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地区常规天然气勘探一直未获重大突破。2009年前后开始我国页岩气成藏富集条件研究,专家们认为南方海相页岩气原始地质条件较好,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保存条件较好,是南方海相页岩气规模勘探开发现实区
[14]。通过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面积、厚度、类型、成熟度、保存条件、含气量及地质认识等多因素评价, 2012年在焦石坝构造选择五峰组—龙马溪组实施焦页1HF井,压裂测试产量为20.3×10
4 m
3/d,发现涪陵页岩气田。围绕川东南及邻区勘探和涪陵页岩气田有效开发,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建立了基于“五性一体”富集要素及页岩气建造—改造演化的勘探目标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四孔隙”发育地质模型的物性和游离气、吸附气测井解释技术以及页岩非均质性分析、岩石相评价技术;发展了各页岩气“甜点”要素地震预测技术及页岩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页岩气微纳米级表征和流动机理模拟技术以及多流态、多区域孔缝耦合流动的页岩气井非稳态产能评价技术和页岩气井生产动态分析技术;构建了水平井组优快钻完井技术和山地井工厂作业模式;建立了“控近扩远、混合压裂、分级支撑”的缝网改造模式,创新了水土资源保护和废弃物处理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支撑了涪陵页岩气田评价与产能建设,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为6 008×10
8 m
3,累计建成100×10
8 m
3/a产能。同时在丁山、东溪、南川等地区推广应用,也钻获多口工业气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