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已钻遇储层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将琼东南盆地有利储层划分为以下6种基本模型(
图1),代表其不同的储层发育特征。采用正演模拟分析手段明确不同因素对振幅的影响规律,基于宝岛—长昌凹陷的实际地震资料特征,采用25 Hz雷克子波进行正演模拟,根据周边已钻井区域岩石物理基础规律,确定正演模型的参数(具体参数见
表1);同时根据区域地质认识及实际已钻遇储层特征,对储层厚度、物性等因素进行合理变化,模拟分析振幅特征随厚度及物性的变化规律,正演模拟结果如
图1所示。其中红色为砂底振幅绝对值,黑色为砂顶振幅。二者相等时红色线段覆盖在黑色线段之上。
图1(a)模型为楔状砂体,模拟砂体厚度变化对其振幅的影响规律,厚度变化范围在数米到一百米之间,在背景泥岩为高阻抗泥岩情况下,随着储层厚度增大,振幅强度与波形宽度同时表现为先增大,在调谐厚度处达到极值随即小幅下降后保持稳定;
图1(b)模型模拟不同盖层条件下地震振幅反射响应,在上覆致密盖层对砂岩的影响下,砂体顶界面反射逐渐加强,随着致密层厚度增加,完全超过调谐厚度,表明该砂体盖层完全改变,砂体振幅亦随之稳定,砂体底反射未受到影响;
图1(c)模型为变孔隙度模型,随着孔隙度横向变小,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0%~10%,砂体顶底界面反射振幅在横向上表现出明显减弱;
图1(d)模型表示在储层右侧上方存在浅层气因素影响时,地震同相轴主频明显降低,振幅减小,波形宽度增加,琼东南盆地浅层气田的深度一般在数百米到一千米之间,宝岛凹陷的目标储层深度通常在4 000 m左右;
图1(e)模型模拟较低孔隙度储层上气下水的地震响应特征,有效孔隙度大小为15%,其在砂体顶底反射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平点反射,受孔隙度低的影响,气水弹性参数差异小,平点反射较弱;
图1(f)模型模拟高孔隙度储层上气下水地震响应特征,有效孔隙度大小为25%,与
图1(e)差异明显的是其气水界面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