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8-10
  

  • 全选
    |
    综述与评述
  • 戴金星, 胡国艺, 倪云燕, 李剑, 罗霞, 杨春, 胡安平, 周庆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471-48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东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多,主要为有机成因的烷烃气、无机成因的烷烃气和无机成因的CO23种类型。目前发现的有机成因烷烃气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的莺琼盆地(崖13-1气田、乐东22-1气田和东方1-1气田)、珠江口盆地(番禺30-1气田)、东海盆地(春晓气田)和台西盆地(铁砧山气田),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较重,δ13C2值大于-28‰,成因类型为煤成气;无机成因的烷烃大气田分布在松辽盆地的深层(如兴城气田等),天然气具有甲烷碳同位素较重(δ13C1值大于-30‰)、负碳同位素系列和R/Ra>0.5等特征;CO2气田(藏)分布较广,从北部的松辽盆地至南部的莺琼盆地均有分布,共发现有35个CO2气田(藏),这些气田(藏)具有CO2含量均大于60%,δ13CCO2值大于-8‰的分布特征。

  • 天然气地质学
  • 何家雄, 祝有海, 崔莎莎, 马文宏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488-49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资源丰富,CO2成因类型多,依据CO2通常的成因判识与划分参数及标准(δ13CCO2值和3He/4He值),可将其划分为壳源型(有机和无机)、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等3型4类。该区CO2运聚规律复杂,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及壳幔混合型成因CO2资源丰富、储量规模大,主要富集于西北部走滑伸展型边缘的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具有平面上分区分块、纵向上分层分带多期运聚成藏的规律,且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巨厚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火山幔源型成因CO2在该区资源规模相对较小,多分布在北部边缘的东区,即琼东南盆地东部Ⅱ断裂带周缘和珠江口盆地深大断裂发育区,且主要受控于火山幔源岩浆脱排气活动的CO2气源供给与深大断裂导气输送作用的有效配置。根据迄今油气勘探程度,南海北部CO2资源规模已逾万亿立方米,居国内之首,故颇具勘探潜力与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因此,如何综合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潜力巨大的CO2,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价值,促进和加快其资源化利用的进程和步伐,这是该区目前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所面临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 王香增, 杜海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497-50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对南海崖城13-1气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还不清楚,气田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动态、静态地质储量差异较大。因此,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崖城13-1气田的主力生产层位进行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开展综合研究尤为重要。崖城131气田勘探目的层段为古近系渐新统陵三段,主要形成于海陆过渡环境,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亚相主要为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储集砂体主要为中—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其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大于10%。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沉积微相。

  • 刘春, 张惠良, 韩波, 张荣虎, 陈戈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04-51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大量的钻井资料及岩心、薄片分析并结合测井和生产测试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少量长石、岩屑粒内溶孔、溶蚀逢、构造缝和微孔隙等储集空间,属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裂缝的异常发育为这种特低孔特低渗深部储层的高产提供了基础,在成岩阶段后期的改造作用及构造作用下,其储集条件明显变好,影响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有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构造作用、膏岩层、异常高压和埋藏深度等,其中构造挤压和溶蚀作用是其主控因素。

  • 林潼, 焦贵浩, 孙平, 王东良, 梁浩, 王志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13-51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岩石学、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成岩演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以玄武岩为主。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以杏仁孔和基质溶孔为主。储层研究表明,岩石组构影响了储层孔隙度发育的潜力,少斑、多玻璃质以及多气孔的火山岩,在后期的改造溶蚀过程中火山岩储集性能的改善较为明显;溢流相顶部的渣状熔岩层在后期的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储集空间是主要的油气层;火山岩储层中沸石受风化淋滤以及有机酸溶蚀作用形成的沸石溶蚀孔区带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区,纵向上沸石和绿泥石呈规律分布。

