M, et al.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Chang 7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NW China[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8,45(6):936-946.
[24]
李克永,徐帅康,李文厚,等.渭河盆地固市凹陷新近系沉积古环境恢复[J].地质科学,2021,56(4):1134-1146.
[本文引用: 1]
LI K Y, XU S K, LI W H, et al. Restoration of Neogene sedimentary paleoenvironment in Gushi Sag, Weihe Basin[J].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2021,56(4):1134-1146.
[本文引用: 1]
[25]
张琴,梁峰,王红岩,等.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以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2):380-390.
[本文引用: 2]
ZHANG Q,LIANG F,WANG H Y,et al. Elements geochemistry and paleo sedimentary significance:A case study of the Wu-feng-Longmaxi shale in southeast Chongqing[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18,47(2): 380-390.
[本文引用: 2]
[26]
MAO L J, MO D W, YANG J H, et al. Rare earth elements geochemistry in surface floodplain sediments from the Xiangjiang River, middle reach of Changjiang River, China[J].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4,336:80-88.
[本文引用: 3]
[27]
TRIBOVILLARD N, ALGEO T J, BAUDIN F, et al. Analysi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ased on molyb-denum-uranium covariation-Applications to Mesozoic paleoceanography[J]. Chemical Geology,2012, (324-325):46-58.
[本文引用: 2]
[28]
雷文智,陈冬霞,张芮,等.川中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二亚段陆相页岩层系岩性组合类型及其特征[J].地球科学,2021,46(10):3657-3672.
[本文引用: 1]
LEI W Z, CHEN D X, ZHANG R, et al. Lithological combinatio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shale strata in the second sub-member of Da’anzhai in central Sichuan[J]. Earth Science,2021,46(10):3657-3672.
[本文引用: 1]
[29]
YANG W, ZUO R S, CHEN D X, et al. Climate and tectonic-driven deposition of sandwiched continental shale units: New insights from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integrated provenance analyses (the western Sichuan subsiding Basin, Southwest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9,211,103227.
[30]
李艳芳,吕海刚,张瑜,等.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U—Mo协变模式与古海盆水体滞留程度的判识[J].地球化学,2015,44(2):109-116.
[本文引用: 1]
LI Y F, LV H G, ZHANG Y, et al. U-Mo covariation in marine shales of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s in Sichuan Bas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watermass restriction[J]. Geochimica,2015,44(2):109-116.
[本文引用: 1]
[31]
郑一丁,雷裕红,张立强,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张家滩页岩元素地球化学、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26(7):1395-1404.
[本文引用: 1]
ZHENG Y D, LEI Y H, ZHANG L Q,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evolution of Zhangjiatan shale in the southeast of Ordos Basi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oil and gas[J]. 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5,26(7):1395-1404.
[本文引用: 1]
[32]
何庆,高键,董田,等.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古环境恢复[J].沉积学报,2021, 39(3):686-703.
[本文引用: 1]
HE Q, GAO J, DONG T, et al. Elemental geochemistry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shale in western Hubei Provinc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21,39(3):686-703.
[本文引用: 1]
[33]
陈建芳.古海洋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新指标[J].地球科学进展,2002,17(3):402-410.
[本文引用: 1]
CHEN J F. New geochemical proxies in paleoceanography studies[J].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2002,17(3):402-410.
[本文引用: 1]
[34]
BRUMSACK H J. The trace metal content of recent organic carbon-rich sediments: Implications for Cretaceous black shale formation[J].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2005,232(2):344-361.
[本文引用: 1]
[35]
DYMOND J, SUESS E, LYLE M. Barium in deep-sea sediment: A geochemical proxy for paleoproductivity[J]. 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1992,7(2):163-181.
[本文引用: 1]
[36]
万晓樵,刘文灿,李国彪,等.白垩纪黑色页岩与海水含氧量变化——以西藏南部为例[J].中国地质,2003,30(1): 36-47.
[本文引用: 1]
WAN X Q, LIU W C, LI G B, et al. Cretaceous black shale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Tibet[J]. Geology in China,2003,30(1):36-47.
[本文引用: 1]
[37]
韦恒叶. 古海洋生产力与氧化还原指标——元素地球化学综述[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32(2):76-88.
[本文引用: 1]
WEI H Y. Productivity and redox proxies of palaeo-oceans: An overview of elementary geochemistry[J].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2012,32(2):76-88.
[本文引用: 1]
[38]
王彤,朱筱敏,董艳蕾,等.陆相坳陷湖盆沉积对深时古气候的响应信号: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安集海河组为例[J].地学前缘,2021,28(1):60-76.
[本文引用: 2]
WANG T, ZHU X M, DONG Y L, et al. Signals of depositional response to the deep time paleoclimate in continental depression lakes: Insight from the Anjihaihe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Junggar Basin[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21,28(1):60-76.
[本文引用: 2]
[39]
沈俊,施张燕,冯庆来.古海洋生产力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1,30(2):69-77.
[本文引用: 2]
SHEN J, SHI Z Y, FENG Q L. Review on geochemical proxies in paleo-productivity studies[J].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0(2):69-77.
[本文引用: 2]
[40]
PROKOPENKO A A, HINNOV L A, WILLIAMS D F, et al. Orbital forcing of continental climate during the Pleistocene: A complete astronomically tuned climatic record from Lake Baikal, SE Siberia[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2006,25(23):3431-3457.
[本文引用: 1]
[41]
RAGUENEAU O, TRÉGUER P, LEYNAERT A, et al. A review of the Si cycle in the modern ocean: Recent progress and missing gaps in the application of biogenic opal as a paleoproductivity proxy[J]. Global & Planetary Change,2000,26(4):317-365.
[本文引用: 1]
[42]
黄振洋.几种常用氧化还原指标适用性讨论[J].河南科技,2021,40(33):104-106.
[本文引用: 1]
HUANG Z Y. Discussion on applicability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redox indexes[J].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40(33):104-106.
[本文引用: 1]
[43]
SCHOEPFER S D, SHEN J, WEI H Y, et al. Total organic carbon, organic phosphorus, and biogenic barium fluxes as proxies for paleomarine productivity[J]. Earth-Science Reviews,2015,149(1):23-52.
[本文引用: 3]
[44]
MA K, HU S Y, WANG T S, et 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mechanisms of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in the Mesoproterozoic Hongshuizhuang Formation of northern China[J].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2017,475:176-187.
[本文引用: 1]
[45]
甄园水,陈中红,黄伟,等.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泥页岩储集空间定量表征[J].断块油气田,2015,22(5):584-587,618.
[本文引用: 1]
ZHEN Y S, CHEN Z H, HUANG W, et al.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mud shale reservoir space of Shahejie Formation, Dongying Sag[J]. Fault-Block Oil & Gas Field,2015,22(5):584-587,618.
[本文引用: 1]
[46]
徐伟.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四段高频旋回识别及其地质意义[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1:66-70.
[本文引用: 1]
XU W. High-Frequency Cycles of the 3rd and 4th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Dongying Depressio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M]. Wuh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2011,66-70.
[本文引用: 1]
[47]
夏刘文,曹剑,徐田武,等.盐湖生物发育特征及其烃源意义[J].地质论评,2017,63(6):1549-1562.
[本文引用: 1]
XIA L W, CAO J, XU T W, et 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es in saline lake environmen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hydrocarbon source[J]. Geological Review,2017,63(6):1549-1562.
[本文引用: 1]
[48]
高志前,樊太亮,李岩,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发育模式及分布规律[J].现代地质,2006,20(1):69-76.
[本文引用: 1]
GAO Z Q, FAN T L, LI Y, et al.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distribution rule of source rock of Cambrian-Ordovician in Tarim Basin[J]. Geoscience,2006,20(1):69-76.
[本文引用: 1]
[49]
刘庆,张林晔,沈忠民,等.东营凹陷湖相盆地类型演化与烃源岩发育[J].石油学报,2004,25(4):42-45.
[本文引用: 1]
LIU Q, ZHANG L H, SHEN Z M, et al. Evolution of lake-basin types and occurrence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Dongying Depression[J]. Acta Petrolei Sinica,2004,25(4):42-45.
