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我国辽河盆地、东濮坳陷、莺琼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及吐哈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实践,从天然气二次运移原理和现象出发讨论了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聚集特点。在此基础上,强调了盆地类型对天然气运移特点的控制作用,将天然气二次运移划分为八种运移模式,并对鄂尔多斯上古生界及下古生界气藏进行了盆地模拟,恢复了古流体势及天然气饱和度的演化。
本文从室内试验及实例剖析入手,研究了甲烷碳同位素、iC4/nC4、C2+/Cn等八项指标在运移、水溶,散失中的变化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气的真实归属应为“运移气”的观点。同时,利用筛选出的五项指标——δ13C1、Δ(δ13C1—δ13C2)、iC4/nC4、C2+/Cn和δ13C2,展开了对天然气运移、聚集、水溶、散失、成因的一体化判别。最后,尝试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勘探,开展详探区评选、气-水关系带划分及钻井周围含气状况预测等。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天然气运移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实验;第二部分——天然气运移的现场实际研究;第三部分——天然气运移的地球化学指标综述及地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