  • 刘俊田, 焦立新, 张日供, 覃新平, 闫立纲, 刘媛萍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18-524.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石炭系卡拉岗组火山岩储集层测井评价为例,应用测井和试油试采资料,结合钻井取心、综合录井和实验分析数据等资料,阐述了用常规测井方法评价火山岩储集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确定了火山岩岩性识别标准;通过对火山岩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研究以及对试油和试采层应用交会图法,确定了该地区有效储集层的下限标准。实际应用表明,用测井参数建立的火山岩储集层解释模型可以用于该区块火山岩储集层的定量评价。在提高岩性识别精度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可以有效预测火山岩储集层物性及含油气性,该方法为牛东区块探明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有效指导了该地区的勘探生产。

  • 刘喜顺, 郭建华, 张晓萍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25-53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研究区火山岩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演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区内6种火山岩的岩性特征及4个亚类储集空间的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区内主要的火山岩储层如安山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等的孔隙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认为火山岩原生孔隙因连通性差而不能形成有效储层,而经过后期改造作用,尤其是溶蚀作用和构造运动将大大改善火山岩的储集性能而成为有效储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火山岩储集空间的演化过程分为火山岩的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淋滤阶段、埋藏和构造作用阶段、溶蚀改造作用阶段和油气聚集成藏阶段5个阶段,并以安山岩和玄武岩为例,建立了火山岩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

  • 付伟, 赵俊兴, 刘丽丽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31-53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储集岩为粉细—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好;储层岩石经历了压实、胶结、压溶和溶解等一系列成岩作用,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结合压汞分析、孔隙组合分析,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认为长4+5油层组的储层类型可分为3类,Ⅰ类、Ⅱ类储层为较好的储层,是当前技术条件下主要开发利用的储层。

  • 肖永军, 徐佑德, 王德喜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38-54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岭断陷东部火山岩气藏具有储量规模大、丰度高、气层厚度大、储集物性好、单井产量高的特点,是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通过对该区火山岩气藏成藏要素研究,认为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湖—沼相暗色泥岩和煤系地层为主力烃源岩;营城组上部中—酸性火山喷发岩为主要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根据长岭断陷火山岩气藏成藏特征,总结出3种成藏模式,即构造成藏模式、构造—岩性成藏模式和火山岩岩性成藏模式,其中构造—岩性复合型成藏模式为研究区最主要成藏类型。

  • 金惠, 魏国齐, 杨威, 朱秋影, 谢增业, 施振生, 刘满仓, 沈珏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44-54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地震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通过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将安岳—潼南地区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丘状和上超充填2种地震相模式。根据地震反射单元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反射波终止类型、频率、振幅、连续性和层速度等多项地震参数,识别出平行—亚平行、丘状、充填、前积等5个大类地震相和亚平行波状变振幅低连续、上超充填等8个亚类地震相。利用过井地震剖面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测井相对应关系,分析地震相地质意义,预测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

  • 夏明军, 曾大乾, 邓瑞健, 姜贻伟, 毕建霞, 靳秀菊, 谭国华, 苗菁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49-556,56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光气田长兴组不仅发育生物礁相储层,而且随着普光6井生屑滩相、砂砾屑滩相储层和302-1井鲕粒滩相储层的发现,表明滩相也是长兴组重要的沉积相类型。普光气田长兴组晚期演化为台地边缘,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为特征,结合开发井礁滩相的测井模式聚类识别,生物礁相发育在普光5、普光6、普光8、普光9、毛坝3等井区,滩相分布在普光2、普光4、普光6、普光7、102-1、302-3、302-1等井区,其相带狭窄,近似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长兴组储层主要为一套礁白云岩、亮晶鲕粒云岩和残余颗粒云岩,以高中孔、中高渗,孔隙型储层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以及溶蚀扩大孔为主,裂缝和压溶缝合线次之,具有较好的物性特征。长兴组生物礁和边缘滩相储层是普光气田继飞仙关组鲕粒滩后又一个具有巨大勘探潜力的储层类型。

