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4-20
  

  • 全选
    |
    论著
  • 殷德智;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7, 8(2): 1-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在浅层和陆地等探采条件好的领域发现大型油气田似乎已不太可能,油气勘探的方向应转向深层、深水域和自然地理条件差的偏远地区、沙漠区、高寒区、海洋和两极以及基底等过去未曾被人们涉足的广阔领域。资料证明,这些领域是今后油气勘探的希望所在。

  • 何光玉;张卫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7, 8(2): 9-1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7.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盖层分类、盖层烃类分布特征、封闭机理及研究手段四个方面对国内泥岩盖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的发展趋势,即此方面研究日趋综合化、动态化和定量化。

  • 傅广;王朋岩;陈昕;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7, 8(2): 13-1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7.0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作为盖层的泥岩源岩层与普通泥岩层的不同之处,深入分析了泥岩源岩层在封盖油气中的特殊作用。泥岩源岩层依靠所含的大量有机质,可使其毛细管封闭能力较普通泥岩层增强,还可以通过其生成油气的排出与其内组分作用形成次生的方解石和黄铁矿,堵塞其渗漏空间,有效地阻止游离相油气的逸散,它又可形成部分或完全的烃浓度封闭,减少或完全阻止呈分子扩散相天然气的逸散。泥岩源岩层是封盖油气十分有利的盖层。

  • 曾宪斌;刘震;张万选;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7, 8(2): 18-2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7.0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异常温压体系存在于许多沉积盆地中。该体系内部温压特征及其突破方式与油气赋存密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资科证明,异常温压体系的突破和内部地层压力异常及构造运动有关。突破模式分两种,即流体压裂突破模式和构造断裂突破模式。流体压裂突破具反复性特征,而构造断裂突破具难反复性特征。

  • 袁玉衡;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7, 8(2): 21-2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7.0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油气田规模序列法的基本原理和所用定律及其表达式。并对该法的应用条件、样本确定、计算过程和结果作了描述。并用该方法评价了川中―川南过渡带二叠系阳新统天然气田的储量。

  • 孙卉;周旭红;李军;李明生;马志宏;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7, 8(2): 27-3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7.0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浅层气的分布和成因类型。阐述了该凹陷浅层气的成藏条件――气源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和构造条件。研究了该凹陷浅层气的富集规律,认为:烃源岩对浅层气分布富集规律有明显制约作用,储层分布规律是控制浅层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盖层是浅层气成藏的先决条件,构造及构造部位断层的发育程度也控制浅层气富集程度。

  • 孙永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7, 8(2): 33-3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7.0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俄罗斯油气地质勘探工作和综合研究的结果证实,在那些(>4000~5000m)深埋地层中仍有发现更多油气藏的可能。俄专家认为,今后深部油气藏预测和普查任务的进行将主要取决于对影响深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因素的研究程度。本文从烃类相态随深度的变化、地下深部生烃源岩及所含有机质在深成作用中的变化、油气产层和盖层的储集和隔挡性能的变化、岩石原始储集空间在深部保存情况、深部沉积岩层的结构等方面来介绍俄罗斯境内深部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特点。

  • И.П.Жабрев;史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7, 8(2): 39-4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7.0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深部油气的生物成因解释。依据现代热液中的水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和深部钻井资料、结晶岩体的裂隙度和里海海平面变化方面的资料,认为:地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质,其进入高温高压层后经过改造会形成烃类;在地壳沉积层底部存在着由地表水充填的带状孔隙性储集体,这是一种水自由循环带;沉积壳层之下也存在着水的自由循环带,由于水的运动,在最深可达15km的地壳上部会出现稳定的水交换带;不应当在深部这一概念和地幔之间、深部和非生物成因这一概念之间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