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72-55H1水平井所在靖72-57井组储层预测结果表明,该区域盒8
下段和山1段砂体厚度大,块状厚层砂体发育、含气性好,最适合实施水平井开发。该区域整体部署水平井6口,靖72-55H1水平井设计目的层为盒8
下 2小层,在入靶过程中,根据上覆石千峰组底界砂岩、盒8段顶部泥岩等标志层岩电特征,考虑地层厚度变化、构造继承性,按照实钻井底与目的层垂向深度距离确定多个重要调整节点,实时根据随钻录井资料,进行岩性对比,不断调整井斜角度和校正深度,在距离盒8
下 2目的层砂体顶部垂深3 m处调整井斜到83°左右,在井深3 328 m随钻伽马由100~130 API突变为70 API左右,气测全烃由0.1%~0.2%升高到10%~30%,钻时由13 min/m降低到5.1 min/m,岩屑描述为灰白色含气细砂岩,综合判断已经进入盒8
下 2目的层,于是快速增加井斜到89.5°,该井在盒8
下 2小层砂岩段顺利入靶。随后水平段保持井斜90°追踪含气砂岩,在连续钻遇20 m含气砂岩后,自然伽马变为130 API,气测全烃为0.1%~0.5%,钻时10 min/m左右,判断钻遇到了灰色泥岩。按照入靶时的小层精细对比结果,入靶点砂岩厚度为2.3 m,认为钻头目前位于目的层砂体的顶部,于是按井斜89.5°下探含气砂体,垂深下降1 m后(井深3 522 m)又钻遇含气砂岩,自然伽马为60 API,气测全烃为10%~20%,钻时为3~5 min/m,岩性为灰白色含气细砂岩,保持井斜90°连续钻遇236 m含气砂岩后,在井深3 758 m处,自然伽马升至90~110 API,气测全烃小于0.1%,钻时为25~40 min/m,综合岩屑描述认为又钻遇深灰色泥岩。将实钻轨迹及随钻伽马等数据加载到三维地震模型中进行动态修正,分析表明,从3 758 m后沿水平段方向为连续发育的厚层泥岩,预测盒8
下 2目的层砂体已经尖灭,同时位于水平段方向上部(垂深约7 m)盒8
下 1小层发育较好含气砂岩。于是按照三维地震预测结果,该井以91°~92°井斜快速増斜追踪上部储层。结果在垂深上升6.3 m后自然伽马降至40~60 API,气测全烃升高为20%,钻时降为2.5 min/m,表明该井又钻遇盒8
下 1小层灰白色含气细砂岩(
图8)。靖72-55H1井完钻水平段长1 161 m,有效含气砂岩长764 m,气层钻遇率为65.8%,试气无阻流量为118×10
4 m
3/d。该井的成功实施证实了三维地质—地震综合建模对复合砂体的空间位置预测和水平井导向具有一定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