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和层序地层学沉积模式以及层序地层学的勘探特点。阐述了层序地层学在碎屑岩体系和碳酸盐岩体系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指出:在当前,层序地层学原理主要用于井少的勘探新区、井多的成熟区和正在开采的地区。
深水牵引流沉积包括等深流沉积和内潮汐、内波沉积两种类型。本文综述了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历史、现状与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通过对民和盆地侏罗系油、气、煤共生沉积序列沉积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侏罗系沉积为河湖相沉积,其中中侏罗统窑街组含有大量的可采工业煤层和生油岩,控制油气分布的储集层是中上休罗统的湖泊三角洲相的砂体和河流相的河道砂体及天然堤砂岩层。油、气、煤共生沉积序列与油气关系的研究对在民和盆地内寻找油气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层序地层学提供了预测地下碳酸盐岩中潜在孔隙的方法。边缘台地沉积层内的绝大多数孔隙是在海平面低水位期因地表裸露、受大气溶解作用形成的。孔隙的发育是白云岩化作用的结果,同时保留有原生孔隙。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碳酸盐岩中的孔隙发育同层序地层有着内在的联系:①在灰岩中,边缘台地内形成孔隙的大气溶解作用早于再沉积作用;②孔隙发育发生在沉积物再沉积进入到边缘台地环境之后不久的白云岩化过程中。
重点讨论了成因法以及如何应用成因法来预测储集体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等,以期达到储层定量化描述的目的。
本文根据储层物性参数的非均质性,将地质统计学与分形几何学相结合,通过建立物性参数的空间相关模型与非均质模型,从而建立物性参数的预测模型。根据该预测模型即可建立定量的储层地质模型,进一步建立储量分布模型。
本文根据盆地北部352口井天然气烃类和非烃类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及烃富集系数,提出了盆地北部天然气横向分为四个区,垂向分为四个带。探讨了天然气中主要烃类与非烃类以及天然气密度和分子量的平面与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化范围及不同埋深下的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