[本文引用: 1]
1
... 随着陆相页岩盆地的发现及成功开采,国内外学者对陆相盆地烃源岩与泥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由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影响着页岩储层中油气的赋存状态,因此明确烃源岩形成控制因素有利于储层的有效评价和甜点的准确预测,对降低页岩油气藏勘探成本及提高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海相、陆相烃源岩的形成控制机理已有大量研究,关于海相烃源岩,前期虽然认为其有机质富集受控于高生产力或良好的缺氧保存环境,但目前普遍认为受两者共同作用而并非其中某一因素单独控制[1 -3 ] .而与海相烃源岩不同,陆相烃源岩除受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作用影响之外,陆源碎屑大量输入所导致的有机质稀释作用,以及湖盆的高盐环境,对有机质的富集均具有一定的影响[4 -5 ] . ...
1
... 随着陆相页岩盆地的发现及成功开采,国内外学者对陆相盆地烃源岩与泥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由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影响着页岩储层中油气的赋存状态,因此明确烃源岩形成控制因素有利于储层的有效评价和甜点的准确预测,对降低页岩油气藏勘探成本及提高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海相、陆相烃源岩的形成控制机理已有大量研究,关于海相烃源岩,前期虽然认为其有机质富集受控于高生产力或良好的缺氧保存环境,但目前普遍认为受两者共同作用而并非其中某一因素单独控制[1 -3 ] .而与海相烃源岩不同,陆相烃源岩除受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作用影响之外,陆源碎屑大量输入所导致的有机质稀释作用,以及湖盆的高盐环境,对有机质的富集均具有一定的影响[4 -5 ] . ...
2
... 随着陆相页岩盆地的发现及成功开采,国内外学者对陆相盆地烃源岩与泥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由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影响着页岩储层中油气的赋存状态,因此明确烃源岩形成控制因素有利于储层的有效评价和甜点的准确预测,对降低页岩油气藏勘探成本及提高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海相、陆相烃源岩的形成控制机理已有大量研究,关于海相烃源岩,前期虽然认为其有机质富集受控于高生产力或良好的缺氧保存环境,但目前普遍认为受两者共同作用而并非其中某一因素单独控制[1 -3 ] .而与海相烃源岩不同,陆相烃源岩除受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作用影响之外,陆源碎屑大量输入所导致的有机质稀释作用,以及湖盆的高盐环境,对有机质的富集均具有一定的影响[4 -5 ] . ...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2
... 随着陆相页岩盆地的发现及成功开采,国内外学者对陆相盆地烃源岩与泥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由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影响着页岩储层中油气的赋存状态,因此明确烃源岩形成控制因素有利于储层的有效评价和甜点的准确预测,对降低页岩油气藏勘探成本及提高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海相、陆相烃源岩的形成控制机理已有大量研究,关于海相烃源岩,前期虽然认为其有机质富集受控于高生产力或良好的缺氧保存环境,但目前普遍认为受两者共同作用而并非其中某一因素单独控制[1 -3 ] .而与海相烃源岩不同,陆相烃源岩除受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作用影响之外,陆源碎屑大量输入所导致的有机质稀释作用,以及湖盆的高盐环境,对有机质的富集均具有一定的影响[4 -5 ] . ...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随着陆相页岩盆地的发现及成功开采,国内外学者对陆相盆地烃源岩与泥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由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影响着页岩储层中油气的赋存状态,因此明确烃源岩形成控制因素有利于储层的有效评价和甜点的准确预测,对降低页岩油气藏勘探成本及提高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海相、陆相烃源岩的形成控制机理已有大量研究,关于海相烃源岩,前期虽然认为其有机质富集受控于高生产力或良好的缺氧保存环境,但目前普遍认为受两者共同作用而并非其中某一因素单独控制[1 -3 ] .而与海相烃源岩不同,陆相烃源岩除受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作用影响之外,陆源碎屑大量输入所导致的有机质稀释作用,以及湖盆的高盐环境,对有机质的富集均具有一定的影响[4 -5 ] . ...
1
... 随着陆相页岩盆地的发现及成功开采,国内外学者对陆相盆地烃源岩与泥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由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影响着页岩储层中油气的赋存状态,因此明确烃源岩形成控制因素有利于储层的有效评价和甜点的准确预测,对降低页岩油气藏勘探成本及提高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海相、陆相烃源岩的形成控制机理已有大量研究,关于海相烃源岩,前期虽然认为其有机质富集受控于高生产力或良好的缺氧保存环境,但目前普遍认为受两者共同作用而并非其中某一因素单独控制[1 -3 ] .而与海相烃源岩不同,陆相烃源岩除受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作用影响之外,陆源碎屑大量输入所导致的有机质稀释作用,以及湖盆的高盐环境,对有机质的富集均具有一定的影响[4 -5 ] . ...
2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依据热解测试,Es 4 cx 泥页岩T max 平均值为425.29 ℃,处于未成熟阶段,其他各层段泥页岩T max 平均值均在435~440 ℃之间(表1 ),处于低成熟阶段,这与前人[6 ,20 ] 据R O 值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根据I H 、I O 和T max 等参数划分有机质类型与来源,Es 3 z 的I H 和I O 平均值分别为266.92 mg/g和62.10 mg/g(表1 ),发育Ⅲ型—Ⅱ1 型干酪根[图4 (a)];而Es 3 x 和Es 4 cs 的I H 平均值分别为523.65 mg/g和449.33 mg/g,I O 平均值分别为27.17 mg/g和48.14 mg/g,主要发育Ⅱ1 型—Ⅰ型干酪根[图4 (b),图4 (c)];Es 4 cx 的I H 和I O 平均值分别为192.74 mg/g和141.58 mg/g,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Ⅱ1 型[图4 (d)].上述结果表明,Es 3 x 、Es 4 cs 的有机质类型最好,I H 值高,I O 值低,水生有机质贡献较大;Es 3 z 和Es 4 cx 的有机质类型较差,I H 值较低,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 ...
2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依据热解测试,Es 4 cx 泥页岩T max 平均值为425.29 ℃,处于未成熟阶段,其他各层段泥页岩T max 平均值均在435~440 ℃之间(表1 ),处于低成熟阶段,这与前人[6 ,20 ] 据R O 值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根据I H 、I O 和T max 等参数划分有机质类型与来源,Es 3 z 的I H 和I O 平均值分别为266.92 mg/g和62.10 mg/g(表1 ),发育Ⅲ型—Ⅱ1 型干酪根[图4 (a)];而Es 3 x 和Es 4 cs 的I H 平均值分别为523.65 mg/g和449.33 mg/g,I O 平均值分别为27.17 mg/g和48.14 mg/g,主要发育Ⅱ1 型—Ⅰ型干酪根[图4 (b),图4 (c)];Es 4 cx 的I H 和I O 平均值分别为192.74 mg/g和141.58 mg/g,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Ⅱ1 型[图4 (d)].上述结果表明,Es 3 x 、Es 4 cs 的有机质类型最好,I H 值高,I O 值低,水生有机质贡献较大;Es 3 z 和Es 4 cx 的有机质类型较差,I H 值较低,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 ...
3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Es 4 cx 至Es 3 z 沉积时期,东营凹陷湖盆由封闭湖转为敞流湖,水体盐度不断降低,同时该时期东营凹陷处于断陷期的深陷—扩张阶段,湖泊先扩大后缩小,湖水深度经历了先加深又变浅的过程[7 ] ,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 ...
... 研究区沙河街组的多类型有机质差异富集受到古生产力与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控制.各层段间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环境特征及波动范围差异较大,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明显不同(图8 ).首先,古生产力作为有机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机质发育的关键因素,如Es 4 cs 和Es 3 x 的高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页岩的TOC 含量较高,同时Es 3 z 的低生产力导致了有机质丰度低.生产力较低时,陆源有机质的输入也能使有机质在一定程度富集,如Es 3 z 和Es 4 cx 陆源有机质的发育.此外,盐度和水深等环境因素对有机质差异富集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咸化深水环境下有机质更为富集,有机质品质更好,如Es 4 cs 沉积时为半封闭咸化湖盆,水体营养化程度高,发育大量微生物[49 ] ,水深对其有机质的进一步富集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更深的水体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而在水体较深但盐度较低时,盐度对有机质的控制作用凸显,如Es 3 x 沉积时盆地迅速下沉,湖盆范围和水深达到沙河街期最大,导致深水物种迅速繁盛[7 ] ,此时其有机质进一步发育受到盐度的制约明显,同样表明高盐度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发育.Es 3 z 沉积时,湖盆由闭流湖转化为敞流湖[15 ] ,气候湿润,入湖水流携带大量陆源碎屑物质,水体较浅,湖水的盐度较低,以陆源输入有机质为主,各因素有利程度较低,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三者对有机质发育的控制作用都较明显. ...
