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四川公山庙油田致密砂岩油充注孔喉下限探讨及应用
张洪,柳少波,张水昌,公言杰,郝加庆,田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4.05.693
录用日期: 2014-05-10

2. 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特征和各类天然气鉴别
戴金星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 (2、3): 1-40.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2.1
录用日期: 1993-06-10

摘要1984)      PDF(pc) (2232KB)(1844)    收藏

一、天然气同位素组成所谓同位素系指质子(Z)数相等的同一元素中中子(N)数不同的各种原子,即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各种原子。同一元素的诸同位素,它们彼此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在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该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或在右上角)注明中子数,需要时同时在左下角(或右下角)注明原子序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金刚烷类化合物在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进展
马安来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6.05.0851
录用日期: 2016-05-10

4.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进展
薛楠, 朱光有, 吕修祥, 贺涛, 吴郑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 (12): 1733-1748.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20.07.004
录用日期: 2020-12-11

摘要1183)   HTML9858)    PDF(pc) (1863KB)(908)    收藏

油气运聚成藏定时(定年、定成藏期)是研究油气从生烃、运移、聚集、保存等一系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技术,无论是对优选勘探目标、重建油气藏形成演化过程,还是对丰富与深化油气成藏理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成藏测年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逐渐形成了成藏年代学,并作为了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基于系统地调研,认为成藏年代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定性描述阶段、半定量描述阶段、定量描述阶段。通过总结归类,主要将其分为传统地质学分析法、流体包裹体测年法以及同位素测年法,并且对各种测年方法的应用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了简单介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伸展盆地分析
陈发景;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 (2、3): 109-131.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2.109
录用日期: 1993-06-10

摘要1335)      PDF(pc) (1519KB)(1410)    收藏

一、伸展盆地的一般概念伸展盆地是在引张作用下与地壳和岩石圈产生伸展、减薄作用有关的一类裂陷盆地。裂谷是最常见的一种伸展盆地,是“由于整个岩石圈遭受伸展破裂而引起的,并且常常是一侧为正断层限制的断陷盆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天然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程克明; 王铁冠;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4 (2、3): 49-94.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1993.02.49
录用日期: 1993-06-10

摘要1747)      PDF(pc) (2960KB)(1186)    收藏

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生成石油和天然气(包括凝析油)的数量和比例均有较大差别,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要有机母源输入的源岩一般以生成天然气为主,通常称为气源岩。然而,根据热压模拟实验结果比较,单位有机碳累计生成气态烃的绝对数量仍然是藻干酪根大于腐殖型母质。因此,在天然气源岩特征研究及生气潜力评价时,既要考虑有机母质的类型,还应注意源岩生气潜力的绝对数量,尤其对于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母源更为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川东北地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机理及成藏效应研究
陈志勇, 李启明, 夏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 (5): 743-749.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7.05.743
录用日期: 2007-10-10

摘要2275)      PDF(pc) (598KB)(1148)    收藏

在碳酸盐岩层系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是普遍发生的地质现象,一定厚度的 硬石膏、充足的烃类和较高的古地温是TSR反应发生的必备条件,但TSR反应是十分复杂的 化学反 应,应用简单的化学平衡方程并不能完全表达该反应的过程。通过烃类与硬石膏反应的活 化 能分析可知,TSR反应是一个优先消耗重烃的过程。通过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钻井岩心和 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TSR反应是形成高含H2S气藏的重要原因。指出TSR反应的 成藏效应在于:①TSR反应本身是个储层矿物体积减小的过程,有利于深部储层产生次生孔 隙;②TSR反应生成的流体对储层具有一定的溶蚀作用,可促进次生孔隙的生成;③TSR反应 优 先消耗重烃,使天然气藏干燥系数增加,烃类碳同位素变重,同时引起了硫同位素分馏。认 为研究TSR反应机理及成藏效应,对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层系飞仙关组高含H2S气藏的勘探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深部流体对有机质生烃演化过程的影响
刘佳宜, 刘全有, 朱东亚, 孟庆强, 黄晓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9.01.001
9. 基于测井资料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孔隙度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连承波;李汉林;渠芳;蔡福龙;张军涛;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 (3): 382-384.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6.03.382
录用日期: 2006-06-20

