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客观的规模储量,已成为中国天然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1,2,3]。苏里格气田作为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典型代表,截至目前,其已探明(含基本探明)储量规模达到5.16×10
12 m
3,开发动用地质储量为3.24×10
12 m
3,年产量规模在(220~230)×10
8 m
3之间,占全国总产气量的16%
[3]。但是由于致密砂岩气藏普遍具有低渗透、低压、低丰度、强烈非均质性等特征,导致气井对储量控制程度低、稳产期较短,气藏产能低、采收率低等问题,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4]。国内外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实践表明:井网加密是提高井间剩余储量动用程度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以通过不断地投入新井来保证气田长期稳定生产
[5]。对加密后井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地质统计法、移动窗口法、动态评价法等
[6,7]。地质统计法是在典型气井选取的基础上,利用气井泄气面积得到加密井最终产气量并与经济产量对比,评价加密可行性;移动窗口法是利用生产数据评价不断移动的“窗口”内是否存在井间干扰,通过筛选可加密潜力区进行加密。这2种方法虽然可以快速对加密井网进行评价,但是未能考虑储层物性的差异与强烈非均质性,缺乏对采收率等指标的评价,难以达到复杂气田的开发需求;动态评价法是以井间不产生大量干扰作为合理加密井网确定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分析井间干扰概率与井网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开发井网优化数学模型,得到气田采收率和井网密度之间的定量描述。但该方法若想得到干扰数据则需要选择典型井并且干扰试井需长时间关井,在生产任务极为紧张的时候,这些技术均难以付诸实施,会对气田生产造成影响,同时所选择的井也不能代表所有井的干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