3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Es 4 cx 至Es 3 z 沉积时期,东营凹陷湖盆由封闭湖转为敞流湖,水体盐度不断降低,同时该时期东营凹陷处于断陷期的深陷—扩张阶段,湖泊先扩大后缩小,湖水深度经历了先加深又变浅的过程[7 ] ,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 ...
... 研究区沙河街组的多类型有机质差异富集受到古生产力与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控制.各层段间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环境特征及波动范围差异较大,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明显不同(图8 ).首先,古生产力作为有机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机质发育的关键因素,如Es 4 cs 和Es 3 x 的高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页岩的TOC 含量较高,同时Es 3 z 的低生产力导致了有机质丰度低.生产力较低时,陆源有机质的输入也能使有机质在一定程度富集,如Es 3 z 和Es 4 cx 陆源有机质的发育.此外,盐度和水深等环境因素对有机质差异富集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咸化深水环境下有机质更为富集,有机质品质更好,如Es 4 cs 沉积时为半封闭咸化湖盆,水体营养化程度高,发育大量微生物[49 ] ,水深对其有机质的进一步富集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更深的水体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而在水体较深但盐度较低时,盐度对有机质的控制作用凸显,如Es 3 x 沉积时盆地迅速下沉,湖盆范围和水深达到沙河街期最大,导致深水物种迅速繁盛[7 ] ,此时其有机质进一步发育受到盐度的制约明显,同样表明高盐度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发育.Es 3 z 沉积时,湖盆由闭流湖转化为敞流湖[15 ] ,气候湿润,入湖水流携带大量陆源碎屑物质,水体较浅,湖水的盐度较低,以陆源输入有机质为主,各因素有利程度较低,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三者对有机质发育的控制作用都较明显. ...
6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整体呈现“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特点,其北临陈家庄凸起和滨县凸起,南接鲁西南隆起,东临垦东青坨子凸起,西接林樊家低凸起(
图1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至沙四段4套地层,已发现的油气大多源自E
s 3 z 、E
s 3 x 以及E
s 4 s 等层段
[12 ] ,本文以此3个层段为研究对象,并将E
s 4 s 细分为E
s 4 cs 和E
s 4 cx .前人研究认为,E
s 4 s 沉积于半封闭盐湖环境,水体咸化程度较高,发育块状泥岩和石膏质泥岩;E
s 3 x 沉积于深湖—半深湖—水下扇环境,水体咸化程度减弱,主要以深灰色—黑色泥岩和油页岩为主;E
s 3 z 沉积时,湖盆水体变浅,以块状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
[15 ] .
图1 东营凹陷区域地质概况(a),(b).构造井位(c)和地层概况(d)图[8 ]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a),(b) and structural well location map(c) and stratigraphic profile map(d) of Dongying Sag[8 ] Fig.1 ![]()
2 材料与方法 本文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沙四上亚段为研究对象,收集NY1井和NY38井2口系统取心井739个泥页岩样品,其中NY1井3 295.08~3 498.03 m井段系统取心185.22 m,包括Es 3 x 样品45个,Es 4 cs 样品428个,Es 4 cx 样品66个;NY38井取心层段为2 940~3 370 m,包括Es 3 z 样品164个,Es 3 x 样品36个.使用ZEISS光学显微镜,观察泥页岩中矿物特征、有机质含量、来源和结构等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热解分析》(GB/T18602—2001),将样品磨碎至200目,在ROCK EVAL-VI标准型热解仪氦气流中加热并排出,得到游离烃(S 1 )、裂解烃(S 2 )、最大热解温度(T max )等全岩热解参数,并进一步根据以下公式[16 ] : ...
... [
8 ]
Fig.1 ![]()
2 材料与方法 本文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沙四上亚段为研究对象,收集NY1井和NY38井2口系统取心井739个泥页岩样品,其中NY1井3 295.08~3 498.03 m井段系统取心185.22 m,包括Es 3 x 样品45个,Es 4 cs 样品428个,Es 4 cx 样品66个;NY38井取心层段为2 940~3 370 m,包括Es 3 z 样品164个,Es 3 x 样品36个.使用ZEISS光学显微镜,观察泥页岩中矿物特征、有机质含量、来源和结构等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热解分析》(GB/T18602—2001),将样品磨碎至200目,在ROCK EVAL-VI标准型热解仪氦气流中加热并排出,得到游离烃(S 1 )、裂解烃(S 2 )、最大热解温度(T max )等全岩热解参数,并进一步根据以下公式[16 ] : ...
...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沙四上亚段泥页岩中有机质丰富,镜下薄片中可见大量水生和陆源2种来源的有机质颗粒.其中水生有机质主要呈现为暗红色—深棕色规则且平行的富有机质纹层,以浮游植物藻纹层为主,荧光特征明显[图2 (a)—图2 (c)];陆源有机质以植物残片为主,属浅水环境下的外源输入有机质[图2 (d)—图2 (f)][8 ] ,多为不规则状,零散或均匀分布在泥页岩中. ...
... [
8 ]
(a)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6.14 m,Es 3 x ,单偏光;(b)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6.14 m,Es 3 x ,反射荧光;(c)暗红—深棕色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5.86 m,Es 3 x ,单偏光;(d)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低倍镜下特征,3 070.65 m,Es 3 z ,单偏光;(e)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高倍镜下特征,3 070.65 m,Es 3 z ,单偏光;(f)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高倍镜下特征,可见内部结构,3 070.65 m,Es 3 z ,单偏光 ...
... (a)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6.14 m,E
s 3 x ,单偏光;(b)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6.14 m,E
s 3 x ,反射荧光;(c)暗红—深棕色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5.86 m,E
s 3 x ,单偏光;(d)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低倍镜下特征,3 070.65 m,E
s 3 z ,单偏光;(e)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高倍镜下特征,3 070.65 m,E
s 3 z ,单偏光;(f)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高倍镜下特征,可见内部结构,3 070.65 m,E
s 3 z ,单偏光
Image of thin section of shale rock in Shahejie Formation, Dongying Sag[8 ] Fig.2 ![]()
3.1.2 热解 基于岩石热解测试,获取有机质丰度(TOC )、氢指数(I H )、氧指数(I O )和最高热解温度(T max )等参数,研究烃源岩的有机质特征及生烃能力.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泥页岩TOC 值分布范围为0.28%~13.49%,集中分布在1%~3.75%之间,有机质含量整体较高.但不同层段的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具有差异性,Es 3 x 的TOC 值分布范围为1.53%~13.49%,平均值为4.26%,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次为Es 4 cs 和Es 4 cx ,TOC 值分布范围分别为0.66%~13.04%和0.28%~6.84%,平均值分别为3.43%和2.13%;Es 3 z 的有机质含量偏低,TOC 值分布范围为0.40%~4.36%,平均值为1.60%(图3 ). ...
6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整体呈现“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特点,其北临陈家庄凸起和滨县凸起,南接鲁西南隆起,东临垦东青坨子凸起,西接林樊家低凸起(
图1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至沙四段4套地层,已发现的油气大多源自E
s 3 z 、E
s 3 x 以及E
s 4 s 等层段
[12 ] ,本文以此3个层段为研究对象,并将E
s 4 s 细分为E
s 4 cs 和E
s 4 cx .前人研究认为,E
s 4 s 沉积于半封闭盐湖环境,水体咸化程度较高,发育块状泥岩和石膏质泥岩;E
s 3 x 沉积于深湖—半深湖—水下扇环境,水体咸化程度减弱,主要以深灰色—黑色泥岩和油页岩为主;E
s 3 z 沉积时,湖盆水体变浅,以块状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
[15 ] .