摘要2380)      PDF(pc) (146KB)(935)    收藏

分析了储层孔隙度预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测井信息当作影响储层孔隙度的因素、并根据已知测井信息与储层孔隙度的关系、建立适当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一定的学习条件下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实例研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且明显优于回归分析预测的结果,认为此法可以作为一种储层孔隙度定量预测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1年6期封面及目次
《天然气地球科学》年期封面及目次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1, 32 (6): 2161-2162.  
录用日期: 2021-05-25

摘要970)      PDF(pc) (4507KB)(73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微裂缝研究进展、意义及发展趋势
李长海, 赵伦, 刘波, 陈强, 陆成和, 孔悦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 (3): 402-416.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9.12.011
录用日期: 2020-03-26

摘要2429)   HTML46)    PDF(pc) (5169KB)(1070)    收藏

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微裂缝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意义日益突显。国内外学者围绕不同储层中微裂缝的定义、分类、成因、主控因素及预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总结认为:定义微裂缝长度的上限值为50 mm,开度的上限值在不同储层中有所差异。基于成因的分类方案优于其他分类方案且目前应用最广。不同岩石中的微裂缝均是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作用等单因素或多因素叠合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微裂缝主控因素差异较大,且不同储层中同一类型的微裂缝主控因素也有所差异。微裂缝的预测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现有方法存在准确性和可靠性差、对资料要求高和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基于分形和压汞曲线等的定量化分析技术是微裂缝定量化表征的主要手段。微裂缝的研究对于宏观裂缝的预测、沉积成岩演化的恢复以及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储层中微裂缝的对比、微裂缝与沉积和成岩的关系、微裂缝预测与定量化研究、不同成因微裂缝与孔隙空间的组合关系以及不同成因微裂缝对储层渗透率的贡献是下一步微裂缝研究的重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柴达木盆地东坪氦工业气田发现及氦气来源和勘探前景
张晓宝, 周飞, 曹占元, 梁明亮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 (11): 1585-1592.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20.03.014
录用日期: 2020-11-24

摘要1240)   HTML6568)    PDF(pc) (4791KB)(1200)    收藏

为进一步明确柴达木盆地氦气资源分布情况,对东坪等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坪气田东坪1井区、东坪3井区和尖顶山气田尖探1井区等21个天然气样中氦气含量大于0.05%,达到了工业标准,其中最小值为0.075%,最大值为1.069%,平均值为0.386%,据此在柴达木盆地首次发现了东坪氦工业气田。东坪气田及其附近的牛东气田3He/4He最小值为1.01×10-8,最大值为3.62×10-8,平均值为1.86×10-8,均位于10-8量级,应属壳源氦。综合分析认为东坪、尖顶山等气田已发现氦工业气藏的氦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基底。柴达木盆地花岗岩与花岗片麻岩基底分布广泛,具备形成高含氦天然气的条件,氦资源勘探前景十分广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国内外低煤阶煤层气地质差异性与聚气模式探讨
王刚, 杨曙光, 李瑞明, 伏海蛟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 (8): 1082-1091.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20.03.006
录用日期: 2020-07-29

摘要820)   HTML14)    PDF(pc) (3577KB)(651)    收藏

全球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厚度大、含气量偏低、渗透性好、单井产量高,成为煤层气地质评价与产业发展的重点。国外低煤阶煤层气产量已占煤层气总产量的80%,而中国仅为1.8%。通过国内外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分布、勘探开发进展、地质差异性、成藏共性特点及聚气模式等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主要赋存于新疆侏罗系、内蒙古东部白垩系及中国东北地区古近系煤层;在以挤压、碰撞为主的构造演化背景下,中国低煤阶煤层物性显著变差,湿润气候区降雨或干旱气候区山前冰川融水的补给使煤层产生次生生物气,但区域动力变质、岩浆接触热变质所产生的热成因气,使新疆、中国东北地区低煤阶煤层含气量普遍偏高;地质差异性导致中国低煤阶煤层气风化带深、聚气模式多样、产气量偏低;气候条件、构造演化对低煤阶煤层气聚集影响显著,“淡水补给生气”、“圈闭聚气”是国内外低煤阶煤层气成藏且气井高产的共性主控因素,但生气、聚气阶段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特点的煤层气藏;中国低煤阶煤层气“甜点”区评价应注重一定埋深、高煤层水矿化度、单斜/向斜的承压水滞留区或断块、背斜等圈闭部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烃源岩和油气中有机含硫化合物的生成、分布及应用
高文强, 夏燕青, 马素萍, 殷国瑞, 张喜龙, 马东旭, 权红梅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 (11): 1615-1627.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20.03.015
录用日期: 2020-11-24

