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
[17-19]研究认为25-降藿烷的成因与强烈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有关。因此,本文选取25-降藿烷/C
29藿烷作为研究区生物降解破坏的主要表征参数。
图2为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不同深度原油及抽提物中25-降藿烷/C
29藿烷特征。从
图2中可以看出,25-降藿烷主要存在于白垩系油藏中,且25-降藿烷丰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白垩系底部生物降解作用最强。以莫24井为例,在白垩系顶部4 228.73 m处,储层抽提物中存在明显的25-降藿烷,但丰度不高,25-降藿烷/C
29藿烷值为0.30,随着深度增加,25-降藿烷丰度明显升高;在深度4 230.15 m处,25-降藿烷/C
29藿烷值为0.50;在白垩系底部,25-降藿烷含量最高;在深度4 234.38 m处,25-降藿烷/C
29藿烷值为1.66;在深度4 234.94 m处,25-降藿烷/C
29藿烷值为1.68,表明随深度增加生物降解作用逐渐增强,且以白垩系底部生物降解作用最强[
图2(a)]。在侏罗系中,25-降藿烷丰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并消失,在靠近不整合面的深度4 367.5 m处,25-降藿烷/C
29藿烷值为0.13;在深度4 421.55 m处,基本无25-降藿烷的存在[
图2(b)],表明侏罗系油藏遭受生物降解强度远弱于白垩系,且深层基本无降解破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