图1 东营凹陷区域地质概况(a),(b).构造井位(c)和地层概况(d)图[8 ]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a),(b) and structural well location map(c) and stratigraphic profile map(d) of Dongying Sag[8 ] Fig.1 ![]()
2 材料与方法 本文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沙四上亚段为研究对象,收集NY1井和NY38井2口系统取心井739个泥页岩样品,其中NY1井3 295.08~3 498.03 m井段系统取心185.22 m,包括Es 3 x 样品45个,Es 4 cs 样品428个,Es 4 cx 样品66个;NY38井取心层段为2 940~3 370 m,包括Es 3 z 样品164个,Es 3 x 样品36个.使用ZEISS光学显微镜,观察泥页岩中矿物特征、有机质含量、来源和结构等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热解分析》(GB/T18602—2001),将样品磨碎至200目,在ROCK EVAL-VI标准型热解仪氦气流中加热并排出,得到游离烃(S 1 )、裂解烃(S 2 )、最大热解温度(T max )等全岩热解参数,并进一步根据以下公式[16 ] : ...
... [
8 ]
Fig.1 ![]()
2 材料与方法 本文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沙四上亚段为研究对象,收集NY1井和NY38井2口系统取心井739个泥页岩样品,其中NY1井3 295.08~3 498.03 m井段系统取心185.22 m,包括Es 3 x 样品45个,Es 4 cs 样品428个,Es 4 cx 样品66个;NY38井取心层段为2 940~3 370 m,包括Es 3 z 样品164个,Es 3 x 样品36个.使用ZEISS光学显微镜,观察泥页岩中矿物特征、有机质含量、来源和结构等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热解分析》(GB/T18602—2001),将样品磨碎至200目,在ROCK EVAL-VI标准型热解仪氦气流中加热并排出,得到游离烃(S 1 )、裂解烃(S 2 )、最大热解温度(T max )等全岩热解参数,并进一步根据以下公式[16 ] : ...
...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沙四上亚段泥页岩中有机质丰富,镜下薄片中可见大量水生和陆源2种来源的有机质颗粒.其中水生有机质主要呈现为暗红色—深棕色规则且平行的富有机质纹层,以浮游植物藻纹层为主,荧光特征明显[图2 (a)—图2 (c)];陆源有机质以植物残片为主,属浅水环境下的外源输入有机质[图2 (d)—图2 (f)][8 ] ,多为不规则状,零散或均匀分布在泥页岩中. ...
... [
8 ]
(a)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6.14 m,Es 3 x ,单偏光;(b)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6.14 m,Es 3 x ,反射荧光;(c)暗红—深棕色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5.86 m,Es 3 x ,单偏光;(d)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低倍镜下特征,3 070.65 m,Es 3 z ,单偏光;(e)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高倍镜下特征,3 070.65 m,Es 3 z ,单偏光;(f)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高倍镜下特征,可见内部结构,3 070.65 m,Es 3 z ,单偏光 ...
... (a)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6.14 m,E
s 3 x ,单偏光;(b)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6.14 m,E
s 3 x ,反射荧光;(c)暗红—深棕色藻纹层,水生有机质,3 295.86 m,E
s 3 x ,单偏光;(d)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低倍镜下特征,3 070.65 m,E
s 3 z ,单偏光;(e)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高倍镜下特征,3 070.65 m,E
s 3 z ,单偏光;(f)高等植物残片,陆源有机质,高倍镜下特征,可见内部结构,3 070.65 m,E
s 3 z ,单偏光
Image of thin section of shale rock in Shahejie Formation, Dongying Sag[8 ] Fig.2 ![]()
3.1.2 热解 基于岩石热解测试,获取有机质丰度(TOC )、氢指数(I H )、氧指数(I O )和最高热解温度(T max )等参数,研究烃源岩的有机质特征及生烃能力.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泥页岩TOC 值分布范围为0.28%~13.49%,集中分布在1%~3.75%之间,有机质含量整体较高.但不同层段的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具有差异性,Es 3 x 的TOC 值分布范围为1.53%~13.49%,平均值为4.26%,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次为Es 4 cs 和Es 4 cx ,TOC 值分布范围分别为0.66%~13.04%和0.28%~6.84%,平均值分别为3.43%和2.13%;Es 3 z 的有机质含量偏低,TOC 值分布范围为0.40%~4.36%,平均值为1.60%(图3 ). ...
1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1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2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计算得到有机质丰度(TOC )、氢指数(I H )、氧指数(I O )等参数.将样品在600 ℃下高温灼烧2 h后放入消解罐,并加入硝酸和氢氟酸进行酸处理,后经超声波震荡并用加热板蒸干,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后再经硝酸处理,反复震荡保温一周后进行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不同的主微量元素待测液.选取空白样和标样(GSD-9,GSD-6,GSR-5)进行校正,分别使用仪器ICP-AES(IRIS Advantage)和ICP-MS(PQ3,Thermo Elemental)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实验误差小于5%.测试后根据公式X 标准化 =X Sample /X NASC 对元素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化处理[17 ] (X NASC 为北美页岩中X 元素平均含量[18 ] ,X Sample 代表研究区X 元素含量).上述实验均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部分样品的热解数据来自于前人[10 ,19 ] 研究成果. ...
2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计算得到有机质丰度(TOC )、氢指数(I H )、氧指数(I O )等参数.将样品在600 ℃下高温灼烧2 h后放入消解罐,并加入硝酸和氢氟酸进行酸处理,后经超声波震荡并用加热板蒸干,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后再经硝酸处理,反复震荡保温一周后进行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不同的主微量元素待测液.选取空白样和标样(GSD-9,GSD-6,GSR-5)进行校正,分别使用仪器ICP-AES(IRIS Advantage)和ICP-MS(PQ3,Thermo Elemental)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实验误差小于5%.测试后根据公式X 标准化 =X Sample /X NASC 对元素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化处理[17 ] (X NASC 为北美页岩中X 元素平均含量[18 ] ,X Sample 代表研究区X 元素含量).上述实验均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部分样品的热解数据来自于前人[10 ,19 ] 研究成果. ...
1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1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3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整体呈现“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特点,其北临陈家庄凸起和滨县凸起,南接鲁西南隆起,东临垦东青坨子凸起,西接林樊家低凸起(图1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至沙四段4套地层,已发现的油气大多源自Es 3 z 、Es 3 x 以及Es 4 s 等层段[12 ] ,本文以此3个层段为研究对象,并将Es 4 s 细分为Es 4 cs 和Es 4 cx .前人研究认为,Es 4 s 沉积于半封闭盐湖环境,水体咸化程度较高,发育块状泥岩和石膏质泥岩;Es 3 x 沉积于深湖—半深湖—水下扇环境,水体咸化程度减弱,主要以深灰色—黑色泥岩和油页岩为主;Es 3 z 沉积时,湖盆水体变浅,以块状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15 ] . ...
... 上述认识与前人得到的Es 3 x 和Es 4 s 受藻类广泛发育的高生产力和缺氧保存环境主控,且Es 4 s 还受咸水环境控制的结论基本一致[12 ] ,本文研究进一步认识了多种环境因素对不同层段有机质发育的复杂耦合控制作用机理,明确了各层段烃源岩形成的控制因素间的差异. ...
3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整体呈现“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特点,其北临陈家庄凸起和滨县凸起,南接鲁西南隆起,东临垦东青坨子凸起,西接林樊家低凸起(图1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至沙四段4套地层,已发现的油气大多源自Es 3 z 、Es 3 x 以及Es 4 s 等层段[12 ] ,本文以此3个层段为研究对象,并将Es 4 s 细分为Es 4 cs 和Es 4 cx .前人研究认为,Es 4 s 沉积于半封闭盐湖环境,水体咸化程度较高,发育块状泥岩和石膏质泥岩;Es 3 x 沉积于深湖—半深湖—水下扇环境,水体咸化程度减弱,主要以深灰色—黑色泥岩和油页岩为主;Es 3 z 沉积时,湖盆水体变浅,以块状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15 ] . ...
... 上述认识与前人得到的Es 3 x 和Es 4 s 受藻类广泛发育的高生产力和缺氧保存环境主控,且Es 4 s 还受咸水环境控制的结论基本一致[12 ] ,本文研究进一步认识了多种环境因素对不同层段有机质发育的复杂耦合控制作用机理,明确了各层段烃源岩形成的控制因素间的差异. ...