摘要673)   HTML8)    PDF(pc) (1941KB)(608)    收藏

有机含硫化合物在烃源岩和原油中广泛分布,包含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综述了有机含硫化合物的分析测试,成岩作用阶段有机含硫化合物的生成,以及有机含硫化合物在烃源岩和油气中的来源和分布规律。有机含硫化合物在判识沉积环境和有机质的成熟度,示踪油气充注路径,应用于油源对比以及指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过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有机含硫化合物结构种类复杂,不同沉积环境和岩相以及成熟度的沉积有机质和原油中组成有很大差异。油气形成和不同演化阶段中新有机含硫化合物结构的准确鉴定和单体有机硫同位素的测定,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有机含硫化合物在烃源岩和原油中的分布特征及作用,建立新的地球化学指标或指示剂。另外,不同地质条件下有机硫与无机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含硫化合物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鄂尔多斯盆地新领域油气勘探发现与前景展望
付金华, 赵会涛, 董国栋, 韩天佑, 任军峰, 黄正良, 卢子兴, 朱保定, 朱静, 殷亮亮, 李士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3, 34 (8): 1289-1304.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23.06.004
录用日期: 2023-07-28

摘要528)   HTML37)    PDF(pc) (14744KB)(438)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经过50余年勘探实践,创新形成了内陆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陆相致密砂岩气、奥陶系岩溶古地貌等成藏地质理论,2022年油气产量跨越6 500×104 t油气当量,其中天然气年产量首次突破500×108 m3,建成了中国第一大油气生产基地和第一大天然气产区。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为进一步夯实油气持续稳产上产的资源基础,不断深化地质综合研究,强化技术攻关,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力度,油气勘探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创新中生界延长组长73纹层型页岩油和新层系长82滩坝型致密油成藏理论认识,新增石油规模储量为4×108 t;创新盆地奥陶系盐下、太原组致密灰岩和盆地西缘乌拉力克页岩油气成藏理论,新增天然气规模储量超4 000×108 m3;同时攻关形成了地球物理、压裂等一系列非常规油气勘探新技术,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预计盆地新增石油资源潜力(20~40)×108 t、天然气资源潜力(2~3)×1012 m3,为保障长庆油田公司6 500×104 t以上油气当量稳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轮南地区晚海西期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
陈志勇;李启明;钱玲;谭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 (2): 193-197.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8.02.193
录用日期: 2008-04-10

摘要2569)      PDF(pc) (790KB)(1395)    收藏

通过研究塔里木盆地轮南及其周缘地区残余构造特征、断裂展布、剖面性质和该地区晚海西期构造定型的运动学过程和成因机制、构造定型后的油气成藏机制,认为该地区晚海西期的构造变形是在早古生代变形基础上的叠加,是加里东期与海西期构造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而且每期应力都控制着与该应力近于垂直的逆断层和与其平行的走滑断层的发育;深埋的下古生界的长期生油和持续供油,为轮南地区多期成藏及成藏油气的叠加、复合改造提供了物质条件,是该地区油气性质多样的根本原因;古斜坡长期发育是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多层位有效储盖组合与多期成藏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凝析气藏气体钻井反凝析行为及其影响分析——以某油田D区块凝析气藏为例
李皋,唐斌,孟英峰,魏纳,李永杰,王桂芬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4.10.1615
录用日期: 2014-10-10

18. 黄金管体系中Ⅰ型有机质2种模拟方法生烃特征对比
孙萌萌,米敬奎,冯子辉,李贤庆,张居和,刘洋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5.06.1156
录用日期: 2015-06-10

