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现场主要治水对策及实例
1.1 控气排水实例——胡家坝气藏七里24井[18]
1.2 排水采气实例——龙吊气藏池27井和池39井协同排水采气[19]
2 气藏水侵与控气排水物理模拟
2.1 实验方法设计
2.2 实验流程及步骤
2.3 不同水体及采气方式实验结果分析
2.3.1 有限水体气藏生产动态与储量动用机理
(1) 有限水体气藏生产动态
图3 30倍水体2种开采方式生产曲线Fig.3 Production curve of two gas production methods for 30-fold water body |
表1 不同采气方式实验生产参数Table 1 Production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gas production modes |
水体 能量 | 生产 方式 | 稳产时间/min | 稳产期产气量/L | 无水采气期/min | 无水期采出程度/% | 水侵速度/(cm/min) | 平均产水速度/(mL/min) | 累产时间/h | 累积产水量/mL | 累积产气量/L | 采收率/% |
---|---|---|---|---|---|---|---|---|---|---|---|
有限 水体 | 无回压定产 | 20 | 8.16 | 217 | 69.8 | 0.10 | 0.02 | 6.1 | 6.0 | 9.4 | 72.3 |
控气排水 | 8 | 3.45 | 184 | 71.5 | 0.12 | 0.01 | 17.9 | 7.1 | 10.81 | 83.1 | |
无限 水体 | 无回压定产 | 19 | 7.69 | 45 | 60.9 | 0.60 | 0.16 | 1.3 | 10.2 | 7.81 | 60.9 |
控气排水 | 8.2 | 3.29 | 35 | 39.8 | 0.47 | 0.11 | 1.4 | 9.5 | 5.8 | 45.3 |
(2) 有限水体气藏储量动用机理
2.3.2 无限大水体气藏生产动态与储量动用机理
3 气藏排水采气物理模拟
3.1 实验方法设计
3.2 实验流程及步骤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气藏排水采气阶段生产动态
图7 两种水体条件下气井全生命周期生产曲线Fig.7 Gas well life cycle production curve under two kinds of water conditions |
图8 两种水体条件下全生命周期累积生产曲线Fig.8 Accumulated production curves of whole life cycle under two water conditions |
表2 两种水体排水采气措施前后生产参数Table 2 Production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drainage gas recovery measures with two kinds of water bodies |
水体 能量 | 排水前无回压定产生产参数 | 排水阶段增量 | 全程累积生产参数 | ||||||||||
---|---|---|---|---|---|---|---|---|---|---|---|---|---|
累产时间/min | 累产水量/mL | 累产气量/L | 采出程度/% | 排水开始时间/min | 累产时间/min | 累产水量/mL | 累产 气量/L | 采出 程度/% | 累产时间/min | 累产水量/mL | 累产气量/L | 采收率/% | |
有限 水体 | 360 | 5.98 | 9.4 | 72.2 | 370 | 940 | 6.67 | 1.44 | 11.21 | 1 300 | 12.65 | 10.84 | 83.41 |
无限 水体 | 20 | 10.21 | 7.8 | 60.9 | 60 | 320 | 15.99 | 3.62 | 26.85 | 340 | 26.2 | 11.42 | 87.75 |
3.3.2 气藏排水采气阶段储量动用机理
4 现场治水实例
5 结论与建议
(1)裂缝性边水气藏,采用控气排水措施治水应谨慎,需根据地层条件和水体能量因井施策。水体能量有限时,控气排水生产能够抑制水侵前缘推进,使储量动用更均衡,采收率更高;而水体规模较大时,由于裂缝渗透率高,控气排水已难以有效抑制水侵,此时小压差生产反而降低采速使得储层中的气体来不及在水侵入前采出,导致大量“水封气”,反而降低采收率。
(2)多井协同排水采气治水效果显著,采收率可提升约10%~30%。水侵影响越严重的气藏,剩余未动用储量越高,越应尽早开展排水采气。上游大量排水可阻断水体侵入,已侵入的水则在自身弹性能和剩余压差驱动下排出,使储层含水降低,气相渗透能力提高,封闭气重新开始流动,从而大幅提升采收率。
(3)裂缝贯通水体和气井时,水侵主要发生在近井区裂缝带,外围基质区可作为实施加密布井,产量接替的重点区域。动态压降过程显示,压差和水侵主要集中在近井裂缝区,外围基质区通常不会被大量水侵。而由于水封气作用,外围基质区仍有大量剩余封闭气,是后期开展增产措施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