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过成熟度对于页岩气富集成藏主要体现在生气衰竭、有机质碳化和孔隙坍塌等3个方面
[3,30,33],这也是将
R O=4.0%设定为上限的主要依据。当
R O>3.5%时,有机质开始出现碳化的可能性较大,由无序乱层的碳结构开始转化为有序化的石墨结构,有机质石墨化生烃能力衰竭,孔隙发生坍塌、破坏,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大量减少甚至消失
[33]。勘探实践也表明,长宁—昭通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
R O>4.0%,为极高成熟海相页岩有机质炭化的典型,其孔隙度为1.5%左右,是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度的1/3
[33]。从四川盆地不同成熟度页岩的孔隙演化曲线可知[
图3(b)],当
R O<1.9%时,孔隙度随
R O的增加而减少,主要原因为初期埋藏时上覆地层对孔隙的压实作用;当
R O值介于1.9%~3.0%之间时,页岩孔隙度随
R O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孔隙度介于3.0%~7.0%之间,主要原因为该阶段生成了大量微纳米级的有机质孔隙;当
R O值介于3.0%~4.0%之间时,页岩孔隙度随
R O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当
R O>3.5%后,孔隙度快速下降,其原因为有机质石墨化和上覆地层的强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减少甚至坍塌。当
R O>4.0%后,孔隙度已降至工业页岩气储层界限2.0%以下。如
图3(c)所示,对于
R O值介于2.46%~2.58%之间时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和龙马溪组页岩来说,镜下能看到较为发育的有机质孔隙,圆度高,保存较好;而对于高—过成熟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
R O=3.89%),尽管埋藏较浅,有机质孔隙却鲜少发育,可能是由于有机质发生了石墨化。
图3(d)为页岩从低成熟到高成熟的孔体积演化图,当2.5%<
R O<3.5%时,不管是热模拟页岩样品还是实际自然样品,都具有较高的孔体积,为孔隙发育最有利时期,主要因为这一阶段原油裂解生成大量有机质孔,使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大幅增加。综合考虑,将
R O=4.0%作为成熟度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