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2-10
  

  • 全选
    |
    天然气地质学
  • 何家雄, 祝有海, 黄霞, 龚晓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35-94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9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非生物成因CO2资源丰富,依据通常的成因判识与划分参数(δ13CCO2和3He/4He),结合运聚成藏的具体地质条件及控制因素,可将CO2成因成藏机制明确划分为泥底辟热流体控制的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成因成藏机制和火山幔源活动及深大断裂输导控制的火山幔源型CO2成因成藏机制2种类型。前者,即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成因CO2资源丰富储量规模大,这种成因成藏机制形成的CO2运聚成藏规律复杂,主要富集于西北部走滑伸展型边缘的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构造带浅层,具有平面上分区、分块、纵向上分层、分带多期运聚成藏的特点,且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巨厚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后者即火山幔源型成因CO2在该区资源及储量规模较小,多分布在处于北部裂陷带的琼东南盆地东部Ⅱ断裂带周缘和珠江口盆地北部深大断裂发育区,且主要受控于火山幔源岩浆脱排气之CO2气源供给与深大断裂导气输送作用的有效配置。

  • 姚泾利,王琪,张瑞,唐俊,田兵,廖朋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43-95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来阐明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理、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及其产生的储层效应。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可分为早、中、晚3期,以早期和晚期为主。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直接从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介质中析出的产物。而中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含(亚)铁方解石,多形成于晚成岩阶段A2期,与碱性成岩流体中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中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水中溶解的CO2和湖相原生碳酸盐岩的碳,而中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中,部分同位素组成较轻的碳可能受到有机碳影响;有机酸引起的长石类骨架颗粒溶解为中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提供了主要的钙源。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半深湖相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相对较重,主要为无机碳,多为早期碳酸盐;而砂质碎屑流、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相的碳酸盐多为中晚期胶结物,为碱性成岩环境的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存在有机碳的混入,并且随着离湖中心距离的增大,有机碳混入的比例也随之增大。

  • 曹斌风,孙卫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51-96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薛岔区块长6低孔—超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和高效开发,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和镜煤反射率方法研究储层成岩作用机理,揭示时空上成岩—物性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目前长6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阶段的A期—B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裂缝作用及烃类侵位作用;压实作用强烈是导致该储层早期孔隙丧失的根本原因;晚成岩阶段铁方解石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非均质性严重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绿泥石衬里、破裂作用及烃类侵位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为微孔隙及裂缝孔隙;喉道细小,分选较差,孔喉连通性差;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严重。同时,分析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和孔隙演化史。

  • 王康东, 李贤庆, 冯松宝, 孔龙玺, 许峰, 曹鸿亮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61-96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气储层流体包裹体包含着油气成藏时丰富的微观地质信息。采用LABHR2VIS LABRAM HR800 型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LINKAM THMS 600型冷热台,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大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苏里格大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分布有低饱和烃类包裹体、沥青质烃类包裹体、饱和烃包裹体、CH4包裹体、CO2包裹体和纯盐水包裹体6种类型,其中含CH4包裹体、CO2包裹体和含烃包裹体较为丰富,占到50%以上。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分析,反映苏里格大气田成藏时曾有丰富的不同成分组成的烃类流体充注,与烃类包裹体同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00~180℃,主峰温度在140~150℃之间。依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实测结果,结合沉积埋藏史和古地温史,推算出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主要充注成藏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00Ma)。

  • 陈莹, 曹青, 刘鹏, 刘研言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69-974.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具有很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勘探潜力较大,尤其是山2气藏,其成藏条件具有烃源岩成熟度高,分布范围广;储层致密,非均质强;盖层保存条件良好等特点。在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生烃强度计算\,储层特征参数分析\,铸体薄片观察及盖层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区气藏形成条件:烃源岩条件良好,盖层封盖性强\.在这些条件下,气藏的形成则更多取决于储层发育程度。(微)裂缝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储层的基质渗透率,从而形成优质储层,对优质储层影响因素的研究将是在研究区寻找富集高产区的关键,认为:①优质储层的形成首先要有大段的厚层砂体,对于山2气藏来说就是河道砂,平面上大面积分布,连续性好;②石英砂岩比岩屑砂岩更容易产生(微)裂缝,从而改善储层,提高天然气产量。

