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08-10
  

  • 全选
    |
    天然气地质学
  • 陈刚; 何家雄; 张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4): 1-1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阐述了莺歌海盆地浅层CO2气藏的成因及地质地化特征,并与中国东部、东南亚地区和其它地区典型CO2气藏进行了类比,找出了其差异性和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本区烃类天然气的勘探方向。

  • 马宝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4): 15-1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天然气田(藏)形成的沉积模式思路,探索了我国天然气形成的沉积学特征。从时间上,我国所发现的近二百个天然气田分布于震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等九个地层系统中。从空间上,其分布在我国北起松辽盆地,南至南海海域,东自东海海域,西至塔里木盆地等十余不同类型沉积盆地中。沉积因素是形成天然气田(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沉积物中,丰富的生气物质、合适的生气时间及储盖系统的配置、强劲的生气条件和强度等都是形成天然气的重要条件,缺一不可。据此指出了我国天然气资源前景的有利地区和方向。

  • В.И.Корчагин; 史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4): 20-2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大量实际资料的统计处理,指出了全球的含油气盆地带及其交汇区,认为交汇区是油气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还指出:所有大型含油气盆地均赋存在伸展性造山系,每一这样的造山系周围通常都有四个大的沉积盆地,每一盆地由槽状坳陷和凹陷两部分组成;这种盆地叫次生含油气盆地,次生盆地内2/3~4/5的油气资源量分布在凹陷内;凹陷是今后寻找大型油气田的方向。通过对前苏联油气田(藏)资料的统计处理,探讨了油气田(藏)在地层系统和按埋深、盖层深度的分布规律。还研究了油气田的线性分布链及其在油气田位置预测上的应用。

  • 张晓宝; 刘文汇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4): 29-3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对有机物质单体烃同位素研究的现状,包括对原油和饱和烃单体分子碳同位素测试技术、液态烃单体分子同位素研究与应用、气态烃单体分子(C6+)同位素研究等。综述了国外对有机物质单体烃的研究现状,包括同位素比值色谱—质谱仪数据获取、处理与校正方法,有机物质特征化合物碳同位素测定,和单体烃氮、氧同位素的测定等。指出了当前在有机物质单体烃同位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徐雁前; 张同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4): 34-4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沉积物中有机氮来源于浮游植物、细菌和高等植物。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氨基酸组成了生物有机体的主要含氮结构。不同的沉积物中氮的含量差别比较大,但总体上含量较低。有机氮化物在早期成岩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或化学矿化作用,或以N_2和NH_3方式失去,或转化为更稳定的组分,最终转化为干酪根。天然气中的氮有不同的来源。既可来自深部岩浆或古大气,又可来源于有机氮化物在热演化成烃过程中的释放。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大部分存在于具有高分子量和高沸点的非烃和沥青质中,以多环芳烃的形式存在。油气在运移过程中由于粘土矿物的吸附和脱沥青作用而失去氮化物,在储层中由于热力作用有机氮以N_2和NH_3的形式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