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 第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2-06-10
  

  • 全选
    |
    论著
  • 樊广锋; 戴金星; 戚厚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3): 1-1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系统性综合研究的方法,对天然气中硫化氢的成因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分析了不同成因H2S的成因模式(介于理论和实际之间)。确定了区分不同成因H2S的判别方法和指标。通过对我国已知三大H2S气田(藏)(赵兰庄、卧龙河、罗泉-大王庄)进行解剖,进而建立了两种成因三种类型的H2S成因模式(实际模式),为H2S预测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最后通过预测模型、对中国可能的H2S分布进行了预测,认为中国中部和东部是H2S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区。

  • 张子枢;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3): 11-14.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深源气说是指导油气勘探的一种新思路。文中概要地阐述了深源气学说,列举了例证,介绍了各国对深源气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深源气有巨大的潜在资源量。

  • 黄福堂;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3): 15-1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北部大量天然气的地球化学资料,探讨了松辽盆地北部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分布规律。

  • 郭焦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3): 20-27,3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资源定量评价对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是天然气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油气资源评价中,使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很多。作者以预测学理论为依据,利用生长曲线模型(皮尔模型或龚珀兹模型),拟合资源探明程度(累计各级原始工业储量与总原始潜在资源量之比)或累计各级原始工业储量与时间序列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原始潜在资源量。用这一方法在松辽盆地杏山地区天然气资源预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被证实是天然气资源定量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 肖义越;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3): 28-3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地层学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是一项天然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该课题从单井岩性与沉积相自动解释入手使用区块评价中的地震地层学方法,采取了盆地整体研究的专家系统技术,使研究工作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并根据国内油气勘探现状,围绕着国际上的先进方法进行攻关,最后提交了一份优秀的研究报告,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具有实用价值的LITHOLOG软件技术程序系统 。

  • 张刚;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3): 32-35,3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外学者已经提出了若干沉积盆地的构造分类(如Weeks,1952;klemme,1975,1980,1983;Helwig,1985)。这些分类的目的在于寻找构造类型与石油分布间的各种联系。但盆地的构造分类在预测烃类数量方面的能力很低,这是因为源岩的体积和丰度与构造类型没有必然联系。Bois等(1982)及Ulmishek和Klemme(1990)在解释丰富的源岩和石油储量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时,已证实古伟度和古气候因素比构造类型因素更为重要。故此本文在考虑了石油生成、运移、圈闭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成因分类。

  • 刘民中;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3): 36-3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勘探程度很高的美国本土48个州,其天然气探明储量仍在继续稳步增长。陆上储量增多以可采储量增长为主,这表明气田内天然气资源量向可采储量转化的效率在不断提高。80年代总的天然气储量增长值几乎等于储量增加最多的50年代和60年代,虽然在80年代根据需要打了不少井,但总的储量增长值在20年中一直稳定在大约每打一口井增加34×106m3气的水平;在1986~1988年间,每打一口井的储量增加值平均为59.47×106m3。陆上11年(1979~1989年)储量数据表明,每次重新完井而增加的陆上非伴生气储量平均值从1979~1985年间到,1986~1989年间翻了一番,即从25.5×106m3增至62.3×106m3。阿帕拉契亚地区在同一时间里,每次完井增加的储量从2.0×106m3升到3.7×106m3。陆上储量增长值。

  • 李玉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2, 3(3): 40-4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2.0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0多年间,全球化石燃料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此之后,70年代油价暴涨,引起世界各国扩大石油储备,提高能源效率,使后来的15年间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一直保持稳定。展望未来的能源消费,必须考虑经济活动和人口增长,才能预测能源基础能否满足下个世纪的能源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石油储备、改进效率措施、资源基地开发以及环境承受能力等问题。只要没有新的能源替代物出现,世界能源必然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因此,化石燃料生产者需要发展技术,继续保证这些燃料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适应环境要求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