2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综合分析各层段MAR (P bio )富集情况(表4 ),Es 4 cs 的P bio 埋藏通量为各层段最高,平均值为25.93 mg/(cm2 ⋅ka);其次为Es 4 cx 和Es 3 x ,MAR (P bio )平均值分别为18.94 mg/(cm2 ⋅ka)和18.39 mg/(cm2 ⋅ka),两者古生产力水平相近;Es 3 z 的MAR (P bio )平均值为12.32 mg/(cm2 ⋅ka).各层段生产力水平高低为:Es 4 cs >Es 4 cx >Es 3 x >Es 3 z .整体上看,沙四纯下次亚段亚段—沙三中亚段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Es 4 cx 的生产力水平略高,并继续升高至Es 4 cs ,达到最高值,然后到Es 3 z 急剧降低至最低值,这与前人[13 ] 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
2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综合分析各层段MAR (P bio )富集情况(表4 ),Es 4 cs 的P bio 埋藏通量为各层段最高,平均值为25.93 mg/(cm2 ⋅ka);其次为Es 4 cx 和Es 3 x ,MAR (P bio )平均值分别为18.94 mg/(cm2 ⋅ka)和18.39 mg/(cm2 ⋅ka),两者古生产力水平相近;Es 3 z 的MAR (P bio )平均值为12.32 mg/(cm2 ⋅ka).各层段生产力水平高低为:Es 4 cs >Es 4 cx >Es 3 x >Es 3 z .整体上看,沙四纯下次亚段亚段—沙三中亚段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Es 4 cx 的生产力水平略高,并继续升高至Es 4 cs ,达到最高值,然后到Es 3 z 急剧降低至最低值,这与前人[13 ] 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
1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1
... 东营凹陷作为我国陆相盆地中重要的生油凹陷之一,其沙三中亚段(Es 3 z )、沙三下亚段(Es 3 x )、沙四上亚段(Es 4 s )均发育大套富有机质湖相烃源岩,为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6 ] .前人[7 -8 ] 研究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各层段沉积背景的差异,明确了各层段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特征[9 ] ,发现各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和生烃能力差异明显,如Es 3 z 和Es 4 cx (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有机质丰度及生烃能力明显弱于Es 3 x 和Es 4 cs (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10 ] .烃源岩的生烃差异与其有机质的差异富集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烃源岩形成及有机质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11 -12 ] 研究认为,藻类的大量繁育也导致的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叠合控制了Es 4 s 和Es 3 x 2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此外,湖盆大小、气候、盐度、水深以及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应得到重视[13 -14 ] .而目前东营凹陷各烃源岩层段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缺少系统研究,不同烃源岩层段的控制因素包括哪些,以及各因素对不同烃源岩层段的影响差异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借助薄片鉴定和岩石热解实验厘清不同烃源岩层段有机质特征,并且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明确研究区各烃源岩层段沉积环境特征和古生产力水平,探索东营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形成机制及差异,有利于明确优质烃源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非常规油气的有效勘探和精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2
...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整体呈现“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特点,其北临陈家庄凸起和滨县凸起,南接鲁西南隆起,东临垦东青坨子凸起,西接林樊家低凸起(图1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至沙四段4套地层,已发现的油气大多源自Es 3 z 、Es 3 x 以及Es 4 s 等层段[12 ] ,本文以此3个层段为研究对象,并将Es 4 s 细分为Es 4 cs 和Es 4 cx .前人研究认为,Es 4 s 沉积于半封闭盐湖环境,水体咸化程度较高,发育块状泥岩和石膏质泥岩;Es 3 x 沉积于深湖—半深湖—水下扇环境,水体咸化程度减弱,主要以深灰色—黑色泥岩和油页岩为主;Es 3 z 沉积时,湖盆水体变浅,以块状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15 ] . ...
... 研究区沙河街组的多类型有机质差异富集受到古生产力与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控制.各层段间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环境特征及波动范围差异较大,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明显不同(图8 ).首先,古生产力作为有机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机质发育的关键因素,如Es 4 cs 和Es 3 x 的高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页岩的TOC 含量较高,同时Es 3 z 的低生产力导致了有机质丰度低.生产力较低时,陆源有机质的输入也能使有机质在一定程度富集,如Es 3 z 和Es 4 cx 陆源有机质的发育.此外,盐度和水深等环境因素对有机质差异富集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咸化深水环境下有机质更为富集,有机质品质更好,如Es 4 cs 沉积时为半封闭咸化湖盆,水体营养化程度高,发育大量微生物[49 ] ,水深对其有机质的进一步富集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更深的水体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而在水体较深但盐度较低时,盐度对有机质的控制作用凸显,如Es 3 x 沉积时盆地迅速下沉,湖盆范围和水深达到沙河街期最大,导致深水物种迅速繁盛[7 ] ,此时其有机质进一步发育受到盐度的制约明显,同样表明高盐度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发育.Es 3 z 沉积时,湖盆由闭流湖转化为敞流湖[15 ] ,气候湿润,入湖水流携带大量陆源碎屑物质,水体较浅,湖水的盐度较低,以陆源输入有机质为主,各因素有利程度较低,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三者对有机质发育的控制作用都较明显. ...
2
...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整体呈现“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特点,其北临陈家庄凸起和滨县凸起,南接鲁西南隆起,东临垦东青坨子凸起,西接林樊家低凸起(图1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至沙四段4套地层,已发现的油气大多源自Es 3 z 、Es 3 x 以及Es 4 s 等层段[12 ] ,本文以此3个层段为研究对象,并将Es 4 s 细分为Es 4 cs 和Es 4 cx .前人研究认为,Es 4 s 沉积于半封闭盐湖环境,水体咸化程度较高,发育块状泥岩和石膏质泥岩;Es 3 x 沉积于深湖—半深湖—水下扇环境,水体咸化程度减弱,主要以深灰色—黑色泥岩和油页岩为主;Es 3 z 沉积时,湖盆水体变浅,以块状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15 ] . ...
... 研究区沙河街组的多类型有机质差异富集受到古生产力与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控制.各层段间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环境特征及波动范围差异较大,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明显不同(图8 ).首先,古生产力作为有机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机质发育的关键因素,如Es 4 cs 和Es 3 x 的高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页岩的TOC 含量较高,同时Es 3 z 的低生产力导致了有机质丰度低.生产力较低时,陆源有机质的输入也能使有机质在一定程度富集,如Es 3 z 和Es 4 cx 陆源有机质的发育.此外,盐度和水深等环境因素对有机质差异富集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咸化深水环境下有机质更为富集,有机质品质更好,如Es 4 cs 沉积时为半封闭咸化湖盆,水体营养化程度高,发育大量微生物[49 ] ,水深对其有机质的进一步富集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更深的水体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而在水体较深但盐度较低时,盐度对有机质的控制作用凸显,如Es 3 x 沉积时盆地迅速下沉,湖盆范围和水深达到沙河街期最大,导致深水物种迅速繁盛[7 ] ,此时其有机质进一步发育受到盐度的制约明显,同样表明高盐度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发育.Es 3 z 沉积时,湖盆由闭流湖转化为敞流湖[15 ] ,气候湿润,入湖水流携带大量陆源碎屑物质,水体较浅,湖水的盐度较低,以陆源输入有机质为主,各因素有利程度较低,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三者对有机质发育的控制作用都较明显. ...
1
... 本文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沙四上亚段为研究对象,收集NY1井和NY38井2口系统取心井739个泥页岩样品,其中NY1井3 295.08~3 498.03 m井段系统取心185.22 m,包括Es 3 x 样品45个,Es 4 cs 样品428个,Es 4 cx 样品66个;NY38井取心层段为2 940~3 370 m,包括Es 3 z 样品164个,Es 3 x 样品36个.使用ZEISS光学显微镜,观察泥页岩中矿物特征、有机质含量、来源和结构等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热解分析》(GB/T18602—2001),将样品磨碎至200目,在ROCK EVAL-VI标准型热解仪氦气流中加热并排出,得到游离烃(S 1 )、裂解烃(S 2 )、最大热解温度(T max )等全岩热解参数,并进一步根据以下公式[16 ] : ...
1
... 计算得到有机质丰度(TOC )、氢指数(I H )、氧指数(I O )等参数.将样品在600 ℃下高温灼烧2 h后放入消解罐,并加入硝酸和氢氟酸进行酸处理,后经超声波震荡并用加热板蒸干,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后再经硝酸处理,反复震荡保温一周后进行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不同的主微量元素待测液.选取空白样和标样(GSD-9,GSD-6,GSR-5)进行校正,分别使用仪器ICP-AES(IRIS Advantage)和ICP-MS(PQ3,Thermo Elemental)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实验误差小于5%.测试后根据公式X 标准化 =X Sample /X NASC 对元素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化处理[17 ] (X NASC 为北美页岩中X 元素平均含量[18 ] ,X Sample 代表研究区X 元素含量).上述实验均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部分样品的热解数据来自于前人[10 ,19 ] 研究成果. ...
