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量的跨学科文献调研和综合分析,认为发生凝析的物质条件是凝析油的析出过程必须有带电的凝结核,吸附与凝结核电荷异性的烃类分子,带同类电荷的烃类分子之间很难完成自由聚集,只有凝结核的存在才能形成聚集效应。在多孔介质中,可能成为凝结核的媒介物有2种:一是多孔介质表面带电集合点;二是流动中形成的游离或悬浮带电黏土颗粒。在储层的多孔介质中,天然气各组分间存在竞争吸附
[18-19],并优先吸附中间烃及重烃,吸附质中重质组分的吸附量大于轻质组分,无论是组成骨架颗粒的多孔介质还是游离悬浮的固体颗粒,在实际地层条件下,吸附天然气分子均达到了动态平衡状态,可认为形成的是以轻烃为溶剂、以中间烃和重烃为溶质的均质饱和状态,相当于在轻烃中溶解了中间烃和重烃,高压下分子活跃,聚集量少,在吸附点处聚集量不足以以液态形式显示,在孔隙空间内重质组分少,为均质饱和状态,均不会析出。降压开采过程中,吸附动态平衡被打破,需要建立新的吸附平衡状态,表现为压力下降后,原先吸附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的分子会发生解吸,并要建立新的吸附平衡状态,中间烃及重组分优先吸附,而且吸附量较大,同样解吸出中间烃及重烃组分相对较多
[13],低压下,分子活跃度降低,吸附后很难解吸出,更易聚集,孔隙空间内重质组分更少,在吸附点上吸附的中间烃及重烃含量逐渐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呈雾状微液滴析出,这就是露点形成的过程,在PVT筒中主要为筒体内边壁微凸起吸附点吸附烃类聚集。之后随压力降低微液滴碰撞结合成大液滴
[20-22],同时降压之后储层净应力逐渐增加,岩石被压缩发生弹性变形,毛细管凝析作用加强
[23-25],中间烃和重烃更易聚集捕捉,使液相析出,这就是液相析出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