  • 李宏军, 刘国全, 石倩茹, 肖枚, 段润梅, 杨子玉, 曹国明, 赵林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57-56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歧口凹陷西南缘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受斜坡背景控制,发育不整合、上倾尖灭、孤立砂体、颗粒灰岩等多种类型构造岩性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通过剖析歧口凹陷西南缘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与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指出下步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勘探方向,对歧口凹陷今后的油气勘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
  • 乐友喜, 杨丽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63-57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囊括了众多现代地震新技术,涉及到众多数学方法,与石油地质、测井和油藏工程等众多学科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分析大量地震信息,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油气检测、储层预测、油藏描述、油藏监测、沉积相划分、断层识别及构造分析等石油地质问题。通过模型和实例分析研究了储层地质特征、地质与地球物理参数的相关性、地震属性的有效性、储层预测的基础地质条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

  • 苏勤, 贺振华, 田彦灿, 李斐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71-57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部前陆盆地高陡复杂构造带地震资料的准确成像已经成为制约该类地区地震勘探的瓶颈,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由于其自身算法及适应性的限制在这类地区难以准确成像,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原理及优势,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和实现方法;然后针对常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高陡构造偏移归位困难等问题,实现了一种叠前时间偏移、叠后和叠前深度偏移相结合,运用最佳拟合法准确求取速度模型;最终实现叠前深度偏移,准确落实构造的方法。此外,针对二维测线资料偏移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的有效性。

  • 张建伟, 宁俊瑞, 王红旗, 徐蔚亚, 姜大建, 孙建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76-58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地表多以沙漠覆盖,沙丘与沙山较发育,油气聚集区多分布于山地陡构造部位,这类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复杂地表与复杂构造导致地震资料精确成像的处理难度非常大,主要表现为:大沙丘静校正问题严重,地震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速度场横向变化剧烈,复杂构造精确成像难度大。基于此类问题的复杂性,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思路和处理措施,在处理技术关键点上多下功夫,如沙漠静校正处理技术、沙漠区叠前去噪技术、山地复杂构造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等;同时重视基础处理工作,如精细速度分析和精细初至切除等;最后,结合地震解释人员意见,利用地质背景知识开展速度建模工作,经过优化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参数,最终得到一个较好的成像处理结果。

  • 张恩嘉, 王西冲, 梁栋, 唐小彪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81-58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小波束域波场分解和传播在空间和方向上的双重局域性,将小波束域波场依据相应的外推公式进行延拓,最终应用成像条件求取成像值。在地质目标处选取多个成像点,可以得到面向目标的控制照明偏移成像,在多个层位上选取多个成像点进行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可以得到整块区域的成像。 针对Marmousi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小波束偏移的有效性及其在提高计算效率方面的巨大优势。通过照明,选择面向目标的有效照明小波束,进行部分小波束偏移,可以提供更好的成像质量和计算效率。

  • 史晓辉, 何亨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86-59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柴达木盆地某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时,发现了一条特强振幅异常。从异常反射特征、构造和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推测其可能由“地震平点反射异常”引起。同时,还阐述了将该异常解释为“地震平点反射异常”存在的诸多疑点。在对强振幅异常反射特征进行分析时,应用MDI技术,做了二维地震剖面烃类检测,提高了可信度。

  • 天然气地球化学
  • 王治朝, 米敬奎, 李贤庆, 颉保亮, 李学专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92-59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源岩生烃模拟实验是油气资源评价、油气源对比等方面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进步,生烃模拟实验方法得到了改进。目前,生烃模拟实验方法按照体系的封闭程度分为开放体系、半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3种,不同的实验体系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模拟实验方法。温度是影响源岩生烃模拟实验的最主要因素,实验过程中实际反应温度测定准确与否主要由实验体系的结构决定。对不同类型源岩样品,开展同一体系、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系统生烃模拟实验,探讨温压条件对源岩生烃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平兰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598-60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密集取样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剖面,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成因法对泰州组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高邮凹陷泰州组二段中上部的暗色泥岩对油气成藏作用不大;泰州组二段底部的“六尖峰”段泥岩、泥灰岩有机碳平均1.54%,干酪根为Ⅰ型和Ⅱ1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高邮凹陷剩余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分别为4 254×104 t、1 293×104 t,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 钱诗友, 曾溅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603-60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6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地层水为矿化度较高,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Na++K+为主的氯化钙型水,rNa/rCl平均值在0.92~1.12之间,rSO4×100/rCl平均值在3.68~5.73之间,rCl—Na/rMg平均值在-0.52~5.37之间;剖面上,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成分和离子比值随深度表现为阶梯式增加型、增加—减小交替型和变化混乱型3种变化类型。平面上,沙河街组矿化度由凹陷边缘向中心递增,并且沙三段—沙一段矿化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央断裂带附近;沙河街组现今地层水总体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但同一地层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水的流体动力环境相差较大,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条件也相差较大;在地质历史时期流体曾沿中央断裂带由深层向浅层运移,且中央断裂带受大气淋滤水影响较弱,有利于后期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 张磊, 张敏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610-61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GC/MS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绿参1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绿参1井烃源岩总有机碳、生烃潜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等研究,结果表明:N21层段为一般烃源岩,深部E23—E13层段属很好的烃源岩;烃源岩抽提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变化较大,有单峰型和双峰型;烃源岩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除部分层位伽玛蜡烷含量较低外,总体上伽玛蜡烷较高,指示烃源岩沉积环境还原性较强。