19. 油气藏数值模拟及其对开发的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藏为例
秦百平, 吕修祥,张振红,万晓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15 (5): 531-535.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4.05.531
录用日期: 2004-10-20

摘要2437)      PDF(pc) (210KB)(918)    收藏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生产井泄油半径之外和生产井未补孔层位。针对剩余油不同的分布形式,制定了新钻调整井和老井侧钻、注采井网完善、采油工程挖潜3种方法进行开发方案调整,对调整后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油气藏数值模拟对开发方案的调整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水力压裂裂缝应力场变化规律
赵金洲,赵金,胡永全,黄婷,刘欣佳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 30 (12): 1677-1683.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9.07.012
录用日期: 2020-03-25

摘要1220)   HTML26)    PDF(pc) (1652KB)(668)    收藏

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周围应力场对裂缝的转向、扩展有重要影响,研究裂缝周围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对压裂参数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基于裂缝扩展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裂缝扩展的数学模型,利用Abaqus软件研究了不同裂缝倾角(裂缝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主应力差(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差)对裂缝壁面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影响;不同射孔角度(射孔方向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对裂缝延伸轨迹和裂缝壁面剪应力、切向位移的影响;不同射孔簇间距对裂缝几何形态、剪应力、孔隙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裂缝倾角增加时,裂缝壁面的正应力逐渐减小,剪应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裂缝倾角为45°时达到最大;当裂缝倾角不变时,裂缝壁面正应力和剪应力随主应力差的增加而增加;裂缝转向半径随着射孔角的增加而减小;在主应力差高于6MPa时,45°射孔角有利于裂缝入口岩石产生剪切破坏;在多裂缝同时扩展过程中,当裂缝间距减小时,应力干扰区域内的剪切应力逐渐变大、裂缝周围流体分布逐渐减少;对于高应力差储层改造,采用缩小簇间距和45°方向射孔的密切割射孔方式有利于岩石产生剪切破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世界天然气的聚集和分布
张亮成;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0, 1 (2): 1-6.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1990.02.1
录用日期: 1990-04-10

摘要1818)      PDF(pc) (521KB)(816)    收藏

全球天然气时空分布宏观特征为:北半球的24°N-36°N和66°-N-72°N两个纬度带的二叠系、白垩系和第三系是主要的含气区。天然气的形成特征与石油有相同之处,但有更多的不同之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展望
徐春春,邹伟宏,杨跃明,段勇,沈扬,罗冰,倪超,付小东,张建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7.07.014
录用日期: 2017-08-10

23. 世界巨型气田分布特征及其启示
廖凤蓉, 洪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9.05.013
24. 银额盆地查干断陷闭流湖盆层序类型与层序地层模式
郭彦如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14 (6): 448-452.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3.06.448
录用日期: 2003-12-20

摘要2367)      PDF(pc) (214KB)(965)    收藏

目前,对断陷畅流湖盆的层序地层模式研究较多,而针对断陷闭流湖盆的层序地层模式研究较少。以查干早白垩世断陷闭流湖盆为例,分析了断陷闭流湖盆的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总结了断陷闭流湖盆的层序类型及特征,提出了断陷气候复合型和气候型层序类型,归纳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查干断陷闭流湖盆沉积演化经历了断初、断陷和断坳等3个阶段,断初和断陷阶段的层序地层模式是一种由断陷气候复合型层序组成的层序地层模式,断坳阶段的层序地层模式是由气候型层序组成的层序地层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利用干酪根H/C比评价烃源岩热成熟度与生烃潜力
Baskin D K;刘全有(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2, 13 (5-6): 41-49.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2.05.41
录用日期: 2002-05-30