  • 吴小奇, 廖凤蓉, 黄士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75-98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9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迄今已发现了以克拉2气田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气田。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目前探明程度仍然很低,是我国天然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盆地之一。煤成气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主体,目前已发现的10个大气田中有7个为煤成气田,三叠系—侏罗系煤系是塔里木盆地煤成气主要源岩,受其展布的控制,塔里木盆地煤成气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和南缘毗邻处以及塔西南坳陷。塔里木盆地潜在的煤成气勘探领域主要包括:库车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塔西南坳陷勘探程度很低,有望发现更多的煤成气田;英吉苏凹陷是中晚侏罗世沉降中心之一,该区岩性气藏勘探前景良好。

  • 王洪求, 刘伟方, 郑多明, 敬兵, 董瑞霞, 张喜梅, 李胜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82-98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中“非串珠状”缝洞型储层经钻探已取得较好效果,但目前针对其储层类型及成因的研究较少。根据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发育程度及受风化壳和裂缝的影响程度,将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非串珠状”反射的缝洞型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内幕缝洞体规模较小的缝洞型储层、距风化壳较近的缝洞型储层以及裂缝型储层,进行正演模拟,并与实钻资料结合,详细探讨各自的地震反射特征和地质成因。

  • 吴永平,朱忠谦,,肖香姣,王海应,孙晓辉,孟学敏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89-99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迪那2气田古近系苏维依组及库姆格列木群油气层属于低孔—低渗裂缝性砂岩储层,有效评价储层中裂缝的发育特征对认识开发中存在的层间矛盾及优化井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为预测迪那2气田古近系苏维依组及库姆格列木群储层裂缝分布情况,采用岩心、测井裂缝解释成果等资料,确定裂缝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选择构造主曲率、屈曲薄板法及构造滤波法分别对迪那2气田构造裂缝分布进行评价预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3种方法的综合分析,构建裂缝综合评价因子法。前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成像测井资料解释成果的吻合率在44%~56%之间,而综合评价因子法达到78%,明显提高裂缝分布评价的精度,说明这种综合评价因子法是进行裂缝分布预测的有效手段。分析认为研究区裂缝主要发育在靠近断裂带、构造轴线以及局部高点变形较大的部位。

  • 张琴, 唐玄, 杨镱婷, 葛明娜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996-100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中不受或者很少受其他地质因素干扰的地球化学指标作为油气示踪的有效参数,探讨塔中地区泥盆系东河砂岩中油气充注方向。泥盆系东河砂岩中地球化学指标(1,3,6-)/(1,3,6-+1,2,5-) 三甲基萘(TMNr)、4-甲基二苯并噻吩/1-甲基二苯并噻吩(4-1-MDBT)、咔唑类化合物含量(W)、C2烷基咔唑的结构类型(G1、G2、G3)存在一定的运移分馏作用。表现为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长,TMNr值、4-1-MDBT值、W值和G3值呈现出有序的降低;而C2烷基咔唑的结构类型G1值、G2值和C3-咔唑/C2-咔唑值则随着石油运移距离的延伸而逐渐增大。根据对上述地球化学指标的综合分析,塔中东部泥盆系东河砂岩的油气充注表现为自NW向SE方向和自SE向NW方向往构造高部位充注,塔中西段则表现为自NW向SE方向和自NE向SW方向充注。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该区的油气可能经历了相当长距离的运移。