1
... 计算得到有机质丰度(TOC )、氢指数(I H )、氧指数(I O )等参数.将样品在600 ℃下高温灼烧2 h后放入消解罐,并加入硝酸和氢氟酸进行酸处理,后经超声波震荡并用加热板蒸干,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后再经硝酸处理,反复震荡保温一周后进行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不同的主微量元素待测液.选取空白样和标样(GSD-9,GSD-6,GSR-5)进行校正,分别使用仪器ICP-AES(IRIS Advantage)和ICP-MS(PQ3,Thermo Elemental)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实验误差小于5%.测试后根据公式X 标准化 =X Sample /X NASC 对元素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化处理[17 ] (X NASC 为北美页岩中X 元素平均含量[18 ] ,X Sample 代表研究区X 元素含量).上述实验均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部分样品的热解数据来自于前人[10 ,19 ] 研究成果. ...
2
... 计算得到有机质丰度(TOC )、氢指数(I H )、氧指数(I O )等参数.将样品在600 ℃下高温灼烧2 h后放入消解罐,并加入硝酸和氢氟酸进行酸处理,后经超声波震荡并用加热板蒸干,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后再经硝酸处理,反复震荡保温一周后进行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不同的主微量元素待测液.选取空白样和标样(GSD-9,GSD-6,GSR-5)进行校正,分别使用仪器ICP-AES(IRIS Advantage)和ICP-MS(PQ3,Thermo Elemental)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实验误差小于5%.测试后根据公式X 标准化 =X Sample /X NASC 对元素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化处理[17 ] (X NASC 为北美页岩中X 元素平均含量[18 ] ,X Sample 代表研究区X 元素含量).上述实验均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部分样品的热解数据来自于前人[10 ,19 ] 研究成果. ...
... Ⅰ:各层段氧化还原、盐度、水深指标数据箱线图;Ⅱ:MoEF -UEF 共变反映水体氧化还原状态,XEF =[(X/Al)sample /(X/Al)PAAS ],PAAS为后澳大利亚后太古宙平均页岩[18 ] ,SW为现代海洋水体MoEF /UEF 值,为3.1,图中圆点数据为均值X,线段横纵方向端点所指示数据值为X±σ,其中σ为标准差 ...
1
... 计算得到有机质丰度(TOC )、氢指数(I H )、氧指数(I O )等参数.将样品在600 ℃下高温灼烧2 h后放入消解罐,并加入硝酸和氢氟酸进行酸处理,后经超声波震荡并用加热板蒸干,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后再经硝酸处理,反复震荡保温一周后进行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不同的主微量元素待测液.选取空白样和标样(GSD-9,GSD-6,GSR-5)进行校正,分别使用仪器ICP-AES(IRIS Advantage)和ICP-MS(PQ3,Thermo Elemental)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实验误差小于5%.测试后根据公式X 标准化 =X Sample /X NASC 对元素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化处理[17 ] (X NASC 为北美页岩中X 元素平均含量[18 ] ,X Sample 代表研究区X 元素含量).上述实验均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部分样品的热解数据来自于前人[10 ,19 ] 研究成果. ...
1
... 计算得到有机质丰度(TOC )、氢指数(I H )、氧指数(I O )等参数.将样品在600 ℃下高温灼烧2 h后放入消解罐,并加入硝酸和氢氟酸进行酸处理,后经超声波震荡并用加热板蒸干,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后再经硝酸处理,反复震荡保温一周后进行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不同的主微量元素待测液.选取空白样和标样(GSD-9,GSD-6,GSR-5)进行校正,分别使用仪器ICP-AES(IRIS Advantage)和ICP-MS(PQ3,Thermo Elemental)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实验误差小于5%.测试后根据公式X 标准化 =X Sample /X NASC 对元素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化处理[17 ] (X NASC 为北美页岩中X 元素平均含量[18 ] ,X Sample 代表研究区X 元素含量).上述实验均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部分样品的热解数据来自于前人[10 ,19 ] 研究成果. ...
1
... 依据热解测试,Es 4 cx 泥页岩T max 平均值为425.29 ℃,处于未成熟阶段,其他各层段泥页岩T max 平均值均在435~440 ℃之间(表1 ),处于低成熟阶段,这与前人[6 ,20 ] 据R O 值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根据I H 、I O 和T max 等参数划分有机质类型与来源,Es 3 z 的I H 和I O 平均值分别为266.92 mg/g和62.10 mg/g(表1 ),发育Ⅲ型—Ⅱ1 型干酪根[图4 (a)];而Es 3 x 和Es 4 cs 的I H 平均值分别为523.65 mg/g和449.33 mg/g,I O 平均值分别为27.17 mg/g和48.14 mg/g,主要发育Ⅱ1 型—Ⅰ型干酪根[图4 (b),图4 (c)];Es 4 cx 的I H 和I O 平均值分别为192.74 mg/g和141.58 mg/g,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Ⅱ1 型[图4 (d)].上述结果表明,Es 3 x 、Es 4 cs 的有机质类型最好,I H 值高,I O 值低,水生有机质贡献较大;Es 3 z 和Es 4 cx 的有机质类型较差,I H 值较低,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 ...
1
... 依据热解测试,Es 4 cx 泥页岩T max 平均值为425.29 ℃,处于未成熟阶段,其他各层段泥页岩T max 平均值均在435~440 ℃之间(表1 ),处于低成熟阶段,这与前人[6 ,20 ] 据R O 值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根据I H 、I O 和T max 等参数划分有机质类型与来源,Es 3 z 的I H 和I O 平均值分别为266.92 mg/g和62.10 mg/g(表1 ),发育Ⅲ型—Ⅱ1 型干酪根[图4 (a)];而Es 3 x 和Es 4 cs 的I H 平均值分别为523.65 mg/g和449.33 mg/g,I O 平均值分别为27.17 mg/g和48.14 mg/g,主要发育Ⅱ1 型—Ⅰ型干酪根[图4 (b),图4 (c)];Es 4 cx 的I H 和I O 平均值分别为192.74 mg/g和141.58 mg/g,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Ⅱ1 型[图4 (d)].上述结果表明,Es 3 x 、Es 4 cs 的有机质类型最好,I H 值高,I O 值低,水生有机质贡献较大;Es 3 z 和Es 4 cx 的有机质类型较差,I H 值较低,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 ...
2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 [21 -24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2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 [21 -24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2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 当Ce/La>1.8,Ceamon >-0.1时表示缺氧环境[25 -26 ] ,各层段Ce/La平均值均在1.9~2.1之间且非常接近,Ceamon 平均值均在-0.02~-0.03之间,表现为缺氧还原环境.0.3SW<MoEF /UEF <SW、SW<MoEF /UEF <3SW、3SW<MoEF /UEF <10SW分别指示低氧、缺氧及硫化环境(SW为现代海水,其MoEF /UEF 值为3.1)[27 ] ,各层段的MoEF /UEF 平均值略大于现代海水的MoEF /UEF 值,认定为缺氧环境(图6 中Ⅱ类).综合Ce/La、Ceamon 以及MoEF /UEF 等指标参数,认为研究区各层段泥页岩均形成于缺氧还原环境[图6 中Ⅰ类的(a)—(b)]. ...
2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 当Ce/La>1.8,Ceamon >-0.1时表示缺氧环境[25 -26 ] ,各层段Ce/La平均值均在1.9~2.1之间且非常接近,Ceamon 平均值均在-0.02~-0.03之间,表现为缺氧还原环境.0.3SW<MoEF /UEF <SW、SW<MoEF /UEF <3SW、3SW<MoEF /UEF <10SW分别指示低氧、缺氧及硫化环境(SW为现代海水,其MoEF /UEF 值为3.1)[27 ] ,各层段的MoEF /UEF 平均值略大于现代海水的MoEF /UEF 值,认定为缺氧环境(图6 中Ⅱ类).综合Ce/La、Ceamon 以及MoEF /UEF 等指标参数,认为研究区各层段泥页岩均形成于缺氧还原环境[图6 中Ⅰ类的(a)—(b)]. ...
