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原位含气性计算模型
3 页岩原位含气性影响因素
3.1 有机质丰度
3.2 温度和压力
表1 在不同深度范围内温度和压力对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气的响应特征Table 1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o shale gas in different occurrence states at different depths |
深度范围 | 赋存状态 | 响应作用 | 响应特征 | 体相密度 | 含气量 |
---|---|---|---|---|---|
浅部区域 | 吸附气 | 压力的促进作用 温度的抑制作用 | 压力>温度 | 吸附相密度增大 | 吸附气含量增大 游离气含量增大 |
游离气 | 压力>温度 | 游离相密度增大 | |||
深部区域 | 吸附气 | 压力<温度 | 吸附相密度降低 | 吸附气含量减小 游离气含量增大 | |
游离气 | 压力>温度 | 游离相密度增大 |
3.3 孔隙空间
4 实际地质应用
5 结论
(2)海陆过渡相页岩原位含气性主要受TOC、温度、压力和孔隙空间联合控制。海陆过渡相页岩吸附气含量随着TO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表明高TOC含量的页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压力对不同赋存状态的页岩气均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温度对不同赋存状态的页岩气均起到了抑制作用。在浅部区域,吸附气和游离气受压力的促进作用大于温度的抑制作用,游离气和吸附气含量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在深部区域,温度对气体的吸附抑制作用增强到大于压力对气体吸附的促进作用,吸附气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游离气对压力具有非常强的响应特征,压力对游离气赋存的促进作用依然大于温度的抑制作用,游离气含量依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页岩储层孔隙空间是游离气重要的赋存场所,其孔隙空间大小直接决定了游离气的储集能力,高孔隙度的页岩储层更有利于游离气的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