  • 于学敏, 何咏梅, 姜文亚, 刘庆新, 梁伯勋, 邹磊落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01-100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骅坳陷歧口断陷湖盆沉积岩厚度大,地层分布范围广,由于盆内、盆外物源十分发育,构造活动频繁,使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类型丰富多样,烃源岩除湖相泥岩外,还发育较大范围的油页岩,且在油页岩主要发育期,在一定程度上因受海水影响而具有藻类勃发的条件,在油页岩和钙质页岩中发育一定的颗石藻;针对歧口凹陷烃源岩,以“富烃源岩生烃理论”为指导,对烃源岩进行分级评价,认为歧口凹陷具有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丰富、有机质丰度高、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特点;同时,由于异常超压的发育,烃源岩的成熟门限偏深,有效生油井段长,与一般的烃源岩相比生油下限明显向深部偏移,因而也使得大量生气门限较深,有效生气期作用时间短,具有“持续生油、集中生气”的特点,歧口凹陷的这种生烃热演化特征对中深层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 王辉, 卢异, 张志攀, 陈宪保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09-1014.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依托最新采集的5 280km2二次三维地震数据解释成果,对歧口凹陷的伸展断裂系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认为歧口凹陷内一级、二级主要伸展断裂滚动演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盆地断裂演化特征的缩影,故重点分析了沧东断裂、滨海断裂等的演化特征。歧口凹陷新生代主要伸展断裂的活动表现出分段性、迁移性、旋回性和长期性四大特点。横向上具有由SW向向NE向滚动演化的特征,体现了断裂活动的分段性和迁移性特点;在纵向上断裂的活动可分为4幕,即沙三中期、沙一中期、东营末期及明化镇末期,沙一期、东营期是断裂主要活动期,体现了断裂活动的旋回性和长期性特点。

  • 杨鑫, 郑建京, 王晓锋, 史宝光, 毛俊莉, 王延山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15-102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组分、同位素特征划分天然气成因类型,结合成藏条件对典型气藏进行解剖,探讨辽河西部凹陷不同成因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西部凹陷天然气以低熟煤成气和原油菌解气为主,分别以双台子地区和高升地区为典型。双台子地区原生气藏主要为东营期(35Ma)以来,沙三段中上部泥岩热解的煤成气从原油中出溶,或直接经断层运移至浅部聚集而成。高升地区菌解气藏分布于稠油层上方,主要为东营末期(24Ma)以来,原油在生物降解稠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气,经短距离运移后就近成藏。

  • 潘树新, 卫平生, 王天琦, 梁苏娟, 赵志魁, 赵占银, 唐振兴, 崔海娜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21-102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松辽盆地白垩纪发育六大物源及11条主要水系,但对是否存在东部物源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对分析化验、钻井及露头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在东南隆起带发现一支来自榆树方向的水系并命名为榆树水系。研究表明,榆树水系母岩来源于张广才岭印支期及加里东期花岗岩,该水系从泉头组到嫩江组一致继承性发育,主要以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为主。榆树水系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前人关于松辽盆地东部无物源及无水系的认识。因此,这一发现为在松辽盆地东部寻找石油天然气储层开辟了新的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 田光荣, 阎存凤, 妥进才, 王朴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28-103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熟度研究入手,通过典型气藏天然气形成时烃源岩的成熟度分析,结合研究区源岩热演化史和流体包裹体资料,发现研究区天然气藏普遍具有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的特点,提出晚期成藏的新认识,指出受晚喜马拉雅期新构造运动控制的晚期构造是柴北缘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能有效指导鄂博梁晚期构造带的天然气勘探,对柴达木盆地晚期构造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吴志雄, 王惠, 汤智灵, 史基安, 张顺存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33-103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孔隙类型及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火山岩储层主要为爆发相的凝灰岩,喷溢相的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缝,储集空间为残余气孔、晶间孔、粒间溶孔和裂缝等;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火山作用、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

  • 朱景修,张武,程文举,余志远,尹安,刘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40-104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泌阳凹陷泌304区块浅层表现为由廖庄末期盆地整体抬升并发生反转而形成的开口倚邻边界大断层、由南东向凹陷倾没的断鼻构造。储层主要位于南部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为近岸水下扇扇根—扇中亚相,属中孔、中渗透性储层。根据与烃类流体包裹体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结合典型井的埋藏史、热演化史确定泌304区块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油气成藏时期为廖庄末构造抬升期。深入分析该区块的油气成藏特点,建立成藏模式。油源对比表明油气来自深层,通过边界断裂运移至浅层鼻状构造聚集成藏,由于断鼻构造的形成时间较晚,早期小规模油气运移散失或局部成藏,晚期油气大规模运聚成藏,属于典型的古生新储次生油藏。

