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地质概况
2 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气类型与成藏富集规律
表1 吐哈盆地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特征与分布Table 1 Main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in the Lower Jurassic in the Turpan-Hami Basin |
气藏类型 | 气藏特征 | 成藏条件 | 主要分布地区 |
---|---|---|---|
背斜构造型 | 构造气藏,常温、常压气藏,构造控藏,有利储层、裂缝控制天然气富集高产 | 构造圈闭发育,三角洲储集砂体发育,断裂沟通下部气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 | 北部山前带 |
构造—岩性复合型 | 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常温、常压气藏,构造、岩性砂体控藏,有利储层控制天然气富集高产 | 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发育,三角洲前缘、湖底扇等砂体发育,断裂沟通下部气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 | 鄯善弧形带、温吉桑构造带、胜北洼陷南部斜坡区、胜北洼陷洼中隆起区 |
动力圈闭型 | 大范围含气、局部富气,生烃中心、有效储集砂体控藏,有利储层控制天然气富集 | 动力圈闭,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砂体与生烃中心叠置分布 | 胜北洼陷北部山前带以南的北斜坡区、丘东洼陷的斜坡带—洼陷区 |
2.1 背斜构造型
2.2 构造—岩性复合型
图4 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对台北凹陷三工河组储层减孔效应Fig.4 The effect of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on the reservoir porosity reduction of Sangonghe Formation in Taipei Depression |
2.3 动力圈闭型
3 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气勘探方向
3.1 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
3.2 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气勘探方向
表2 台北凹陷三工河组储层分类Table 2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Sangonghe Formation in Taipei Depression |
分类参数 | 储层分类 | ||||
---|---|---|---|---|---|
I类 | II类 | III类 | IV类 | ||
沉积 特征 | 沉积微相 | 水下分流河道主河道叠置、河道叠置河口坝、 湖底扇主水道 | 分支河道、河口坝、 湖底扇侧缘 | 河道边部、分支河道末端、 河口坝末端 | |
岩性 | 砂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 | 中砂岩、细砂岩,粉细砂岩 | 粉细砂岩、粉砂岩 | ||
物性 特征 | Φ/% | >10 | 5~10 | 3~6 | <5 |
K/(10-3 μm2) | >1 | 0.1~1.0 | 0.01~0.1 | 0.01~0.1 | |
成岩作用组合特征 | 中压实中—强溶蚀 | 中—强压实中—强溶蚀 | 强压实弱溶蚀、强胶结 | ||
孔隙 结构 | 孔隙类型 | 粒间孔、粒间—粒内溶孔 | 粒间—粒内溶孔、粒间孔 | 粒间—粒内溶孔、粒间孔 | 晶间微孔 |
喉道类型 | 孔隙缩小型、缩颈型 | 缩颈型 | 片状、弯片状喉道 | 窄片状、管束状喉道 | |
喉道半径主峰/μm | >2.5 | 1~2.5 | 0.5~1 | <0.5 | |
主导渗透率孔喉组合 | 宏孔为主,巨孔次之 | 中孔为主,宏孔次之 | 微孔为主,纳米孔次之 | 纳米孔为主,微孔次之 | |
孔隙结构类型 | 大孔—中细喉型 | 中小孔—细喉型 | 细孔—微细喉型 | 微孔—微喉型 | |
试油效果 | 含油性好 | 含油性较好 | 基本不含油(干层) | ||
储层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