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天然气时空分布宏观特征为:北半球的24°N-36°N和66°-N-72°N两个纬度带的二叠系、白垩系和第三系是主要的含气区。天然气的形成特征与石油有相同之处,但有更多的不同之处
从天然气氩样品实验技术的进展、氩同位素年代积累效应和储层时代效应、天然气源岩的年龄估算以及影响天然气中40Ar/Ar38比值变化的因素等方面介绍了近年对天然气中氩同位素的应用基础研究概况。从气源岩年龄计算、煤型气判识、气源对比等方面介绍了天然气40Ar/36Ar比值的应用现状
在世界环境、能源、改革和技术等压力驱使之下,各国在90年代发展天然气工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的趋势是发展前景光明,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不失良机地发展其天然气工业实力。
通过热模拟实验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生气潜力、生气量进行了预测,认为新疆可能有很大天然气储量。并对探查深部天然气及探索无机成因气藏提出了若干建议。
针对东濮凹陷深部下第三系碎屑岩含气层系中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问题(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0.1×10-3μm致密含气层的改造措施;储层物性变化的不均一性和次生孔隙发育带预测:科学钻井与完井问题;建立储层数据库;建立合理的储层分类标准;加强储层地质和工艺工程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议;认为对气源是否充足问题也应重新探讨。
简要介绍了油气田非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方法含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遥惑地质方法)、油气田非地震综合勘探评价系统工程方法的选用原理与工作程序,和油气田非地震综合勘探评价系统工程的综合评价基础。
本文重点介绍了苏联油气地质工作者在综合运用水文地质资料预测区域含油气性和普查油气藏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对我国今后含油气盆地水文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油气勘探中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即未成熟油、煤成气和煤成油、碳酸盐的阶段性生油、沉积物的生烃速率和散烃速率,以及一些能有效应用的新技术。
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在油气资源评价中所使用的几种定量化方法,即统计法、地球化学成因法和盆地模拟法。
水与油气聚积是密切相关的。水常以填隙水形式分布在岩石的孔隙中,其含量可以从充满烃类储层之下含水层中100%的孔隙到最低含量相限之间变动。在许多种情况下,它既可能由于截留而停滞,也可能是连续运移的。尽管其化学形式复杂并且随地区不同而变化,但油气层中的水几乎均是盐水。与油气藏、干井相关的水的特征,在地层单位对比、油气烃类的勘探和提高石油回采率方面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