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地球科学 ›› 2009, Vol. 20 ›› Issue (5): 744748.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9.05.744
徐文世,刘秀联,余志清,王俭,高彬,柴辉
Xu Wen-shi,Liu Xiu-lian,Yu Zhi-qing,Wang Jian,Gao Bin,Chai Hui
摘要:
阿姆河盆地为图兰地台东南部大型含油气盆地,夹于东欧板块、哈萨克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具有古生界基底和中新生界盖层的沉积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为主要生烃岩系,上侏罗统巨厚蒸发岩为区域性盖层,将盆地盖层分为盐上碎屑岩含油气系统和盐下碳酸盐岩含油气系统。根据基底构造与沉积盖层特征,盆地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阿姆河坳陷、穆尔加勃坳陷、扎翁古兹坳陷、中央卡拉库姆隆起、巴哈尔斜坡、科佩达克山前凹陷及列佩杰克盐丘构造带等大型构造单元。
中图分类号:
[1]Соловьев Н Н ,Кузьминов В А ,Салина Л С.Перспективы поисков скоплений газа в Южных районах Туранской плиты[J].Геология нефти и газа, 1996,09:15-19.[HJ] |
[1] | 倪斌,汤良杰,李萌,宋智华. 塔里木盆地鸟山东断裂带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6): 834-844. |
[2] | 田雨,张兴阳,朱国维,张良杰,吴蕾,郭同翠,张宏伟,尉晓玮. 古地貌对台内滩储层分布及气藏特征的控制作用——以阿姆河盆地台内滩气田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2): 320-329. |
[3] | 洪峰,姜林,郝加庆,樊阳,郑永平. 油气储集层非均质性成因及含油气性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4): 608-615. |
[4] | 吴林,陈清华.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基底断裂构造特征及成因演化[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4): 689-699. |
[5] | 王海峰,陈怀龙,王维斌,姚武君,孙林,王兆峰,文涛. 阿富汗北部阿姆河盆地东部油气差异分布控制因素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6): 860-866. |
[6] | 马良涛,王居峰,牛嘉玉,郑求根. 巴兰三角洲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控制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6): 867-873. |
[7] | 久凯,丁文龙,李玉喜,张金川,曾维特. 黔北地区构造特征与下寒武统页岩气储层裂缝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4): 797-803. |
[8] | 高波,龙胜祥,刘 彬. 中国西部与中亚前陆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2): 187-191. |
[9] | 黄彦庆,张昌民,汤 军,侯读杰,余明发 .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气性[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1): 67-70. |
[10] | 陈涛,魏东涛,杨海波,吴良宇. 准南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5): 711-718. |
[11] | 江文荣;李允;蔡东升;. 秦皇岛27/33区块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4): 502-509. |
[12] | 吴传芝.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及其应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16(1): 82-87. |
[13] | 张景廉,李相博. “西气东输”与我国石油安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14(1): 74-78. |
[14] | (俄罗斯)A A特罗费姆克,董宇晓(译). 含油气碳酸盐岩形成模式——以库尤姆巴―尤鲁布钦―泰根大型油气田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2, 13(1-2): 29-31. |
[15] | А.К.Башарин;С.Ю.Беляев;Лигоду;李红光(译). 西伯利亚叶尼塞―拜基特地区和塔里木地台大地构造与演化之比较分析(与含油气性有关)[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1, 12(4-5): 20-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