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地球科学 ›› 1999, Vol. 10 ›› Issue (6): 9–15.doi: 10.11764/j.issn.1672-1926.1999.06.9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层油气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周世新; 王先彬; 妥进才; 陈晓东;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 兰州 730000
  • 出版日期:1999-12-20 发布日期:1999-12-20
  •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资源生态环境研究重大项目“深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 编号:KZ951-Bl-414)资助

 

  • Online:1999-12-20 Published:1999-12-20

摘要:

从地球化学,包括:油气的消亡界线、热稳定性、深成天然气成因和深成源岩的生烃性能等方面综述深层油气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 深层油气, 油气消亡界线, 烃类稳定性, 深成天然气成因

[1] 马克西莫夫C n , 等. 深层油气的形成与分布.胡征钦译.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
[2] 刘淑萱,(苏)彼秋哈(Пецюха,Ю.А.)主编,中、苏“深层油气藏预测”联合项目组编著.深层油气藏储集层与相态预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
[3] 李小地.  中国深部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初探[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21(1):34-39.
[4] 康竹林.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前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23(6):20-22.
[5] 傅家谟,秦匡宗主编,王廷芬等著.干酪根地球化学[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5

[9] 童崇光 主编.油气田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1985
[10] 王先彬,妥进才.  未来能源的选择[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13(5):422-430.

[29] 周中毅,盛国英.  塔里木盆地古地温与深部找油(气)前景[J]. 地球化学. 1985,14(3):236-241
[30] 周中毅,范善发,潘长春,解启来.  盆地深部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因素[J]. 勘探家. 1997,2(1):7-11
[31] 周世新,夏燕青,罗斌杰,程学惠,崔明中,李原,王春江.  脂肪酸盐生烃热模拟研究及其意义[J]. 沉积学报. 1997,15(2):118-121.

[1] 姚根顺,伍贤柱,孙赞东,余春昊,葛云华,杨贤友,文龙,倪超,付小东,张建勇. 中国陆上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现状及展望[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8): 1154-1164.
[2] 张海坤,周世新,付德亮,巩书华,李 靖,王保忠,柳少鹏.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深层油气相态预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5): 999-1004,1068.
[3] 黄臣军, 刘格云, 张林炎, 周新桂, 范昆, 范正平, 鄢犀利. 黄骅坳陷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5): 683-690.
[4] 妥进才;王先彬;. 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耦合与差异[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1): 36-41.
[5] 妥进才, 王先彬, 周世新, 陈晓东, . 深层油气勘探现状与研究进展[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6): 1-8.
[6] 妥进才;王先彬;周世新;.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资源前景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6): 27-31.
[7] 段毅;王先彬;. 深层油气形成的若干问题探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6): 22-2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