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生烃凹陷之一
[1-2],该凹陷内地层由下到上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到新生界各层段均有分布,其中下二叠统风城组是一套碱湖背景下形成的优质烃源岩层
[3-7]。玛湖凹陷及其周边已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包括15亿吨级的克百—乌夏大油区以及玛湖西斜坡两大百里油区的油气均与风城组烃源岩有关,围绕风城组烃源岩,已形成了多层系含油、多岩性储集层、多油气藏类型发育的全油气系统分布格局
[8-10]。风城组作为玛湖凹陷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
[11-12],不同学者
[13-20]对该套烃源岩分布特征、沉积条件与有机质富集机制、成烃特征、生排烃特征以及油源对比等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风城组烃源岩的宏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烃特征形成了一定认识,明确其母质主要是藻类、细菌和少量陆源高等有机组分,但由于风城组沉积时生物降解作用较强
[21],保存在风城组烃源岩的生物结构已被严重破坏,无法直观鉴定其生烃生物类型
[5],所以可根据母质赋存形态划分出结构藻与层状藻2种类型,夏刘文等
[22]通过生物标志物鉴定,认为风城组结构藻以疑似类杜氏藻为主的耐盐性绿藻占主导地位。已有的烃源岩成烃演化等研究主要都是将风城组作为整体进行分析
[2],富含不同类型藻类尤其富含结构藻源岩的成烃演化特征缺乏更为详细的研究。由于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环境变化较大
[1],这种变化会引起不同藻类在不同层段与地区烃源岩层中分布的差异,从而在不同地区的成烃演化过程中会有变化,进而影响烃源岩的生排烃特征与资源潜力
[23]。基于此,本文选择风城组富含结构藻的源岩进行成烃模拟研究,以便精细地了解富含结构藻源岩的生排烃演化过程,进而指导风城组全油气系统的油气成藏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