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 第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2-12-10
  

  • 全选
    |
    论著
  • 邹华耀; 吴时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6): 1-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有机质的成熟过程中,时间——温度是决定生烃的关键,因此,用时——温指数判别有机质的成熟度是一项有效的方法。时——温指数的应用从最早Lopatin的一种时——温指数(TTILop)来计算所有干酪根类型的成熟度,到以阿仑尼斯方程为基础的用三个时——温指数(TTIARR)分别计算每一种主要的干酪根类型(Ⅰ、Ⅱ、Ⅲ)的成熟度,目前又发展到用四种时——温指数(TTIARR)来分别计算Ⅱ型干酪根中的四小类(ⅡA、ⅡB、ⅡC、ⅡD)的成熟度。加热速度控制着埋藏有机质的热成熟度,与TTIARR指数相比,TTILop指数在加热速度高时趋于低估其成熟度,而当加热速度低时,TTILop指数则过高地估算了成熟度。TTIARR指数在盆地模拟中还可以用来进行生烃史的模拟,同时还可以为初次运移的模拟提供关键性的生油岩含油饱和度的参数。

  • 高瑞祺; 孔庆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6): 9-1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松辽盆地白垩纪非海相烃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沟鞭藻、绿藻和疑源类化石。生态环境研究表明,10个化石组合属于5种不同盐度的湖泊生物群。产薄壁纹饰简单的沟鞭藻化石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为典型内陆淡水湖相沉积,是良好的生气岩;产刺状纹饰收缩式囊孢沟鞭藻化石的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一、二段为微咸水—半咸水湖相沉积,是白垩纪两次海浸事件的反映,形成良好的生油岩。经色谱—质谱鉴定,在含沟鞭藻化石的烃源岩都发现沟鞭藻生物标志化合物—4—甲基甾烷,利用C27甾/C29甾烷和4—甲基胆甾烷/4—甲基豆甾烷两个比值,可区分出淡水、微咸水和半成水生烃环境。

  • 刘文彬;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6): 18-1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C3t)和山西组(P1s)煤层发育,分布广泛,但对其形成时的古气候存在分岐,究竟山西期是半潮湿气候,还是与太原期类似同属潮湿气候?本文通过煤灰分中氧化物比值变化探讨了该时期的古气候状况。一.实验把采自不同煤层的煤样烧成灰烬,然后在日本理学3080E3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进行元素分析,将某些常量元素的偏量换算成氧化物含量(%)。

  • 李宝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6): 19-2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80年代初,Sheriff和Berkhout分别提出了地震勘探横向分辨力的计算方法,本文则讨论了得到广泛应用的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的局限性。从绕射子波原理出发探讨了振幅衰减及子波波形对横向分辨力的影响,修正了横向分辨力的计算公式。最后,推导出不同产状的地层界面的菲涅耳带形状的计算公式。

  • 刘东海;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6): 29-34.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应用钻井岩心弹性特征直接进行油气勘探的理论依据、国内外发展情况、主要参数的测定及其特征和应用效果等。指出运用该技术进行油气勘探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王勋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6): 38-40,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国民经济提供远景的油气原料保证直接取决于对深埋地层含油气性的研究程度。这一问题对于这样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盆地,如滨里海盆地、第聂伯—顿涅茨盆地、阿穆达里因盆地,以及对于前乌拉尔边缘坳陷和西西伯利亚大型含油气区来说具有现实意义。超深钻井在解决深部含油气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方面能起重要作用。超深钻井的任务就是与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来研究含油气盆地的深部构造和盆地内沉积层的物质成分、沉积厚度、岩石物性特征、温度压力特征、地球化学与水文地质特征,也就是为定性和定量地预测含油气性及划分油气聚集的远景层和远景区取得所必需的资料。

  • 朱起煌;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6): 41-4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区上石炭统的煤层气具有不同的来源。稳定同位素研究除了能识别与煤有关的热成气和地球的内生气外,还发现了生物气的迹象。这些不同成因天然气的运移、混合和聚集程度,是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变化的。分析数据表明,现有的天然气分类方案不能直接用于解释煤层气的成因,原因在于:(1)煤层生气(煤层基质分解和/或正构烷烃裂解)或煤质泥岩的腐殖型分散有机质生气所特有的反应;(2)天然气通过煤的超细孔隙运移时所产生的同位素分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