摘要1787)      PDF(pc) (566KB)(1151)    收藏

在近几年来,人们倾向于利用Rock-Eval热解法的氢指数来评价烃源岩,而忽略了用干酪根H/C比值评价烃源岩的优点。Rock-Eval热解法能快速、廉价、定量(mgHC/g岩石)地给出岩石中干酪根的热解数据。由于在数据分布上的普遍分散性,一般人们认为Rock-Eval热解法对烃源岩评价是一种筛选评价。描述了在烃源岩评价中应用H/C比值的优点,并确定了H/C比值与热成熟度、有机质转化率和排油量之间新的相关性。 热解干酪根的H/C比值与Ⅰ型、Ⅱ型干酪根的热转化率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定量计算的氢和碳损失与加水热解实验中的损失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干酪根H/C比值可作为干酪根端元热成熟度的一个好的指标。如果现在和原始H/C比值确定,那么这些数据同时也为评价有机质转化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现在H/C比值可通过微相有机质分析测试。对于生油源岩,Ⅰ型未熟干酪根的H/C比值为1.35~1.50,Ⅱ型H/C比值为1.20~1.35。 在加热水解实验中,油的排出量与H/C比值之间的相关性可为勘探工作者提供一种快速评价油的排出量的方法。依据加水热解实验、测试的H/C比值和计算的原始TOC(总有机碳)对Williston盆地(.Bakken页岩)、LosAngeles盆地 (Nodular页岩)和1llionis盆地(NewAlbany页岩)的成熟烃源岩进行了初步体积估算,其结果于已发表的该盆地油的评价值扑常吻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米探1井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孟强,史江龙,赵恒,黄军平,刘艳,王镱清,谢小敏,徐耀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3, 34 (10): 1696-1709.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23.05.011
录用日期: 2023-10-08

摘要227)   HTML19)    PDF(pc) (3226KB)(387)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奥陶系盐下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目前对其成因来源存在争议。实测结果表明,米探1井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95.18%),气体干燥系数(C1/C1-5)为0.947,非烃气体中H2S含量为3.49%,还有少量的N2和CO2。天然气中甲烷、乙烷、丙烷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45.5‰、-26.4‰、-24.3‰。基于区域地质背景、潜在烃源岩特征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米探1井天然气为奥陶系盐下碳酸盐岩自生自储的油型气,但其存在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偏轻和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具有煤型气特征等地球化学异常。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和岩石残余气特征认为米探1井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普遍存在的膏岩关系密切:一方面,普遍存在的膏岩提供了良好的盖层使得很多早期生成的天然气得以留存;另一方面,膏岩的存在促进了H2S和乙烷等重烃类气体的生成。此外,小于5%的H2S含量和较高的重烃气体(C2+)含量说明即使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也应该不太强烈,此时甲烷不会受到TSR影响,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可能是识别TSR的敏感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六盘山盆地马东山组低熟泥页岩有机质类型划分
马风华, 潘进礼, 马瑞赟, 张勇, 马小娟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 30 (9): 1370-1377.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9.02.003
录用日期: 2019-10-14

摘要924)   HTML8)    PDF(pc) (2104KB)(786)    收藏

以六盘山盆地马东山组湖相低熟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岩石热解、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等方法,对马东山组有机质类型特征及划分方案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六盘山盆地马东山组低熟泥页岩有机质母质来源以水生浮游动植物和藻类为主,高等植物输入有限;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显示其具有腐泥组和壳质组含量高、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低的特征,干酪根类型指数指示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为I型和II型。壳质组和腐泥组直接影响马东山组泥页岩品质和生烃潜力。各干酪根类型划分方案结果显示,对于马东山组低熟露头泥页岩干酪根类型的划分,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氯仿沥青“A”族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划分结果相对一致且与母质来源一致,说明其适用性更好;比较而言,热解参数划分则出现明显的交叉、跨类等差异性,其适用性相对较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原油裂解过程中组分演化模型及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陈燕燕,胡素云,李建忠,王铜山, 陶小晚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7.09.017
录用日期: 2018-01-10

29. 煤岩弹性力学性质与煤层破裂压力关系
陈立超, 王生维,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8.12.004
30. 气藏开发全生命周期不同储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位云生, 贾爱林, 徐艳梅, 方建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 (12): 1749-1756.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20.07.005
录用日期: 2020-12-11

摘要838)   HTML16)    PDF(pc) (970KB)(560)    收藏

储量评价贯穿气藏开发始终,系统梳理气藏不同储量计算方法,对认识和开发气藏具有重要意义。前期评价阶段,分气藏类型选择容积法或体积法计算探明地质储量,指导开发概念设计和开发方案编制;方案实施阶段,落实可动用储量,指导井位部署;规模开发后,采用物质平衡与现代递减方法计算单井或气藏动态储量和可采储量,指导井网、井距、生产制度等开发技术政策优化;开发中后期,采用精细气藏描述和数值模拟方法落实剩余储量,指导挖潜部署。综合来看,储集空间结构、流体赋存状态和气藏边界是优选不同储量计算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开发全生命周期不断认识气藏的关键参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构造应力与油气成藏关系
张 乐,姜在兴,郭振廷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 (1): 32-36.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7.01.32
录用日期: 2008-06-20

