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地质概况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情况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井资料计算井点高含硅质岩石厚度
图4 研究区地震测网范围内8口井硅质含量Fig.4 SiO2 content in the eight wells within the 3D seismic survey |
表1 鹰三下亚段单井高硅质岩、地层和储层厚度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siliceous rock, strata, and reservoir thickness in O1 y 3 L |
井名 | 高硅质岩 厚度/m | 地层厚度/m | 储层厚度 (φ>2%)/m |
---|---|---|---|
gc7 | 34.63 | 147.50 | 12.75 |
gc8 | 7.13 | 135.75 | 14.75 |
gc9 | 25.13 | 137.25 | 24.75 |
gc10 | 78.38 | 169.00 | 13.88 |
gc12 | 89.50 | 154.13 | 1.25 |
gc13 | 62.00 | 166.13 | 3.00 |
gc14 | 88.38 | 156.50 | 16.38 |
ct1 | 0.00 | 89.00 | — |
3.2 高硅质含量岩石厚度定量分布
3.3 储层断裂定性分布
4 讨论
4.1 硅质含量受控于断裂
4.2 硅质含量影响储层发育
5 结论
(1)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主力勘探层系为鹰三段,硅质主要发育在下部(即鹰三下亚段),鹰三上亚段基本不发育。
(2)鹰三下亚段硅质含量测井数值超过10%可解释为高硅质含量岩石,井中统计的高硅质含量岩石厚度介于7.13~89.50 m之间,平均厚度为55.02 m,而地震资料计算的厚度最大可超过100 m。
(3)硅质含量平面分布明显受控于断裂,断裂发育的地方厚度大,多条断裂交会处尤其厚,这也是古城地区硅质为深源成因的一个佐证。
(4)硅质与储层分布并非简单线性关系,经观察,储层往往发育在高硅质含量岩石由厚转薄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