3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 [26 ,28 -30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 当Ce/La>1.8,Ceamon >-0.1时表示缺氧环境[25 -26 ] ,各层段Ce/La平均值均在1.9~2.1之间且非常接近,Ceamon 平均值均在-0.02~-0.03之间,表现为缺氧还原环境.0.3SW<MoEF /UEF <SW、SW<MoEF /UEF <3SW、3SW<MoEF /UEF <10SW分别指示低氧、缺氧及硫化环境(SW为现代海水,其MoEF /UEF 值为3.1)[27 ] ,各层段的MoEF /UEF 平均值略大于现代海水的MoEF /UEF 值,认定为缺氧环境(图6 中Ⅱ类).综合Ce/La、Ceamon 以及MoEF /UEF 等指标参数,认为研究区各层段泥页岩均形成于缺氧还原环境[图6 中Ⅰ类的(a)—(b)]. ...
2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 当Ce/La>1.8,Ceamon >-0.1时表示缺氧环境[25 -26 ] ,各层段Ce/La平均值均在1.9~2.1之间且非常接近,Ceamon 平均值均在-0.02~-0.03之间,表现为缺氧还原环境.0.3SW<MoEF /UEF <SW、SW<MoEF /UEF <3SW、3SW<MoEF /UEF <10SW分别指示低氧、缺氧及硫化环境(SW为现代海水,其MoEF /UEF 值为3.1)[27 ] ,各层段的MoEF /UEF 平均值略大于现代海水的MoEF /UEF 值,认定为缺氧环境(图6 中Ⅱ类).综合Ce/La、Ceamon 以及MoEF /UEF 等指标参数,认为研究区各层段泥页岩均形成于缺氧还原环境[图6 中Ⅰ类的(a)—(b)].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有机质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Sr/Ba、B/Ga指示水体古盐度,由于湖盆水体矿化度升高时,BaSO4 发生沉淀而水体富集Sr元素[21 ] ,而Ga元素则因活动性低而较易沉淀,其水体溶解度相较于硼酸盐偏小[22 ] ,因此Sr/Ba值、B/Ga值与水体盐度均成正比,两者已被前人广泛应用于古盐度的恢复,而且证实同样适用于陆相盆地[21 -24 ] .选取稀土元素Ce/La值及铈异常Ceamon 值,并根据Mo、U元素的富集系数之比MoEF /UEF 判断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Ce/La值越大,水体还原程度越高[25 ] ;当 Ceamon >-0.1 时,表示Ce富集,指示还原环境[26 ] .Mo、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当MoEF 值与UEF 值大于1时表示元素富集,两者的富集系数随环境还原程度的增强而增大[27 ] ,通过多参数间的对比可有效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环境[26 ,28 -30 ] .Zr/Al值和Rb/K值常用于定量判断古水深,Rb比K更易被黏土矿物吸附而运移,因此Rb/K值越大表明古水体越深[4 ] ,而Zr/Al值则与古水深成反比[31 ] .因此综合运用以上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研究各层段泥页岩沉积时水体盐度、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征.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2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 [38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2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 [38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2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 而元素P被认为是较为可靠的古生产力指标[43 ] ,当其以生物磷形式存在时可用于恢复缺氧水体的古生产力水平[39 ] ,故综合考虑后选取P元素作为本次研究的古生产力恢复指标. ...
2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 而元素P被认为是较为可靠的古生产力指标[43 ] ,当其以生物磷形式存在时可用于恢复缺氧水体的古生产力水平[39 ] ,故综合考虑后选取P元素作为本次研究的古生产力恢复指标.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1
... 古生产力反映了沉积时水体的生物量,与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成正比,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和精度的提高,湖泊古生产力恢复元素法优势突出且已被广泛应用[32 -33 ] .C、N、P、Fe、Si等主量元素和痕量微营养元素Cu、Ni、Zn能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基础,而Ba、Mo、U等元素在沉积过程中能与有机质共同沉淀而富集,以上元素埋藏量均与水体有机碳通量呈正相关,可反映水体初始生产力水平[34 -35 ] .然而无机元素来源复杂且在成岩和循环过程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C、N等元素易迁移[36 ] ,Cu、Ni、Fe和Zn等金属元素易受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性变化和再循环过程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37 -38 ] ,Fe还受到碳酸盐溶解、重结晶和交代作用的影响[39 ] ,这些因素均导致沉积岩石中的元素含量已不能准确指示初始水体营养水平.此外,生物硅仅能准确表征富硅藻水体环境的古生产力[40 ] ,并且其沉降过程中的溶解率和循环速率难以计算[41 ] ;而BaSO4 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缺氧环境会导致生源Ba浓度计算结果偏低[38 ] ,同时底栖生物来源的Ba难以扣除;U、Mo 元素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易受到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42 ] ,上述原因均导致以Si、Ba、U、Mo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不具可行性. ...
3
... 而元素P被认为是较为可靠的古生产力指标[43 ] ,当其以生物磷形式存在时可用于恢复缺氧水体的古生产力水平[39 ] ,故综合考虑后选取P元素作为本次研究的古生产力恢复指标. ...
... 研究发现,直接使用元素生源组分浓度或富集因子指示古生产力,而不考虑稀释效应以及水体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自生元素含量与TOC 之间出现不真实的相关性[43 ] .因此本文综合考虑氧化还原条件、沉积速率和压实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生源元素埋藏通量MAR 值(P bio )[单位为mg/(cm2 ⋅ka)]恢复东营凹陷古生产力水平,使结果相对更为可靠. ...
... 式中:X 代表此次研究选取的P元素.式(1) 中X bio 由样品中元素X 的总含量(X total )扣除陆源组分含量[Al sample ×(X /Al )detr ]得到[如式(5) ],关于陆源组分的扣除和校正,前人多以平均页岩或上地壳为标准,但考虑到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差异性,以及陆源沉积物在风化运输过程中元素会发生消耗和稀释,计算得到的X bio 可能为负值,故以研究区X /Al 值最小的样品为陆源组分校正标准[43 -44 ] ,即(X /Al )detr 取(X /Al )min ,虽然这一假设可能会导致X bio 值整体降低,但数值相对更加准确. ...
1
... 式中:X 代表此次研究选取的P元素.式(1) 中X bio 由样品中元素X 的总含量(X total )扣除陆源组分含量[Al sample ×(X /Al )detr ]得到[如式(5) ],关于陆源组分的扣除和校正,前人多以平均页岩或上地壳为标准,但考虑到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差异性,以及陆源沉积物在风化运输过程中元素会发生消耗和稀释,计算得到的X bio 可能为负值,故以研究区X /Al 值最小的样品为陆源组分校正标准[43 -44 ] ,即(X /Al )detr 取(X /Al )min ,虽然这一假设可能会导致X bio 值整体降低,但数值相对更加准确. ...
1
... 沉积物质量沉积速率BAR 与沉积物密度ρ (单位为g/cm3 )和线性沉降速率LSR (单位为cm/ka)有关[如式(6) ],沙河街组古近纪地层ρ 取经验值2.48 g/cm3 [45 ] ,其可反映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的影响.沙三中—沙四上亚段3个亚段线性沉降速率LSR 分别取值9.13 cm/ka、10.8 cm/ka和11 cm/ka[46 ] ,其中Es 4 s 时间尺度较小,因而Es 4 cs 和Es 4 cx 在现有计算精度上沉降速率相近,在本文中取相同值. ...
1
... 沉积物质量沉积速率BAR 与沉积物密度ρ (单位为g/cm3 )和线性沉降速率LSR (单位为cm/ka)有关[如式(6) ],沙河街组古近纪地层ρ 取经验值2.48 g/cm3 [45 ] ,其可反映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的影响.沙三中—沙四上亚段3个亚段线性沉降速率LSR 分别取值9.13 cm/ka、10.8 cm/ka和11 cm/ka[46 ] ,其中Es 4 s 时间尺度较小,因而Es 4 cs 和Es 4 cx 在现有计算精度上沉降速率相近,在本文中取相同值. ...
