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阳,李宏涛,史云清,肖开华,郭艳东,李浩,高君
Hu Xiang-yang,Li Hong-tao,Shi Yun-qing,Xiao Kai-hua,Guo Yan-dong,Li Hao,Gao Jun
摘要:
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简称“蓬三段”)气田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结合测井解释、储层及含气性预测,对该区蓬三段的层序沉积特征及主要目的层3砂组(JP32)的储层特征、分布预测与评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显示,蓬三段可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反映了平坦湖盆沉积的特征;根据岩相标志、相序分析浅水湖盆平缓毯式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砂体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JP32砂组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特低渗(或近致密)孔隙型细粒岩屑砂岩。平面上JP32砂组砂体展布受河道边界控制,河道砂体范围内有效储层分布相对局限,特别是一类、二类优质有效储层发育区, 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和中部河道内,呈不连续条带状分布。综合分析认为,优质有效储层发育主要受有利沉积微相分布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构造相对高部位、断裂和裂缝分布控制。
中图分类号:
[1]Yin Chaoyun,Wang Li.The middle and upper reservoir sandstones in the Penglaizhen Formation,Luodai Gasfield,western Sichuan[J].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2001,21(4):42-46. |
[1] | 朱立文,王震亮,张洪辉.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召地区山2亚段致密气“甜点”控因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8): 1085-1093. |
[2] | 王国龙,杜社宽.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二叠系梧桐沟组一段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5): 675-681. |
[3] | 任丽华,代俊杰,林承焰,曹铮.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超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7): 1020-1030. |
[4] | 熊连桥,姚根顺,倪超,熊绍云,沈安江,周刚,郝毅. 川西北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储集层特征、控制因素与演化[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7): 1031-1042. |
[5] | 刘英杰,黄传炎,岳家恒,郭来源.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发育及控制因素分析——以中上扬子建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6): 930-938. |
[6] | 闫海军,贾爱林,冀光,郭建林, 许文壮,孟德伟,夏钦禹,黄航娟. 岩溶风化壳型含水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以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区下古气藏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5): 801-811. |
[7] | 曾庆鲁,张荣虎,卢文忠,王波,王春阳.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裂缝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区索罕村露头剖面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3): 397-409. |
[8] | 巩磊,高铭泽,曾联波,付晓飞,高志勇,高昂,祖克威,姚嘉琪. 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分布的主控因素分析——以库车前陆盆地侏罗系—新近系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2): 199-208. |
[9] | 杨贵前,杜社宽,梁爽.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11): 1689-1698. |
[10] | 刘君龙,纪友亮,杨克明,朱宏权,潘亚男,余加松,王天云. 川西地区中侏罗世前陆盆地河流层序结构及控制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1): 14-25. |
[11] | 杨宪彰,毛亚昆,钟大康,李勇,能源,孙海涛,刘云龙. 构造挤压对砂岩储层垂向分布差异的控制——以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4): 591-599. |
[12] | 谢玉洪,范彩伟,周家雄,张迎朝,谭建财,任科英. 琼东南盆地中中新世重力流海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2): 220-228. |
[13] | 田雨,张兴阳,朱国维,张良杰,吴蕾,郭同翠,张宏伟,尉晓玮. 古地貌对台内滩储层分布及气藏特征的控制作用——以阿姆河盆地台内滩气田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2): 320-329. |
[14] | 王伟明,卢双舫,李杰,田伟超,周能武,黄文彪.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评价——以中国吐哈盆地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10): 1828-1836. |
[15] | 朱阳升,宋学行,郭印同,徐峰,孙楠楠,魏伟.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的CH4和CO2气体高压吸附特征及控制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10): 1942-19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