摘要2666)      PDF(pc) (198KB)(977)    收藏

总结了构造应力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分布等方面的影响。指出构造应力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其不仅能形成断层和裂缝等油气运移通道,还能形成各种构造圈闭,同时也可直接引发油气运移,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与孔隙流体压力有相关性,油气从强压应力区向张应力区运移,张应力区是油气的最佳聚集区;构造应力对油气藏的形成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对其起破坏作用;构造应力还可为有机质向烃类转化提供能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煤岩断裂力学性质对储层压裂改造的影响
陈立超, 王生维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 (1): 122-131.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9.09.002
录用日期: 2020-01-09

摘要810)   HTML6)    PDF(pc) (2046KB)(607)    收藏

煤岩断裂力学性质是煤储层水力压裂改造的重要力学约束,查明煤岩断裂力学性能及其对储层压裂造缝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于压裂工艺优化、造缝效果改善具有现实意义。以阿拉善二道岭矿区深部(>1 800 m)高阶煤岩为对象,采用压痕法(IM)测试计算了煤岩的维氏硬度(Hν)及断裂韧度(KIC),探讨了在不同压头载荷施加条件下煤岩维氏硬度、断裂韧度值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低(100 g)、中(500 g)、高(1 000 g)三级压头载荷施压作用下,煤岩的破碎效率及造缝效果,提出高阶脆性煤岩在受压断裂过程中存在阶段式顿挫效应。研究认为:煤储层水力压裂应考虑脆性煤岩辐射裂缝延展效应,采取压裂液逐级变排量注入技术(及时充注新生成的裂缝空间),以维持较高裂缝净压力,产生更大的应力强度因子,提高储层压裂造缝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深部高阶煤储层水力压裂改造理论深化与效率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基于Kozeny—Carman方程的渗透率分形模型
郑斌,李菊花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5.01.0193
录用日期: 2015-01-10

34. 不同成因天然气的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进展
王晓锋,刘文汇,徐永昌,张殿伟,张建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 (2): 163-169.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6.02.163
录用日期: 2006-04-20

摘要2804)      PDF(pc) (270KB)(1226)    收藏

天然气氢同位素研究是天然气成因理论以及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重要的手段和研究方向,氢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宽的变化范围,可灵敏地反映天然气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综述了天然气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的进步和生物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有机热成因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无机成因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进展,指出:新的分析技术GC/TC/IRM S实现了氢同位素的在线分析,提高了精度,给天然气氢同位素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生物成因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和成因类型与共生地层水的δD值密切相关,而且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δDCH4与δDH2O值的线性关系式;我国生物气资源丰富,不同类型生物气氢同位素研究可为生物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信息;有机热成因烷烃气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岩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影响,其δD值随碳数的增加而增加,称之为正常氢同位素序列,天然气氢、碳同位素研究的结合会提供了更多的关于成烃演化和成藏过程的信息;利用氢同位素研究水在成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无机成因气的氢同位素研究较为薄弱,总的来说,无机成因甲烷的δD值较有机热成因天然气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超深层裂缝性致密气藏水封气动态评价方法
吕志凯, 唐海发, 刘群明, 唐永亮, 王琦峰, 常宝华, 聂延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2, 33 (11): 1874-1882.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22.07.007
录用日期: 2022-11-23

