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埋深>4 500 m)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古老地层经历多期次构造演化,不同类型的沉积作用及产物形成了储层演化的基础,复杂的成岩作用对储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构造、沉积及成岩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控制了强烈非均质性储层的展布特征,也形成了储层内部复杂不均一的孔隙结构,对气藏的高效开发造成不利影响
[1-2]。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质量、气相流动的关键因素,是生产方案调整的参考依据之一
[3-5]。CT扫描技术具有精度高和可以重构可视化三维孔隙结构的优势,在碳酸盐岩气藏岩心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6-9]。可视化分析是研究孔隙结构中流动特征的主要手段,但是前人的研究多以玻璃刻蚀模型为主,难以充分反映复杂的三维孔隙结构
[10-12]。三维数字岩心是反映内部的孔隙特征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13-15],该技术在研究三维结构流动方面发展较为迅速;但关于碳酸盐岩气藏的复杂三维孔隙结构中气相流动特征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通常采用多层合采的方式,前人
[16-20]对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较为深入;而关于水平方向的非均质性对供气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以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为目标区块,对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的高效开发和生产方案的调整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