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岩石热解分析可知,叶浅1井二叠系普斯格组灰质泥岩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
TOC平均值为0.7%,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次为Ⅲ型。已有的研究表明,塔西南山前柯克亚地区的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普斯格组烃源岩,低有机质丰度的烃源岩可以生成规模油气,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母质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叶浅1井样品中
nC
21—
nC
23化合物丰度较高,并成为主峰,同时具有较高丰度的2-甲基二十三烷和角鲨烷(
图11),通常认为这类化合物主要与高盐环境的细菌生物输入有关
[25]。嗜盐细菌的生物化学改造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得有机质的类型变好,WILSON
[26]认为,细菌提供了有机质转化成原油的重要条件,是生烃主要营力,且细菌的躯体本身也能形成大量的原始石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生油高峰期延长,生烃转化率大幅提高,碱(咸)湖烃源岩具有“成熟”和“高熟”双峰式高效生油新模式
[27-29]。为进一步明确二叠系普斯格组的生烃模式特征,笔者在半封闭半开放体系下,对二叠系普斯格组烃源岩的生烃模拟实验进行了分析。从
图12中可以看出,二叠系普斯格组烃源岩同样具有“成熟”和“高熟”双峰式高效生油模式。第一期为早期成熟油,对应的模拟
R O值约为1.0%,总有机碳产烃率达到380 mg/g,第二期为高成熟油阶段,对应的模拟
R O值约为1.7%,总有机碳产烃率达到350 mg/g,与传统的湖相烃源岩生烃特征相比,存在2期生油,高产率持续时间长特点,意味着单位有机碳可生成大量的烃类,导致生烃之后残余有机碳大幅降低,这也可能是导致二叠系普斯格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