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地球科学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欧洲大陆边缘甲烷水合物的远景分布

P.R.Miles; 刘文汇;   

  • 出版日期:1998-05-30 发布日期:1998-05-30

  • Online:1998-05-30 Published:1998-05-30

摘要:

为研究控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理参数,建立了网格数据集,这些网上每个结点都来自气水合物相和压力―温度方程的联解,结果显示出潜在甲烷水合物似海底地震反射层(BSR)的海底深度。欧洲大陆边缘反射层呈块状水合物稳定带的等色网线,表明如果水合物广泛存在,BSR可显示其远景深度,这个深度通常沿大陆边缘比较大,并随着陆缘年龄变老而增大。在薄的陆壳和高原可以遇到BSR变浅的现象。控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因素决定着气水合物可能存在的地区,因此,远离欧洲大陆边缘特别在地中海明显缺乏鉴别气水合物的BSR。

关键词: 欧洲, 大陆边缘, 甲烷水合物, 分布

[1] 崔明明,王宗秀,樊爱萍,高万里.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地层水特征与气水关系[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9): 1364-1375.
[2] 高崇龙,纪友亮,靳军,王剑,任影,曾力,王道伟,张昊,李谨杰. 古隆起埋藏期沟谷残丘地貌下沉积体系及油气藏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8): 1120-1137.
[3] 王珊,曹颖辉,杜德道,王石,李洪辉,董洪奎,严威,白莹. 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肖尔布拉克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6): 784-795.
[4] 胡向阳,李宏涛,史云清,肖开华,郭艳东,李浩,高君. 川西坳陷斜坡带蓬莱镇组三段沉积特征与储层分布——以什邡地区JP32砂组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4): 468-480.
[5] 赵力彬,张同辉,杨学君,郭小波,饶华文.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区块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与成因机理[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4): 500-509.
[6] 林伯韬,陈渊,陈勉,金衍,蒋峥. 多峰孔径分布拟合模型在页岩孔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3): 397-403.
[7] 于京都, 郑民, 李建忠, 吴晓智, 郭秋麟. 我国深层天然气资源潜力、勘探前景与有利方向[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10): 1398-1408.
[8] 朱华, 杨光, 苑保国, 应丹琳, 戴鑫, 周红飞, 徐世琦, 谈健康. 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10): 1475-1485.
[9] 郑民, 李建忠, 吴晓智, 王社教, 郭秋麟, 于京都, 郑曼, 陈宁生, 易庆. 我国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重点领域与勘探方向[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10): 1383-1397.
[10] 王颖, 邓守伟, 范晶, 邹晓品, 杨静. 松辽盆地南部重点断陷天然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10): 1455-1464.
[11] 王权,操义军,刁帆,张金峰,郭柳汐,邹华耀.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9): 1363-1374.
[12] 赵志平,官大勇,韦阿娟,刘朋波,付立. 渤海海域新生界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9): 1396-1405.
[13] 沈安江,陈娅娜,潘立银,王龙,佘敏.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相与储层分布预测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8): 1176-1190.
[14] 任丽华,代俊杰,林承焰,曹铮.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超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7): 1020-1030.
[15] 宋明水,何妮茜,杨少春,赵永福,欧阳黎明,牛海瑞. 逆冲断层发育区火山岩裂缝分布模式[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28(7): 989-99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张延敏, . 1996~1999年世界天然气产量[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11(3): 44 -45 .
[2] 付广;付晓飞;薛永超;杨勉;. 引起油气藏破坏与再分配的地质因素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11(6): 1 -6 .
[3] 安菊华;陈振岩;常津焕;宋玉军;. 大民屯凹陷泥丘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11(6): 20 -28 .
[4] 王连进;叶加仁;. 残余盆地特征及研究方法[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11(3): 8 -12 .
[5] 张树林;. 莺琼盆地岩石弹性物性规律之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11(3): 35 -43 .
[6] 金奎励;李荣西;. 烃源岩组分组合规律及其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9(1): 23 -29 .
[7] M.P.Koopmans;C.Schaeffer-Reiss;J.W.de Leeuw(荷兰)等;郑军卫(译). 热成熟早期阶段未熟干酪根n-C37和n-C38不饱和酮的S、O键合及其碳骨架的释放[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1-2): 76 -81 .
[8] 妥进才, 王先彬, 周世新, 陈晓东, . 深层油气勘探现状与研究进展[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10(6): 1 -8 .
[9] 何承恩, 李树枝. 星疤研究与冲击构造油气藏[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0, 1(1): 9 -13 .
[10] 宋岩. 美国天然气分布特点及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0, 1(1): 14 -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