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1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9-10-20
  

  • 全选
    |
    论著
  • 张晓宝;徐永昌;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5): 1-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几年天然气地球化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的若干新进展,包括:①天然气作为地下动力成藏过程示踪剂的研究;②天然气同位素及其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③不同类型有机质成气的模拟实验研究;④油气之间同位素分馏的模拟实验;⑤非烃地球化学研究;⑥天然气同位素分馏理论研究;⑦深盆气研究和⑧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等八个方面。

  • 张树林;李绪宣;姜立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5): 7-1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我国海上首次采集的多波地震资料对莺歌海盆地3个构造的地下岩石介质的各向异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很有意义的结论。

  • 陆友明;牛瑞卿;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5): 12-1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封闭性断层的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定性、定量预测的方法,讨论了泥岩(粘土/页岩)涂抹、挤压和地球化学作用对断层封闭性的影响和作用,使用CSP、SGR和SSF方法定量预测断层的封闭性。并应用上述方法研究了巴楚地区色力布亚断裂的封闭性。

  • 付广;付晓飞;吕延防;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5): 17-22.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盖层与烃源岩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的分析,认为当盖层空间展布面积大于烃源岩分布面积时其对油气的聚集与保存才是有利的,否则是不利的。盖层的空间发育部位控制着不同类型油气聚集圈闭的形成,在斜坡区、古隆起顶部、凹陷中心和古隆起上方受盖层控制分别形成地层超覆、基岩风化壳、砂岩透镜体和受背斜控制的各种类型圈闭。盖层的毛细管封闭能力、压力封闭能力和烃浓度封闭能力的形成时期只有与烃源岩的大量排烃期分别合理匹配时,才能有效地封闭住烃源岩排出的与之对应的不同相态的油气,否则造成大量油气散失。

  • 阳安成;李德茂;赵儒;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5): 23-2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带评价是勘探中进行局部评价的基本单元,其含油气地质概率是勘探者部署规划时决策的重要参数之一。区带含油气地质概率分析方法是根据盆地目前勘探状态下所获的地质资料对区带含油气性进行地质分析、计算得而得到区带含油气的概率。此方法的规则信度模型是根据评价区油气聚集带的控制因素及影响控制因素下的若干基本地质事件而建立起来的,同时对于反映地质基本事件的资料的质量以及反映地质实体程度作为参数参加运算。运用此方法对阜新盆地中部三个区带含油气地质概率作了分析,认为清河门区带是阜新盆地最好的含油气区带,其概率为0.84。为勘探者提供了重要勘探依据。

  • Bernhard Cramer; Bernhard M.Kroos; Ralf Littke(德国); 刘全有(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5): 28-3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已有一些模型把13CH412CH4的生成当作初期裂解的一系列平行初级反应来计算天然气(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把同位素分馏的类型和已建立的天然气生成的动力学模型结合起来。沉积有机物形成的甲烷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取决于有机质中甲烷母质的初始碳同位素比值和来自相应母质中12C和13C甲烷之间活化能的内在差异。在开放体系的裂解实验中,新模型对于δ13C观察值的变化能给予理论解释和数学描述,能模拟出任何地温下热成因气中甲烷的碳同位素值。对西伯利亚西北部的Pokur组中的2个含煤岩样进行模拟实验,得到了与Pokur组气藏天然气接近的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42‰~-54‰)。这一发现支持了在成熟阶段早期的天然气热解成因。

  • C.D.Laughrey;F.J.Baldassare(美国);李真(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5): 38-4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西宾夕法尼亚和东俄亥俄州22口气井、5个岩心的气体样品,采取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解释了阿巴拉契亚中央高原区天然气体的成因及与其可能来源的相关性,并评价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 WGC,穆巧婷(译),辛小萍(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5): 48-5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