1
... 沉积物质量沉积速率BAR 与沉积物密度ρ (单位为g/cm3 )和线性沉降速率LSR (单位为cm/ka)有关[如式(6) ],沙河街组古近纪地层ρ 取经验值2.48 g/cm3 [45 ] ,其可反映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的影响.沙三中—沙四上亚段3个亚段线性沉降速率LSR 分别取值9.13 cm/ka、10.8 cm/ka和11 cm/ka[46 ] ,其中Es 4 s 时间尺度较小,因而Es 4 cs 和Es 4 cx 在现有计算精度上沉降速率相近,在本文中取相同值. ...
1
... 沉积物质量沉积速率BAR 与沉积物密度ρ (单位为g/cm3 )和线性沉降速率LSR (单位为cm/ka)有关[如式(6) ],沙河街组古近纪地层ρ 取经验值2.48 g/cm3 [45 ] ,其可反映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的影响.沙三中—沙四上亚段3个亚段线性沉降速率LSR 分别取值9.13 cm/ka、10.8 cm/ka和11 cm/ka[46 ] ,其中Es 4 s 时间尺度较小,因而Es 4 cs 和Es 4 cx 在现有计算精度上沉降速率相近,在本文中取相同值. ...
1
... 根据盐度敏感指标Sr/Ba与TOC 和I H 的散点图可见,随Sr/Ba值增大,东营凹陷泥页岩TOC 和氢指数I H 均呈现先快速增大后逐渐减缓的趋势[图7 中Ⅰ类(b),Ⅱ类中(b)].高盐度水体环境富含矿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藻类发育,并能因盐度分层形成良好的缺氧保存条件,但盐度过高时形成盐水环境则不利于非耐盐微生物的生长,反而会导致生物种类和丰度急剧降低[47 ] .相对于Es 3 z 和Es 3 x 的半咸水环境,Es 4 cs 和Es 4 cx 2个层段的水体盐度较高,其中Es 4 cs 为咸水环境,其泥页岩TOC 值较高且发育优质有机质,展现了盐度对有机质富集的促进作用,此时有机质的进一步发育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制约.Es 4 cx 的盐水蒸发环境则对有机质富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图7 中Ⅰ类(n)].在Es 3 z 和Es 3 x 低盐度环境下,泥页岩有机质TOC 、I H 与盐度呈明显正相关[图7 中Ⅰ类(e)、Ⅰ类(h)、Ⅱ类(e)、Ⅱ类(g)],表明盐度增大对水生有机质形成,有机质含量升高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
1
... 根据盐度敏感指标Sr/Ba与TOC 和I H 的散点图可见,随Sr/Ba值增大,东营凹陷泥页岩TOC 和氢指数I H 均呈现先快速增大后逐渐减缓的趋势[图7 中Ⅰ类(b),Ⅱ类中(b)].高盐度水体环境富含矿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藻类发育,并能因盐度分层形成良好的缺氧保存条件,但盐度过高时形成盐水环境则不利于非耐盐微生物的生长,反而会导致生物种类和丰度急剧降低[47 ] .相对于Es 3 z 和Es 3 x 的半咸水环境,Es 4 cs 和Es 4 cx 2个层段的水体盐度较高,其中Es 4 cs 为咸水环境,其泥页岩TOC 值较高且发育优质有机质,展现了盐度对有机质富集的促进作用,此时有机质的进一步发育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制约.Es 4 cx 的盐水蒸发环境则对有机质富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图7 中Ⅰ类(n)].在Es 3 z 和Es 3 x 低盐度环境下,泥页岩有机质TOC 、I H 与盐度呈明显正相关[图7 中Ⅰ类(e)、Ⅰ类(h)、Ⅱ类(e)、Ⅱ类(g)],表明盐度增大对水生有机质形成,有机质含量升高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
1
... 研究区泥页岩的TOC 和I H 与水深指标Rb/K整体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图7 中Ⅰ类(c)、Ⅱ类(c)].观察各个层段,较浅水环境下的Es 3 z 和Es 4 cx 有机质发育受水深影响明显,如Es 3 z 的TOC 和I H 与Rb/K相关性较强[图7 中Ⅰ类(f)、Ⅱ类(f)],Es 4 cx 的有机质I H 与Rb/K也表现为正相关[图7 中Ⅱ类(i)],水深对有机质发育的控制作用显而易见.Es 3 x 和Es 4 cs 沉积时水体较深,Es 3 x 的TOC 值随Rb/K值的增大呈现曲线增大[图7 中Ⅰ类(i)],Es 4 cs 的I H 与Rb/K具有线性正相关[图7 中Ⅱ类(h)].深水环境能抑制陆源输入的稀释作用,水体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水生内源有机质的形成,并易形成盐度分层和还原环境[48 ] ,即较深的水体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 ...
1
... 研究区泥页岩的TOC 和I H 与水深指标Rb/K整体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图7 中Ⅰ类(c)、Ⅱ类(c)].观察各个层段,较浅水环境下的Es 3 z 和Es 4 cx 有机质发育受水深影响明显,如Es 3 z 的TOC 和I H 与Rb/K相关性较强[图7 中Ⅰ类(f)、Ⅱ类(f)],Es 4 cx 的有机质I H 与Rb/K也表现为正相关[图7 中Ⅱ类(i)],水深对有机质发育的控制作用显而易见.Es 3 x 和Es 4 cs 沉积时水体较深,Es 3 x 的TOC 值随Rb/K值的增大呈现曲线增大[图7 中Ⅰ类(i)],Es 4 cs 的I H 与Rb/K具有线性正相关[图7 中Ⅱ类(h)].深水环境能抑制陆源输入的稀释作用,水体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水生内源有机质的形成,并易形成盐度分层和还原环境[48 ] ,即较深的水体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 ...
1
... 研究区沙河街组的多类型有机质差异富集受到古生产力与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控制.各层段间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环境特征及波动范围差异较大,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明显不同(图8 ).首先,古生产力作为有机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机质发育的关键因素,如Es 4 cs 和Es 3 x 的高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页岩的TOC 含量较高,同时Es 3 z 的低生产力导致了有机质丰度低.生产力较低时,陆源有机质的输入也能使有机质在一定程度富集,如Es 3 z 和Es 4 cx 陆源有机质的发育.此外,盐度和水深等环境因素对有机质差异富集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咸化深水环境下有机质更为富集,有机质品质更好,如Es 4 cs 沉积时为半封闭咸化湖盆,水体营养化程度高,发育大量微生物[49 ] ,水深对其有机质的进一步富集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更深的水体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而在水体较深但盐度较低时,盐度对有机质的控制作用凸显,如Es 3 x 沉积时盆地迅速下沉,湖盆范围和水深达到沙河街期最大,导致深水物种迅速繁盛[7 ] ,此时其有机质进一步发育受到盐度的制约明显,同样表明高盐度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发育.Es 3 z 沉积时,湖盆由闭流湖转化为敞流湖[15 ] ,气候湿润,入湖水流携带大量陆源碎屑物质,水体较浅,湖水的盐度较低,以陆源输入有机质为主,各因素有利程度较低,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三者对有机质发育的控制作用都较明显. ...
1
... 研究区沙河街组的多类型有机质差异富集受到古生产力与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控制.各层段间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环境特征及波动范围差异较大,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明显不同(图8 ).首先,古生产力作为有机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机质发育的关键因素,如Es 4 cs 和Es 3 x 的高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页岩的TOC 含量较高,同时Es 3 z 的低生产力导致了有机质丰度低.生产力较低时,陆源有机质的输入也能使有机质在一定程度富集,如Es 3 z 和Es 4 cx 陆源有机质的发育.此外,盐度和水深等环境因素对有机质差异富集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咸化深水环境下有机质更为富集,有机质品质更好,如Es 4 cs 沉积时为半封闭咸化湖盆,水体营养化程度高,发育大量微生物[49 ] ,水深对其有机质的进一步富集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更深的水体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而在水体较深但盐度较低时,盐度对有机质的控制作用凸显,如Es 3 x 沉积时盆地迅速下沉,湖盆范围和水深达到沙河街期最大,导致深水物种迅速繁盛[7 ] ,此时其有机质进一步发育受到盐度的制约明显,同样表明高盐度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发育.Es 3 z 沉积时,湖盆由闭流湖转化为敞流湖[15 ] ,气候湿润,入湖水流携带大量陆源碎屑物质,水体较浅,湖水的盐度较低,以陆源输入有机质为主,各因素有利程度较低,古生产力、盐度和水深三者对有机质发育的控制作用都较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