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苏北盆地部分油气藏(井)中He的含量很高(0.08%~1.34%),达到或超过了工业品位;其~3He/~4He值为1.75×10~(-6)~4.9×10~(-6),是含幔源氦的同位素组成特征。通过对区域构造、盆内构造、壳幔结构、岩浆活动、成藏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这批幔源氦气藏形成于裂谷伸展构造环境,而幔源挥发份的上升运移与深断裂和幔源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包括苏北盆地在内的大陆架裂谷区是寻找幔源氦资源的有利地区。
根据莺歌海盆地富CO_2天然气分布富集规律,采用地质综合分析类比方法,在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盆地高CO_2风险区进行了初步预测,指出了本区纵向上存在两个低CO_2富烃气带,平面上分布有三大低CO_2富烃气区,其中尤以超浅层含气模糊区带最佳,是近期勘探的新领域。
多项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的煤岩以脂质组和富氢镜质组占优势,绝大多数属于Ⅱ型有机质,少数接近于Ⅰ型有机质。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区的煤具有良好的成烃条件。研究区内业已发现的以煤成油占优势的工业油气藏进一步证实了该区Es_3上段的煤具良好的成烃潜力。
介绍了世界主要产煤国的煤炭资源量和与煤层气开发有关的煤、煤层的物理特性以及煤层气的开发技术,指出了煤层气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介绍了澳大利亚东部二叠系煤层的构造背景、构造形态和类型,评述了其储存甲烷气的各种因素,预测了澳大利亚东部二叠系煤层的甲烷储量,提出了评估甲烷储量的品位界限。
通过对美国两个产煤层甲烷气的盆地,即含气量较富的圣胡安盆地与含气较贫的桑德沃什盆地的地质和水文情况的对比研究后发现:煤的分布和级别、气的含量、渗透率、地下水流及沉积和构造背景及其相互影响的最佳配置是决定一个盆地煤层甲烷气产能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