  • 天然气水合物
  • 张鹏, 吴青柏, 王英梅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616-619,62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可探测土壤内部水含量变化的p-|meter探头开展了甲烷水合物形成与分解过程中多孔介质内部水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研究方法可有效探测实验过程中多孔介质内水含量变化。通过研究指出:水合物生成时会对介质内的水产生吸力,将水向水合物处抽吸;水合物分解时会释放水,使介质内水含量增大;温度升高会使存于多孔介质内毛细管中的水向下流动;水合物在粉土中的二次形成范围比一次形成范围更大。

  • 蒲晓强, 陶小晚, 张会领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620-62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海北部陆坡海域具有十分有利的水合物生成和赋存的构造、沉积等条件,从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2个方面对近期南海北部陆坡的水合物勘探工作和成果进行了综述。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主要包括:地震剖面出现BSR、阻抗空白带、速度及振幅结构(VAMP)异常等;地球化学证据有:沉积物孔隙水氢氧同位素、孔隙水离子浓度、酸解烃、自生矿物及碳硫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异常。这些证据显示南海北部陆坡的西沙、东沙和台西南等海域具有较好的水合物勘探前景。

  • 气田开发
  • 张枫, 董萍, 秦建敏, 李玉江, 邓以清, 易继贵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627-63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渗透储层孔喉细小,比表面大,渗流阻力大,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这些因素增加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难度。因此,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必须克服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才能在注采井间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从渗流力学出发,采用2种方式对低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推导。根据我国部分已开发低渗透油藏建立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经验公式,计算了在不同注采压差和渗透率条件下的极限注采井距。

  • 张玉梅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631-63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井是近年来普遍应用的一种先进钻井技术,其具有水平段泄油面积大,最大限度地裸露油气层,增加出油气厚度,提高油气井产量和采收率的作用。台H5-1井是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的第一口水平井,也是一口长井段水平井,设计水平段长1 000 m。根据台南气田第四系(Q1+2)特性,分析了该气田存在的施工难点,提出台H5-1水平井钻井完井工艺的技术对策是:优化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完井工艺、控制井眼轨迹的地质导向技术等。

  • 张涛, 陈娅南, 程建文, 孙德强, 杨联系, 邱北军, 曹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4): 636-64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4.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是气田开发中一个重要环节,地面集输工艺水平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气田开发总体技术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好坏。主要介绍了涩北三大气田的地面集输工艺,采取多气层同时开采,集气站实行混合布站方式,采用“高压采气,站内一次加热、节流、常温分离,高、低压2套集输管网,分气田集中脱水、集中增压”总的集气流程。在国内外大型整装气田中,较早提出并实现了高低压2套集输管网,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大大节约压缩机电力消耗,降低工程造价;采气管线同层串联工艺,改善低产井的热力条件,减少采气管线长度,减少集气站进站阀组及节流阀组数量,降低投资;集气站实现“无人值守,站场巡检”模式建站,实行无人值守数字化技术;针对气田出砂出水的特性,研制出适合气田气质特点的分离器等专有专利设备。整个地面工程落实“优化、简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为其他气田的地面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