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类型多、来源广、易逸散等特点决定了它与盆地类型密切相关。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含气沉积盆地分类原则与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特征出发,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盆地分类原则与类型划分意见。
在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地壳中石油、天然气的古纬度分布存在自南而北的位移,具有时-空韵律。早古生代的油、气富集在南纬50~70°(以油为主)和南纬0°~20°(以气为主)古纬度区;晚古生代富集在南纬10°~北纬30°(以油为主)和南纬20°~北纬20°(以气为主)古纬度区;中生代富集在北纬0°~12°(以油为主)和北纬54°~66°(以气为主)古纬度区;新生代则富集在北纬30°~42°(油和气)和南、北纬0°~12°(气和油)古纬度区。研究地史期油、气古纬度分布的时-空韵律,对预测和勘探海、气资源有着重大的科学和实用意义。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约41万亿m~3,而探明储量仅占资源量的2.5%,故需从地质、经济、工程等方面加速开发天然气资源。
地矿部在1991年1月召开的石油海洋地质工作“八五”部署会议上提出了“坚持先行,抓些储量,搞点开发”的方针,作者根据自己的见解就其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井间地震层析成象中存在的问题,如强非均匀介质中的射线弯曲及曲射线层析成象、层析反演结果中出现畸变或假异常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及利用超声地震模型检验层析软件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本文对在准噶尔盆地利用非地震各方法进行由气勘探的效果研究情况作了系统介绍,提出了今后对油气非地震勘探的几点认识。
<正> 自发现了地球的氦和氩以来,逐渐形成了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并在天然气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高的3He/4He的值和重的δ13℃1值标征着气体源于地球深部,40Ar/36Ar值在判识天然气来源方面有着重要作用。Polyak等发现利用天然气中3He/4He值可以求出地热流值。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三水盆地天然气中氮、氩同位素组成,探讨天然气的成因和地热流进而估算深源氦的参与量.一、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三水盆地是白垩纪~早第三纪形成的拉张型断陷盆地,面积约为3300km2。盆地内发育厚达7600多米的白垩-下第三系沉积建造,火山岩累计厚度逾2000m,已发现古火山口20多个。盆地产出的天然气按组分和工业价值可分为烃类天然气、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高含氦天然气及其混合 。
<正> 等人在详细研究了地壳不同部位汞分布特点的基础上,证实了汞在岩石圈和大气圈中分布的规律性.这一规律性已作为1983年的发明专利注册。在金属热液矿床周围和沿岩石圈大气活动的深大断裂区普遍发现有高出背景值1~2倍的汞晕圈。根据已证实的规律性,原则上可以说,采用汞测量法是解决热液金属矿床普查和选择断裂带问题的新方向。作者认为,研究汞与气田和油气田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是油气勘查的新方法之一。汞和烃类(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埋藏在一起以及具有与气态化合物类似的运移能力是该项研究的前提。普查油气时,最先应用汞气测量的经验已在苏联许多地区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