  • 贾锦生,宋华颖,伊海生,陈文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46-105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岩性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对米仓山—大巴山前缘古生界16条剖面中的烃源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内下寒武统及下二叠统为主力烃源岩地层,下志留统及上奥陶统在局部地区存在有利的烃源岩发育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主要为生烃能力较强的Ⅰ型、Ⅱ1型,均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过成熟烃源岩为主,但仍具有生气能力。

  • 天然气地球化学
  • 国建英,钟宁宁,李剑,王东良,于学敏,马卫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54-106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天然气碳同位素、氢同位素和干燥系数关系的分析,划分歧口凹陷的烷烃类天然气成因类型,拓展研究区天然气勘探领域,明确今后勘探方向。歧口凹陷的烷烃类天然气包括生物气、生物—热成因混合气和热成因气3个大类,热成因气是凹陷的主力天然气类型,其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95%以上。热成因气按母质类型又划分为陆相油型气和煤成气,油型气按成熟度分为低熟气、成熟气和高熟气,主要来自第三系湖相泥岩;埕海潜山天然气属于高熟煤成气,主要来自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今后,歧口凹陷天然气勘探应坚持以中深层为主要层段,以潜山和深层碎屑岩为主要勘探领域,同时加强煤成气资源潜力的研究。

  • 马文辛,刘树根,黄文明,王国芝,张长俊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64-107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详细的地表和地下地质调研,应用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无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二叠系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历史展开详细的研究,认识到二叠系中古油藏具有2种沥青和4种形态,分别为软沥青(晶洞内部方解石—沥青充填;板状沥青充填方解石脉残余孔隙;生物屑边缘浸染状沥青)和炭质沥青(充填于破裂缝中)。林1井地表茅口组灰岩晶洞中充填的沥青应来自于志留系烃源岩。破裂缝中炭质沥青烷烃色谱与志留系泥岩、寒武系泥岩和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沥青差异明显,沥青主要来源于自身微生物源和藻类,为内源成因;茅口组古油藏原油充注时间为印支期,原油裂解时期为燕山期;沥青为深埋高温和构造挤压作用产物。

  • 杨玉忠,吴青柏,邓友生,蒋观利,张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76-108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昆仑山垭口多年冻土区2个钻孔的气体组分和同位素数据显示,钻孔气体中烃类气体以CH4为主,含微量的C2H6、C3H8和C4H10. 钻孔-1泥浆气体的C1/(C2+C3)值介于163~1 642之间;钻孔-2岩心和泥浆气体主要为CH4气体组分,未检出C2H6等气体组分,同时δ13CCH4<-60‰,属于微生物成因气。2个钻孔的CO2含量低于15%,而且δ13CCO2值介于-26.8‰~-20‰之间,小于-10‰,说明其为有机成因气。

  • 孙涛,段毅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82-108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泥炭和褐煤进行热模拟试验并开展对比研究,目的是全面获得煤系有机质生烃特征。通过对草本泥炭和褐煤的热模拟实验液态产物饱和烃进行色谱—质谱分析得到,在泥炭和褐煤热模拟样品中均检测出丰富的甾族系列化合物,且以C29甾烷占优势。研究发现,随热模拟温度增高,C29甾烷相对含量减少,温度在350℃之后趋于稳定;而C27甾烷和C28甾烷相对含量具有增加的趋势,暗示了C29甾烷的去甲基效应。C2920S/(20S+20R)值和C29ββ/(ββ+αα) 值可以判识样品是否成熟或未熟,是良好的成熟度指标。∑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可以区分成样品成熟度。研究发现,在低演化阶段,泥炭和褐煤模拟曲线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高演化阶段,二者吻合较好。所以,对比研究泥炭和褐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对认识煤系有机质生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非常规天然气
  • 万丛礼,李钜源,金强,赵勇,杨志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88-109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断陷盆地岩浆活动强烈,火成岩分布很不均衡,并会侵入到泥页岩之中。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岩浆侵入显著促进其周围泥页岩热演化及页岩气生成;岩心观察证实,岩浆侵入过程中还使泥页岩产生大量裂缝。测井分析表明,侵入岩附近目前存在异常高压,它能够显著提高泥页岩对天然气的吸附量。综合分析认为,断陷盆地侵入岩周围页岩气成藏条件优越,是有利的富集区。

