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 第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3-12-10
  

  • 全选
    |
    论著
  • 徐永昌; 刘文汇; 沈平;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1-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质在沉积成岩演化过程中,受不同外生营力作用,在不同阶段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油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和未成熟低成熟油的存在,使各阶段形成的油气构成相互衔接,连续过渡的模式(徐永昌等 , 1993)。同时,现代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干酪根晚期成油理论提出新的看法,这一理论应该完善。

  • 刘文汇;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8-2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言一个多世纪以前,Edward Orton(1888)评述了当时的石油形成、运移和聚集的不同理论,包括非有机(无机)来源、有机质高温蒸馏(即后来的干酪根晚期成油)和有机质低温分解(早期成油)来源。他认为,无机成油理论仅从化学角度而不是地质角度提出,与地质实际相比更符合化学作用,因此缺乏可信性。

  • 刘文汇;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27-4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卑斯山周边盆地是典型的中新生代构造盆地,包括南部的波河(Po)盆地,亚平宁半岛北部的磨拉石盆地和东部维也纳和潘诺尼亚盆地。这些盆地是该区所属国家重要的天然气产地。这些盆地中新生代天然气的形成演化,对认识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史继扬; 向明菊; 屈定创;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47-5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低成熟原油的发现 60年代初,Bray和Evans(1961)研究了南加利福尼亚滨海海湾、墨西哥大陆架和一些淡水湖泊沉积物中正烷烃后,发现近代沉积物中正烷烃具有奇碳优势。碳优势指数(CPI)为2—5.5,而石油的正烷烃则无奇碳优势。

  • 史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57-6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浅层油气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O.K.巴热诺娃指出,世界上的大多数油气储量赋存在沉积壳层上部3000m内。这种看法与原苏联H.B.瓦索耶维奇、维索茨基和别国其它科学家发现的生烃的垂直分带性完全一致。以前苏联不同含油气区和不同深度油气藏的分布为例(表1),在10,000个油气藏中,深度小于1000m的占24.2%。

  • Э.М普拉索洛夫; Т.Ю.别斯涅特诺娃; 史斗(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63-64.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同一储集体里的不同成因的混合型天然气,广泛分布于沉积圈,这是天然气的高度活动性、生成源的多样性、沉积层剖面成气的连续性(和不均匀性)所造成的。判别天然气的混合需在限定其生成源的情况下查明气的运移特性并获得烃藏形成过程中的时空特点。

  • 应光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65-6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石油成因理论认为,石油天然气是干酪根在沉积岩成岩作用晚期热降解而成的。据此,石油天然气只由一定门限深度以下的生油岩形成。而未成熟油气的存在是对于酪根晚期成油理论的一种挑战,同时它们也为油气勘探开辟了新的领域. 近十年来,国内外陆续发现了许多未成熟油气。未成熟油气广泛分布于加洲蒙特尔。

  • 雷怀彦;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69-7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有机质载体的粘土矿物,以吸附、捕获等多种方式与有机质结合成有机粘土复合体,在成岩过程中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通过成岩过程中粘土矿物的压实脱水、矿物演化、晶间阳离子交换、表面酸的形成、晶格位错等作用的系统研究,认为过渡带气的形成是受粘土矿物多因素影响、多途经催化作用的结果。

  • 房玄; 雷怀彦;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80-8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通过对低演化烃源岩中抽提物干酪根、干酪根+粘土基质在具有高灵敏度、大跨度温度范围的差热—色谱联用仪上,由低温(150℃)到高温(650℃)进行了热解成份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Ⅱ型干酪根比Ⅲ型干酪根对形成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具有更大的潜力。,2,蒙脱石在低温阶段(<350℃)对有机质成烃起着主要的催化作用,它能使C10和C1-4的产量提高到2—3倍。,3,伊利石在低温阶段催化作用不大而在高温阶段(>350℃)影响较为明显,使C10和C1-4的量提高2倍之多。4,高岭石对有机质成烃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不明显。

  • 史斗; 刘小奇;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86-9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油组分可以用来证实油层的同一性,并查明其与石油形成的地层和成岩条件之间的联系。所以,研究区域石油组分可以解决油藏的形成、油气远景评价和勘探区石油的成分与性质等问题。

  • 史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92-9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盆地概况维也纳-摩拉瓦盆地展布在阿尔卑斯山褶皱带内,属于叠加在阿尔卑斯山和喀尔巴阡山构造-大地构造单元结合部的山间盆地类型(图1)。盆地总面积的1/3(约10000万km~2)即盆地的东北部处于原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其余均属奥地利。盆地由上第三系充填,上覆内喀尔巴阡山和阿尔卑斯山三叠系-下第三系断错组合。

  • 史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97-9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看法。 1.西西伯利亚北部气藏是深部气运移至浅部后成藏。拉宾指出,要解决西西伯利亚北部气藏的成因问题必须研究有关秋明州北部的资料,因为在当地剖面的上部发现了气藏。

  • B.A.戈里年科; 史斗(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99-10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在已知的碳、氢同位素分镏规律和不同来源天然气中碳、氢同位素分布规律基础上确定西西伯利亚盆地一系列气田的甲烷和游离氢的成因性质”(加里莫夫1973,schoell,1980;Whiticar,1986)。该含气油盆地北部(秋明州)是雅姆布尔泽耶气田。

  • 史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101-10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莫斯科大学的维索茨基和科尔恰根娜指出,“古生物圈的能源潜势部分地通过成层岩石圈以分散的、半集中的和集中的有机质形式继承。分散有机质指岩石中的干酪根(少于10%)、岩中的气体微包裹体、沉积和层间水中的溶解气,半集中有机质如油页岩,集中有机质如泥炭、煤、石油和天然气”。

  • 彭作林; 郑建京; 黄华芳;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104-11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大地构造条件上研究了大中气田形成及分布的一些基本问题。认为地壳的活动-稳定-再活动地区(盆地)是大中气田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盆地的二元结构类型是大中气田形成的基础。天然气田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的成群成带分布,大中气田赋存于成群成带分布的中小气田之中。五种构造部位有利于天然气田的分布。最后作者对我国中西部沉积盆地寻找大中气田有利地区和层位进行了探讨。

  • 史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116-11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超大型油气田的定义 E.B.库切鲁科和E.P.阿里耶夫指出,超大型油气田在世界烃储量的分布和变化方面作用重大。然而,关于超大型油气田的概念却是不确定的。这一术语在一定程度上广为使用。在英美国家,可采储量不少于5亿桶(68.50万吨)的油田和可采储量不相对应。

  • 刘文彬; 王随继;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6): 119-12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沃罗宁认为,一些并列展布的局部隆起,常常具有不同的含油气性。原苏联每年钻探的所有隆起中,仅在其中的30—35%发现过产层,其余均为干层,并且在几乎迥然不同的构造上,其差异仅仅是形成时间的先后。因此,确定隆起的时代及其与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便能解决一系列重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地质问题。沃罗宁指出,在滨里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