摘要405)   HTML5)    PDF(pc) (2708KB)(410)    收藏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超深层裂缝性致密气藏边底水发育,断裂、裂缝成为水侵的“高速公路”,产生“水封气”效应,降低了气藏采收率,但目前缺乏有效评价方法。为此,在分析气藏水侵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考虑裂缝发育规模、外围水体强度两因素的裂缝性气藏水封气动态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库车坳陷3个已开发的超深层区块,静动态结合对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气藏采收率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非均匀水侵受构造部位、裂缝发育程度和缝网组合方式共同控制,可划分为3种水侵模式:核部边水沿大裂缝窜进型、翼部边底水沿裂缝侵入型、低部位底水沿裂缝/小断层快速暴性水淹型;②3个典型区块水侵替换系数在0.2~0.3之间,均为次活跃水体气藏,但水封气发生的严重程度差异大,水封气越严重,气藏采收率越低;③对于方向性贯穿大裂缝型气藏,应开展堵水现场实践;对于裂缝密度高的缝网型气藏,温和开采可以控水,早期排水可以减弱水侵的影响,从而提高气藏采收率。结论认为:水封气动态评价新方法可以为库车坳陷超深层气藏裂缝非均匀水侵动态评价和气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依据并支撑库车坳陷超深层气田群控水治水政策制定和经济高效开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考虑应力敏感效应和含水影响的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模型
李晓平, 刘蜀东, 李纪, 谭晓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1, 32 (6): 861-870.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21.01.011
录用日期: 2021-05-24

摘要682)   HTML9)    PDF(pc) (3895KB)(567)    收藏

为研究页岩气藏开发过程中页岩基质传输能力动态变化特征,基于Langmuir滑移理论、岩石物性、流体物性及赋存特征,建立了考虑吸附—解吸效应、应力敏感效应、含水饱和度及真实气体效应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模型。基于实验和LBM模拟数据验证了建立的表观渗透率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各因素对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的影响。敏感性因素分析表明:页岩气藏降压开发过程中,基质表观渗透率先降低后升高;除滑脱效应和孔径外,应力敏感效应和储层束缚水是基质表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都对页岩基质渗流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对表观渗透率的影响都是贯穿整个生产阶段;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随着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而减小。当含水饱和度达到0.3时,基质表观渗透率在两者共同影响下降低幅度达到87.56%。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期封面及目次
天然气地球科学   
录用日期: 2016-02-10

38. 基于四参数随机生长模型的页岩储层应力敏感分析
徐加祥, 杨立峰, 丁云宏, 刘哲, 高睿, 王臻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 30 (9): 1341-1348.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9.04.014
录用日期: 2019-10-14

摘要731)   HTML5)    PDF(pc) (4202KB)(769)    收藏

页岩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是影响其后期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从微观的角度深入认识其应力敏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页岩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四参数随机生长模型构建了不同孔隙度和不同孔隙大小分布的岩心样本,利用弹性力学理论模拟了不同有效应力作用下各个岩心孔隙半径的分布变化及其对岩心固有渗透率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孔隙大小及其形状因子与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导致页岩应力敏感的直接原因是有效应力作用下孔隙面积的减小及孔隙位置的迁移。有效应力的增大使得各孔隙半径均有减小,孔隙半径的减小比例分别与孔隙初始面积和孔隙的形状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在相同的孔隙度条件下,孔隙半径越均匀,平均孔隙半径越小,应力敏感性越强。有效应力的增加使得岩心固有渗透率呈指数型下降且孔隙度越小、固有渗透率越低的岩心,其应力敏感性越强,孔隙度对固有渗透率的影响大于孔隙半径均匀性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蜡沉积对凝析气田开发动态和生产的影响
朱维耀;孙玉凯;徐君;鞠岩;胡永乐;罗凯;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 (6): 842-847.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06.06.842
录用日期: 2006-12-10

摘要3200)      PDF(pc) (240KB)(934)    收藏

由于蜡的沉积和运移使凝析气-液流动更加复杂化,而相变特性会导致储层内油气饱和度的变化,蜡沉积在多孔介质表面引起孔隙性质改变,气、液、固在储集层中的微观空间分布会影响凝析气的流动特征。在蜡沉积变相态渗流实验和凝析气液渗流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引入气液固PVT相态模型、蜡沉积数学模型和考虑蜡沉积对渗透率的影响模型等,建立了相应的多孔介质中气液固变相态多相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揭示了凝析气液固复杂流动规律和对生产开发动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页岩凝析气井生产数据分析新方法
徐兵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DOI: 10.11764/j.issn.1672-1926.2016.05.0905
录用日期: 2016-05-10