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第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4-04-10
  

  • 全选
    |
    论著
  • 张树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1-8.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常梯度法进行射线定位,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本文采用ART1算法求解大型稀疏病态方程组。利用计算机数字模型(目前缺乏实际井间资料)进行井间速度重构试验,证明是可行的、适用的。

  • 刘东海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9-1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地介绍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动向、优势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作为油气资源勘探的先行,GPS前景广阔。

  • 杨瑞召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12-1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中,Bradley和Powley提出的“异常压力流体封隔体”(abnormallypressured fluid compartmen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新概念。研究表明,流体压力封隔体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甚至破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了解盆地中流体压力的分布情况、封隔体及封闭层的几何形状可以加深对油气藏规律的认识,使勘探战略更加明确。同时还可提高钻井成功率,在钻遇异常高压时减少事故的发生。

  • 付广;姜振学;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16-20.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覆盖层(或区域盖层)不仅控制着含油气盆地内油气的纵向分布规律,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对天然气通过直接盖层(或局部盖层)的扩散又有着屏蔽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有无上覆盖层存在的情况下,天然气通过直接盖层扩散量大小的比较,定量分析上覆盖层的屏蔽作用的大小,并对松辽盆地昌德气藏的上覆盖层(青山口组泥岩)的屏蔽作用进行实例分析。

  • 孙永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21-2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3年10月10日《莫斯科新闻》报报道了该报驻柏林记者尤里·什巴科夫撰写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世界的天然气储量可以长期保证供应 按1993年初统计,全世界可采的天然气储量约有124万亿立方米,若加上补充的资源量总计约222万亿立方米。1992年世界天然气的总开采量为1.8235亿立方米。因此,全世界稳定的天然气可采储量差不多够用60余年,而加上补充的资源量天然气的使用期限可延长至160多年。按地质学家们的意见,借助于钻井钻探寻找天然气田。全世界仅研究了很小 。

  • 刘进琪; 朱岳年;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22-2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萨克蒙托盆地天然气中氦的同位素比值(3He/4He≈0.11RA~2.75R4)研究表明,该盆地所产天然气部分具有幔源的特征,即1~34%的氦是地幔来源的。同时,3He/4He比值与CH4/4He比值之间的回归方程,提供了地壳和岩浆末端层之间的二元组分混合的证据。将该回归方程外推,使CH4/4He=0,则可得到一个3.84RA的岩浆末端层的3He/4He比值,即相当于一半的典型地幔氦的同位素比值。这说明岩浆末端层实际可能代表的是一个地幔和地壳氦的混合层。由这种二元组分混合层来源的气体,可用纯甲烷、放射性成因的4He,或3He/4He≈06RA—1.0RA的高N2—He气体的加入所解释。岩浆末端层的CH4/3He比值变化很大(0~3×109),且人类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萨克蒙托盆地某些气田中相当一部分甲烷可能是地球深部来源的。然而,具有最高3He/4He比值(2.75RA)的气田(穆恩本德气田)是与潜伏的上新统-更新统侵入岩相关的,因为这些侵入体上拱沉积岩层而形成了烃类聚集的圈闭。这些气田中的甲烷可能是通过入侵岩体向沉积物迅速传递热能而使有机质热解形成的。此外,盆地西部气田中的甲烷表现出深源沉积物形成运移的特征,但局部地区甲烷可能是由微生物作用形成的。

  • 张玉清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28-3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的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大约占20%。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缓解石油危机等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对此及有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李霞;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31-3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软件包“STATPR”可通过专用电子计算机解释共深点资料,其目的是研究上部剖面。无论是利用爆炸震源还是非爆炸震源所得到的野外共深点的普通地震图初始记录,都可作为原始资料。软件包的主要功能: ①以自动方式或交互方式,利用共炮点记录的地震图或给定时间窗口的等炮检距测线进行同相轴追踪;②在屏幕上校正初始和随后到达的追踪同相轴,并从中选择出剖面上部不同类型的相应波。

  • 85-102-02-02专题组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32-33.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亚(或欧亚)侏罗系巨型煤成气聚集带,是戴金星1984年在“全国首届天然气(含煤成气)资评座谈会上提出的。戴金星根据煤系成气的理论及该巨型带西部(前苏联地区)卡拉库姆盆地发现大量煤成气田的事实推断:巨型聚集带东部的准噶尔、吐-哈、塔里木、三塘河及伊梨等五个煤系分布面积大于100KM~2的盆地“煤成气远景最佳”,“发现煤成气田可能性很大“。

  • 赵登林; 纪有亮;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34-35.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本地质概况 东濮、济阳、下辽河坳陷为下第三系断陷湖盆。地层沉积特征以碎屑岩为主,岩石类型为砂岩、砾岩、粉砂岩。东濮凹陷发育盐膏岩,对成气成岩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砂岩以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为主。砂岩颗粒为次棱角、次园状,反映结构成熟度及成分成熟度为中-低。粒度概率曲线既有牵引流沉积又有重力流沉积。其砂体类型丰富,既有沿盆地边 。

  • 85-102-06-3-4专题组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36-37.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川东地区石炭系是四川盆地的主要产气层。石炭系由碳酸盐岩组成,厚度一般为20—50米。孔隙层发育在白云岩内。有效储层厚度10—30米。1 气水分布规律 根据圈闭成因和形态,石炭系圈闭类型可分为构造圈闭和地层-构造复合圈闭两大类,其中构造圈闭又分为主体背斜和潜伏背斜两个亚类。主体背斜地表出露三叠系雷口坡组成嘉陵组,地表与地腹石炭系构造为同心褶皱,地腹构造轴线向缓翼偏移,地腹构造陡翼多直。

  • 惠荣耀; 连莉文;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38-39.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有机质在还原环境下,经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可以生成大量甲烷气体,且可以聚集和保存形成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甲烷气田。我国曾相继在柴达木盆地东部、长江沿岸、吉林红岗、,山东孤岛等地发现了大量微生物成因的浅层气藏,它们埋深1000~1200米,位于有机质未成熟阶段(R0<0.5%)。近年又在1000~3000米井段发现了一种新类型的天然气藏-生物低温热解气藏。如在我国东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它们在有机质低演成熟期(R0≈0.5~1%)。它的发现进一步拓宽了我国找气新领域,值得研究。

  • 刘德汉; 史继扬;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2): 40-41. https://doi.org/10.11764/j.issn.1672-1926.1994.0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古生界海相演化碳酸岩地层分布很广,已在四川、陕甘宁、塔里木等盆地揭示了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前景。但有关高演化碳酸岩的评价方法,生气机制,富集规律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不断解决。本专题以建立碳酸盐岩气源岩综合地球化学剖面为基础,探讨我国高演化碳酸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生气规律,以及常规和非常规的烃源岩评价方法。陕甘宁盆地奥陶系碳酸盐烃源岩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