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气田基本特征
1.1 储层物性差、规模小、非均质性强,储量丰度低
1.2 气井产量低,递减率高
1.3 直井井网加密是提高采收率的最有效手段
2 储层分类
2.1 储层分类标准
表1 有效储层综合分类标准及分布比例Table 1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d distribution ratio of effective reservoirs |
储层类型 | 有效厚度 /m | 储量丰度 /(108 m3/km2) | 单层厚度 /m | 储量集中度 /% | 气井EUR /(104 m3) | 储层结构 | 占气田面积比例 /% | 占气田储量比例 /% |
---|---|---|---|---|---|---|---|---|
Ⅰ类储层 | >15 | >1.8 | >3.5 | >70 | >3 500 | 块状厚层、多期叠置 | 6.3 | 10.8 |
Ⅱ类储层 | 11~15 | 1.3~1.8 | 2.7~3.5 | 50~70 | 2 500~3 500 | 多期叠置、孤立分散 | 24.6 | 31.2 |
Ⅲ类储层 | 8~11 | 1.0~1.3 | <2.7 | <50 | 1 400~2 500 | 孤立分散、多期叠置 | 27.5 | 28.3 |
2.2 各类储层分布特征
3 密井网区地质条件及开发效果评价
3.1 苏36⁃11试验区
3.2 苏6试验区
3.3 苏东27⁃36试验区
3.4 不同密井网试验区开发效果对比
4 不同类型储层井网优化技术对策
4.1 井网优化调整原则
4.2 井网优化方法
4.2.1 根据精细气藏描述确定储层规模
4.2.2 根据泄气范围推算极限井网
4.2.3 采收率增幅拐点
4.2.4 区块整体有效
4.2.5 新增井有效
表2 各类储层适宜井网密度综合评价Table 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uitable well pattern density for various reservoirs |
储层类型 | 适宜井密度分析/(口/km2) | 加密后井均EUR /(104 m3) | 井组采收率 /% | ||||
---|---|---|---|---|---|---|---|
泄气范围评价 | 大幅提高采收率 | 区块整体有效 | 加密井有效 | 综合判断 | |||
Ⅰ | <3.7 | 2.8±0.5 | ≤8.5 | ≤4.3 | 3 | 3 855 | 51.4 |
Ⅱ | <4.8 | 3.5±0.5 | ≤6.9 | ≤4.2 | 4 | 1 924 | 50.3 |
Ⅲ | <6.1 | 4.2±0.5 | ≤4.8 | ≤4.1 | 4 | 1 465 | 46.5 |
5 开发建议及展望
5.1 整体井网优化和局部井网加密
5.2 局部加密时机
5.3 水平井及大斜度井布井
5.4 气田开发潜力
表3 不同井网开发指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development indexes of different well patterns |
井网 | 可钻井数/(104口) | 新建产能/(108 m3) | 稳产期/a | 累计产气/(1012 m3) | 采收率/% |
---|---|---|---|---|---|
600 m×800 m | 1.87 | 666 | 11.1 | 0.4 | 32.0 |
本文研究方案 | 3.11 | 1 116 | 18.2 | 0.6 | 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