  • 张卫东,郭敏,姜在兴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93-109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全球范围的页岩气开发已经展开。页岩储层有其独特的属性,因此页岩气开发的第一步是了解页岩的特性,这需借助测井、岩心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评价,以便寻找有利的页岩气远景区。首先介绍页岩气远景区评价的一些主要指标,如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TOC)、含氢指数、干酪根类型、热成熟度(RO)、页岩矿物组分和渗透率等\.其次对页岩气储层评价的方法进行介绍,主要是测井法,归纳采用测井方式对岩性、裂缝等的识别和对岩石矿物成分、TOC、渗透率等的确定,并阐述实时LWD技术在页岩气储层特征识别方面的应用。最后,对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成功的开发对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刘小平,潘继平,董清源,刘东鹰,段宏亮,李华东,董谦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100-110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岩心、钻井及露头等资料,以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岩石学等为重点,对苏北地区古生界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二叠系(孤峰组、龙潭组、大隆组)等3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分析,指出苏北地区古生界3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高和热演化程度较高。与美国典型含气页岩相比,苏北地区古生界3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有机质丰度与之相当,部分地区的成熟度偏高。苏北地区具有形成页岩气的良好物质基础,古生界页岩气勘探潜力大。另一方面,苏北地区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普遍埋藏深,下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成熟度普遍偏高,后期多期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强烈,这些因素对页岩气形成、富集及保存等有着重要影响。

  • 天然气勘探
  • 赵玉莲,王宇超,苏勤,吕彬,鲁烈琴,吴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109-111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杂地质构造成像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叠前深度偏移能够使复杂构造准确成像,通过对比Kirchhoff积分法和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优缺点,给出叠前深度偏移实现过程中的数据准备、时间域模型建立、速度模型建立及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选择。利用Kirchoff积分法能够对目标线进行多次迭代优化速度的优势,获得准确的速度—深度模型,用2种偏移方法对研究区的不同资料进行偏移。应用实例表明,2种方法对复杂构造都能够准确成像,但对信噪比的依赖程度不同,在信噪比相对较高的区域波动方程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信噪比极低的区域,Kirchoff积分法更具有优势。经分析得出不同偏移方法对采用速度模型的精度要求不同,在具有不同信噪比的地区得到的成像结果表现为不同的效果。

  • 张军舵,杨午阳,王艳香,赵万金,王宇超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116-112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转换波地震勘探已成为当前地震勘探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转换波处理当中的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方位旋转方法、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转换波各向异性四参数速度分析方法以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套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将上述方法与技术应用于苏里格地区实际地震资料,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 天然气开发
  • 吴欣袁,练章华,孟英峰,魏臣兴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123-112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层模型中具有多条不规则天然裂缝,有的裂缝直达井壁,有的裂缝相互贯通,造成渗流规律复杂,运用常规的解析算法很难对其进行计算求解。采用有限元方法,基于ANSYS软件进行建模,模型中对地层和裂缝采用同一种材料,通过引入裂缝放大系数来区分并描述裂缝对流体导流能力的增大。模型中考虑了钻井液入侵造成的井壁和裂缝污染带,通过引入污染系数来描述污染带的渗透率下降。通过模拟计算得出2种模型的渗流压力场分布、渗流速度场分布以及全井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为完井方式的选择提供较为直观的理论依据。

  • 谢晓永,郭新江,蒋祖军,孟英峰,康毅力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128-113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11.06.1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泡压法测试得到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其包含多种储层损害内部和外部控制因素,能够反映连通喉道渗流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并对孔隙结构进行描述;进行水锁实验和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分形特征与储层损害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分形维数越大,水锁损害率和应力敏感损害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