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带上的重点预探井--玛2井在上二叠统乌尔禾组(P_2w)获高产工业油气流。通过对该油气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玛2井原油具湖相腐泥型-混合型成油特征;天然气为油型气(伴生气),但可能混有少量早期生物气。通过与西北缘断裂带主体油气的对比认为,两者之间具有相同的生源,但成熟度具明显差异,前者为高成熟期的演化产物,后者则为成熟期演化产物。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具体地质条件指出,西北缘油气的分布基本上遵循着差异聚集规律,斜波区应是今后寻找高成熟油气藏和过成熟裂解气藏的有利地区。
过渡带气形成的地质特征 过渡带是沉积盆地沉积成岩演化阶段有机质与无机矿物互相作用转化的地球化学作用活跃阶段。在温度压力较低的条件下,有机质在粘土矿物和金属离子等催化作用下,通过脱羧、脱基团和综合作用形成天然气,其形成有特定的岩石、有机质等地质、地球化学条件。 2 过渡带气的地球化学组成分布 由于过渡带气形成受源岩母质类型及其丰度和形成聚集过程等因素影响,气体组分变化。
依据松辽盆地天然气勘探实践,将天然气划分为湿气、干气、凝析气三种类型。湿气主要以油型气为主,其分布形式为气顶气、夹层气和纯气藏气;干气主要以煤成气和次生气藏形式出现;凝析气仅在个别探井中发现。本文主要阐述湿气岩心的含气产状特征。综合测井、试气和地化等资料分析判断天然气藏产状。并指出,及时认真观察试验刚出筒岩心的含气产状特征,直接关系到探井是否下套管及下步勘探部署。
在油气生成模拟实验中充分考虑了作为有机质载体的粘土矿物这一因素。经做对比实验发现,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成熟演化确具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①加速了有机质的成熟;②有机质的生气率明显增高;③在较低成熟度时使生油率降低,较高成熟度时则使有机质的生油率大幅度增加。文中还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认为粘土矿物的影响在油气生成实验模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本研究主要包括:陆相湖盆沉积的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板桥凹陷第三系(凝析油气田);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的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气田);含煤地层的华北石炭-二叠系、吐哈盆地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成油气田);东部深层气田以及四川盆地白垩系-震旦系(油气田)。分析样品2000余块,并分区进行了初步总结。
通过对川西坳陷不同构造须二气藏中凝析水水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凝析水的成因机制;定量计算了凝析水的水量,提出了分布规律及在勘探中的意义,指出凝析水在天然气开采中的作用及对储量计算的影响。
简述了异常地层压力地质概念模型。依据压实原理、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详细地论述建立与地质概念模型相对应的异常压力数学模型的方法。所建立的异常压力数学模型客观地反映了压实、生烃、水热和蒙脱石脱水作用对形成异常地层压力的相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