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6-02-10
  

  • 全选
    |
    天然气地质学
  • 王屿涛; 况军; 丁安娜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1): 1-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相对较低。纵向层系上,二叠系和侏罗系天然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93%;横向分区上,西北缘和南缘天然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75.3%。研究表明:盆地天然气的分布和丰度主要受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控制;生物成因和深源成因天然气显示活跃,分布广泛;天然气类型及气藏分布基本受盆地不同时代两大生烃区的控制;盆地腹部高压/超压可能造成油气演化滞后,使理论预测与实际勘探不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勘探方向和目标区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 沈平; 陈践发; 陶明信; 张同伟; 张启明; 张泉兴; 黄保家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1): 9-16.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收集的莺歌海盆地20多个天然气样(其储层深度分布在1280m~2664m),分析了该盆地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指出:天然气中烃类气以甲烷为主,气体偏干,C1/∑C(1-5)多数大于0.95;甲烷碳同位素偏重,δ13C1为—37‰~—31‰,δ13C2值均大于—28‰,为Ⅲ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特征,δ13C213C313C4,且三者相互间差值小,天然气演化程度高。根据莺歌海盆地地层埋深与镜质体反射率(R_o),说明这些气体应从下部运移而来。通过对地层埋深与R_o和Ⅲ型母质有关的δ13C1与Ro的关系,进行天然气垂向运距的计算,追索源岩的可能埋深在3364~3982m或更深部位。其天然气除源于莺歌海盆地莺-黄组外,其下层上第三系梅山组将成为盆地供气的重要来源之一。天然气中氦同位素3He/4He值为10-7~10-8,主要源于地壳,氩同位素具低比值40Ar/36Ar为302~326),呈上第三系特征,表明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主要源于上第三系深部层有机母质达到高成熟阶段形成的天然气,并经中-长距运移在浅部储层聚集成藏。

  • 郑德文; 杜秀芳; 姜雪莉; 徐宗谦; 梁世君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1): 17-2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吐哈盆地封盖层的物性特征、吸附与扩散特征、测井与地震特征。通过大量的微观参数与封盖性能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台北凹陷三套区域性盖层的有利区带,并指出了该盆地近期寻找天然气以及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 赵儒, 曾凡质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1): 26-2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风化壳圈闭含气性评价专家系统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陡斜坡北区下古生界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顶部风化壳上的残台、残丘圈闭的含气性做了评价。评价首先是在分析天然气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的,然后赋值于评价专家系数的叶节点。通过本系统的计算、逻辑推理、判断,在一定的原则标准下再分级评价。北区含气性评价结果为:1号、4号、6-7号、8号及11号圈闭是含气性较好的圈闭,应是勘探的重点。

  • 刘文彬; 罗大恒; 伏万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1): 30-3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陕甘宁盆地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广泛分布有天然气。紧邻天然气储集层之上的泥质岩直接盖层的扩散系数介于10~(-7)~10~(-9)cm~2/s之间,而非含气层之上的粉砂质泥岩则为10~(-6)cm~2/s;泥岩多为10~(-8)cm~2/s,个别样品为10~(-9)cm~2/s。这一中等级别的封盖条件是造成该地区上古生界气藏单井产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 刘震; 张万选; 曾宪斌; 邵新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1): 34-3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温和地层压力是含油气盆地内控制油气生成和演化的两个最基本的物理参数。本文认为,地温与地层压力构成地下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在该系统中,地温与地层压力保持直线关系。含油气盆地一般包含若干个直线状的地温-地层压力系统,这些直线状的系统又在垂向构成复式温-压系统。复式温-压系统可分为高压型和低压型两类。

  • А.Э.康塔洛维奇等; 李霞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7(1): 39-4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6.0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西伯利亚塔林油气聚集带下侏罗统地开石的类型、形状及其晶格结构有序度指数、相干散射面和相对平方根误差等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该地开石为快速成岩作用成因,而不是热液成因。认为该项成果有利于预测大型油气田分布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