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生宙共发生了17次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这些事件的特征是玄武岩的强烈喷发,铀矿的大量形成、海相含铀放射性黑色页岩的聚积和高强放射性环境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物群的大量灭绝和新种属的出现。最大的三次事件(V―∈,D―C,J―K)分别经过2.16~2.17亿年出现并与第Ⅰ、Ⅱ、Ⅲ银河年分别对应。在每一银河年内平均约隔30Ma发生一次类似事件。这类事件的周期系统由3个大周期(3个银河年)和17个系列事件组成。
研究了里菲纪和显生宇俄罗斯西伯利亚克拉通叶尼塞―拜基特地区和中国塔里木地台地质构造之比较分析结果,主要与其含油气性有关。在里菲纪和文德纪―古生代相同大陆边缘和内克拉通地球动力环境中,两地区均得到发育。在这一时期,造就了大量有利于有机质聚集和烃生成的火山成困―陆源―碳酸盐沉积物。大约850×10~6年前,两地区经受了剧烈的褶皱运动。在中、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球动力环境在两区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新生代,在西伯利亚新生界实际上缺失,而在塔里木地台其厚度则达8000~10000m,并具有含油气性。
评价认为西西伯利亚北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为100万亿m3、工业可采储量为50万亿m3。论述了煤系地层生气理论,介绍了生气量和气分配平衡的评价方法、碳氢同位素垂直分带性特征和综合地质―地球化学指标预测油藏、气藏、凝析气藏、油气藏和气油藏的方法。
介绍了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对美国深部未发现天然气的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简要比较了USGS评价结果与其它评价机构评价的差异,列出了美国深部天然气资源评价工作的发展方向。
深部(>5000m)含油气远景评价具有不容置疑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通过干酪根样品的高温裂解实验和分析,论述了油气形成的深部分带性,讨论了不同实验样品(干酪根和岩样)的不同实验结果。
以南里海西缘为例,论述了深埋层含油气性的地温前提条件。指出:地温值随地层深度增大而增加;最高地温梯度值赋存于褶皱的拱顶部分;地温值反映了热流值与岩性―岩相的互依关系,会蒙脱石的粘土具有很高的导热性;石油密度升高,温度升高,总矿化度升高。为了解决深埋层的含油气远景问题,认为应加速超深部普查钻探工作。
介绍了秋明СГ―6超深井和提马诺―伯朝拉含油气省科耳瓦深井剖面上的异常高层压带及特征,总结了深部异常高层压带的发育特性。
研究了秋明СГ―6号井6424~7502m段下三叠统―上二叠统(?)沉积―火山成因层有机质中不溶成分和沥青成分。该层存在少量生油气的暗色粉砂岩和薄泥板岩,从这些岩石提取的深成作用晚期第Ⅲ阶段的不溶有机质具有很强的包裹结构特征,但还远不如石墨。沥青质在随深度增加不断脂化的同时经受了破坏作用,破坏作用是缓慢进行的。所研究沉积―火山成因岩的含油远景不大。
从无机观点论述了天然气的成因。综述了Gold的天然气“地球深部成因”学说。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已经完钻的超深井及其新发现,认为应加强深部天然气的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