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第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8-12-20
  

  • 全选
    |
    论著
  • 孙斌;赵庆波;李五忠;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9(6): 1-1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8.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煤层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初步预测煤层埋深300~1500m范围内煤层气总资源量约25万亿m~3。认为中国煤层气成气条件有五种类型: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局部热动力变质作用,深层水交替热变质作用,区域压实变质作用和构造应力变质作用;和煤层气气藏有四大类型:压力封闭型,承压水封堵型,顶板水网络状微渗滤封堵型和构造封闭型。根据煤层气选区评价原则,选出了八大煤层气勘探有利区和26个有利目标区。认为沁水盆地南斜坡晋城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东斜坡吴堡地区是目前煤层气勘探最有利的目标,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这两个地区都进行了勘探,前景非常可观。还指出,石油公司应加强煤层气的高产富集规律和选区评价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煤层气勘探的评价方法和特殊的工艺技术,尽快建立2~3个试验区,加紧地质研究和现场工艺技术试验,力争尽快拿到中国第一个大型煤层气气田――沁水煤层气气田。

  • 李剑;张英;蒋助生;罗霞;李志生;谢增业;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9(6): 11-1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8.0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气源岩对比的新方法。以莺―琼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渤海湾盆地为例,探讨了新方法在煤成气气源对比研究上的应用。

  • 付广;张发强;吕延防;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9(6): 20-2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8.0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结果和油气田实际资料,对厚度在泥岩盖层的空间分布、毛细管、压力和烃浓度封闭能力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全面研究。认为:厚度越大,泥岩盖层的空间分布面积就大(即使被断裂破坏,也不易失去横向分布的连续性),毛细管封闭能力、压力封闭能力和烃浓度能力越强;相反,泥岩盖层空间分布面积小(被断裂破坏易失去横向分布的连续性),毛细管封闭能力、压力封闭能力和烃浓度封闭能力就弱。

  • 裴韬;鲍征宇;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9(6): 26-2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8.0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简要介绍移动平均、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比较了三者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过程中去除噪声效果的优劣。通过在塔北雅克拉―轮台地区地球化学勘探的实际应用。认为小波变换是一种理想的数据处理方法。

  • 陈安定;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9(6): 30-3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8.0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陕甘宁、江苏地区油伴生气和日本、阿曼地区热泉气资料分析,认为:地下富氮气体中的氮主要来自大气――即由地面水下渗引起的过饱和脱出;天然气中有机成因氮一般仅有5%以下的浓度,凡超过此浓度的含氮气体应指示曾经或至今发生的地面水缓慢交替现象。

  • 夏征义;周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9(6): 34-3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8.0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数据库技术及中国主要含气盆地地温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 陶明信;张晓宝;李晶莹;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9(6): 38-3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8.0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110-01-05-02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周兴熙;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9(6): 40-4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8.0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西部大宛1井2391~2394m井段康村组含气水层和克拉苏1号参数井5116.5~5122.5m井段由垩系含气层中采到的两个气样,其δ~(13)C_1高达-17.3%~-17.9%,其C_1~C_4系列碳同位素呈现明显的反序。指出:两个气样的启示是库车坳陷天然气资源中或多或少的有深成无机气的贡献,其潜力很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