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导体系作为油气成藏过程中连接烃源岩与圈闭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其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含油气盆地内各种圈闭最终能否成藏,而且还决定着油气在地下的运移方向、距离、输导样式、油气聚集量等,控制着油气藏的类型和成藏位置
[1,2,3,4,5]。根据油气运移主通道的性质, 输导体系可分为断层型、输导层(有的称储集层)型、裂隙型及不整合型等4种类型
[6,7]。断层型输导体系以纵向输导为主,油气运移距离较短
[8,9,10],输导层型和不整合型以横向输导为主,油气运移距离较长
[11,12,13,14],而裂隙型输导体系可以成为油气初次运移的重要通道
[15]。在某一特定地区,输导体系并非单一类型,而是多种类型的组合
[6,7,16,17],近距离的运移大多以单一输导体系为主,而较长距离的运移必然经过多种输导体系
[7]。输导体系具有级次性、时空性和复杂性
[6,7,14]。准确把握输导体系的性质和输导能力需综合考虑断层、砂体、不整合等要素的三维空间展布及其组合关系以及它们在时空上的演化
[6,18]。近年来,得益于输导体系和成藏综合研究,阿尔金山前带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通过对断裂、不整合输导体系精细刻画,分析断裂、不整合等输导要素及其组合样式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确定优势运移通道和路径,为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